【文匯專訊】近日,有媒體稱從發改委得到消息,正在起草一個大範圍提高社會工資的方案,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內需,引起很大反響。昨日,記者致電發改委,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對這一方案的制定尚不知情。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對發改委政策的誤讀,當下漲工資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或是政策誤讀
同時,記者連線了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他表示按照常理判斷,發改委不應該在當前形勢下,出台提高全社會工資的方案,這很可能是輿論對發改委政策的一種誤讀。
事實上,在全國中小企業面臨倒閉狂潮的背景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於近期已經發佈政策表示將暫緩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而關於發改委將「提高全社會工資」的消息,則與人保部之前的政策方向出現矛盾。「我相信兩個部門之間,應該協調這個問題,並得到統一。」蘇海南表示。
■公務員漲工資都渺茫
實際上,提高全社會工資的設想落實起來也非常困難,在整體經濟的不景氣中,多半是一廂情願的。從企業層面看,執行提高工資的方案,著實缺乏動力。而政府層面也難有作為。
「政府不可能出台什麼措施,要求企業去提高職工的工資。」蘇海南指出,「如果這個方案確有其事,那麼由國家出面主導的提高工資,就只能是公務員以及吃財政飯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
不過,在全社會共渡危機的當口,提高公務員工資的可能性也非常渺小。「如果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沒有上升,公務員不可能漲工資。」蘇海南表示,「公務員待遇不會錦上添花。國家統一的公務員工資標準應該會暫緩提高。」
■減稅最有效
因此,對於提高全社會工資的說法,多半是一種誤讀。蘇海南認為,發改委此方案的根本用意,乃調整我國分配格局。「也就是要提高勞動報酬與居民工資占GDP的比重。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減稅,以及針對個人和企業的各方面補貼。」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經推出促進企業招聘失業人員的有力政策,即每招聘一名失業人員,則企業一年內最多可獲得政府高達一萬餘元的補貼。
「類似政策應該多推出,還應針對特困企業,考慮減免其營業稅。也就是從政策層面入手,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就業,保證居民現有收入不縮水,這比提高工資更為現實。」蘇海南表示。此外,提高個稅起征標準,也是一項有力措施。對此,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也提出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來擴大內需,且「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蘇海南還表示,我國台灣地區實施「消費券」的計劃,在大陸也可以考慮試用。「政府可以針對低收入群體,發放消費券。」據報道,我國台灣地區將向島內居民每人發放價值3600元新台幣的消費券,以刺激消費需求。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也有商界和政界人士提出建議,要求派發消費券。(東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