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磚塊在地震前賣2毛5左右,現在賣到了7毛;有的地方賣到了7毛5,災區的百姓,本已脆弱不堪,怎麼承受這瘋狂的漲價壓力?還有水泥、鋼材、河沙,全都瘋狂地漲價,國家給百姓建房的補償,實際上都被無良的建材商昧著良心豪奪走了!」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11月24日下午1時許,記者在北川山東援建指揮部採訪時,偶遇來此投資磚廠的李沅女士,見到記者,她立刻表示說,自己有很多話想說,如上的第一句,便對建材行業在重建中的表現大張撻伐。
狂吞重建補助資金建材商大發國難之財
當天下午,記者在北川縣香泉鄉採訪,從建築隊工頭的口裡瞭解到磚塊的當地價格,也高達6毛3。據說,往偏遠處,農民自行採購的價格,有7毛多。據記者的瞭解,水泥,外界賣300多元一噸,一般不到400元,北川要賣到500多元一噸,鋼材,外邊賣3600元一噸,北川賣到了5600多元。
北川的建材價格,比什邡、綿竹等地要高,僅僅磚塊便每塊高出一兩毛錢,而即便是什邡、綿竹,記者瞭解到,磚塊的價格也已高達5毛3到5毛7之間,而且每個山村的價格都有不低的差別。在什邡市紅白鎮,峽馬口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裡買到磚的最低價是5毛7一匹,由於建材價格太高,許多人選擇修建木頭房子,購買村裡在山上的集體林木,一般也就是500到600多元一個立方;在相對靠近集鎮的五桂坪村,磚價相對便宜了3到4分錢;在交通更方便的鎣華鎮雪門村,價格一般在5毛2左右;不過與這幾個山村相比離平原地區最近的洛水鎮李冰村,磚價卻也高達接近6毛。
不僅價格在明面上如此瘋漲,缺斤少兩的行為也不鮮見。什邡市鎣華鎮雪門村村主任曹照明告訴記者,該村村民購買紅磚時,有人送來的並不是標磚,還有人幾次以每萬匹磚實際少交五六百匹的手法,在已經瘋漲的價格上變相再漲,引起村民的憤怒,村民扣押運貨車輛,但該廠通過找市裡幹部,壓村幹部做工作,一直到天黑後方才說服村民放行。
四川省物價局在11月11日公佈的材料,與記者本人在災區向基層幹部、農民和建築隊伍瞭解到的情況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而已,但它也揭示了之前建材漲價還不夠「瘋狂」時的幾個樣本。
該材料稱,廠家和經銷商或壟斷漲價、或以次充好。9月11日,綿陽市梓潼縣某磚廠於7月份開始,銷售預售頁岩標磚,發票上未註明銷售數量和單價,實際預收單價為0.27元至0.33元。9月1日發磚時,卻要求消費者補差價,使出廠單價上漲到0.36元至0.40元,超過了當地最高限價0.34元。在極重災區北川縣出現了抬高紅磚銷售價格的現象,8月份,北川縣擂鼓鎮某磚廠,共計向6家農戶出售紅磚16萬匹,每匹單價為0.43元,超過了當地最高零售限價0.07元。8月2日至6日,廣元市蒼溪縣某建材門市部向農戶出售鋼材時,將直徑8、7、4毫米的鋼材分別當作10、8、6毫米出售。煤炭價格直接決定了水泥、磚瓦等建材的價格。6月份,巴中市南江縣「七連煤協會」先後三次以發文的形式,平均每噸煤價格上漲50元,增加了磚瓦等建材企業的生產成本,間接損害了災區群眾利益。
市場供需與政府行為都值得考量
災後重建,對建材的總需求大,但這並不是建材價格瘋漲的直接理由。
據記者瞭解,從7月下旬開始,四川省經委便開始對受災地區災前各市縣牆體材料發展基本情況、受災地區各市縣災後受損情況、受災地區災後重建建設規模和受災地區各市縣牆材資源狀況等4方面進行全面摸底調查。8月,四川省經委副主任張玉山在新聞發佈會說,3年恢復重建所需的主要建築材料中,鋼材需要3700萬噸,水泥需要3.7億噸,牆體材料需要2100萬億塊標準磚。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2007年四川的建築鋼材生產能力為1600萬噸,實際產量是1589萬噸;水泥生產企業412戶,生產能力7700萬噸,實際生產6214萬噸;牆體材料生產企業1500多家,產能為310億塊標準磚,實際生產220億塊。水泥企業的生產能力迄今已達到了災前的87%的生產能力,今年年內可全部恢復產能,同時,鋼材的生產能力也已基本恢復,還有70多條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和90多種新型牆體材料將陸續投產。
其中,鋼材四川省內可自主滿足,其他需要依靠新興生產能力或者省外力量。巨大的市場供需差額,似乎可以為瘋狂漲價找到一點依據,但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依照三年的重建計劃,完全可以平滑地逐年消化這個缺口,不至於不合理地瘋狂漲價。
當地幹部群眾對記者說,如果建房子的速度放緩點,明年有更多的廠家生產,價格應該不會如此之高。
可事實上各地政府紛紛出台了在春節前完成相當30%左右農房重建指標,而且要求在春節前60%的農房要動工,指標以任務的形式下達到各鄉鎮,鄉鎮又將其分解後下達到村,以至於一些鄉鎮駐村幹部為追求完成指標任務,硬壓村幹部組織農民購買堆積建材,動工重建。由此,記者在災區採訪時,看到許多村,一路堆放著小山般的紅磚。雖然許多還未看到挖土打地基的跡象。
此外,雖由物價部門對建材市場價格進行嚴格控制,要求所有建材生產企業必須建立銷售登記明細賬制度,按時、按實對銷售數量、銷售價格、銷售流向等情況進行明細登記,以備監督檢查。但物價部門檢查監督後,對於價格違法的企業,所做出的懲罰也不過是最低2萬元、最高20萬元的罰款。
政府處置的力度不夠,還有另一個側面。據在災區工作的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基層幹部向記者反映,建材商的價格上漲行為,起初並不是一致的,有的出於良心,只是在通脹影響下做了一些調整,但價格相比那些瘋漲的便宜了許多,但這種自製的行為遭到了無良廠商的打擊,有人在路上堵截運貨車輛,不許價格較合理者運送貨物,逼迫其一致瘋狂漲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