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刊稱殲20系自研 進步無可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6月1日報道,十年前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是俄武器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正是這種夥伴關係幫助中國軍隊在最近20年來完成了可與上世紀50年代相提並論的飛躍,其中一些現實成果備受關注,特別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FC-1和殲-20現代化戰機。

中俄恢復軍事技術合作及其隨後的迅猛增長與兩個關鍵的歷史因素密切相關。一是上世紀80-90年代之交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二是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急需軍品進口的來源,而這只有蘇聯及隨後的俄羅斯能夠做到。另外,中國軍隊直到80年代末配備的主要武器裝備仍是蘇制產品,要麼是蘇聯40-50年代裝備的直接複製品,要麼是在蘇聯產品基礎上改進的變動不大的產品。在60年代初兩國關係實際上破裂之後,中國必需的現代化裝備和武器只能通過從蘇聯採購武器的第三國處獲得,之後繼續研究和仿製蘇聯樣品。中國在與俄羅斯的第二輪軍事技術合作中,和40年前一樣,非常重視實用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蘇聯和俄羅斯供應的現代化武器只裝備最為重要的軍兵種部隊;積極研究和仿製關鍵裝備、系統和發動機樣品以便在本國批量生產;通過與蘇俄相關專業科研和教育機構合作發展本國研發設計隊伍。

最近20年來中俄所有武器裝備領域的往來都是遵循上述邏輯,儘管俄方在進入21世紀之前實際上很難發現中方這種系統性的方法的立場。它曾在上世紀50年代客觀存在,當向蘇聯向中國大量提供現代化武器裝備時,嚴格限制自己的盟國獲得當時最為關鍵的技術,這種限制,再加上60年代中國內部大動亂,成為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在蘇聯停止援助後迅速減緩的原因。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中國準備重走舊路。

對中國來說,航空領域的形勢最為嚴峻。在90年代初中國空軍主要裝備的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裝備,即分別類似蘇聯米格-17和米格-19的殲-5、殲-6,構成了中國前線航空兵的基礎。而且殲-6的量產直到80年代初才結束,比蘇聯同類產品整整晚了20年。此間中國還在生產米格-21的仿製品殲-7,並且向國外市場推銷。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戰鬥機是殲-8,它也是米格-21的縱深發展改型,只是比米格-21更重更大,但是空中機動性能不足。攻擊機群同樣落後,強-5是在米格-19基礎上研製而成的,轟-5和轟-6則分別以伊爾-28和圖-16轟炸機為基礎。俄著名軍事專家馬基延科指出,除了裝備嚴重落後之外,當時中國空軍的另外一個重要缺陷是沒有任何實戰使用經驗,無論是在戰術,還是在戰略層面上,而且飛行人員培訓不理想,基礎設施落後,指揮水平低。無論是朝鮮戰爭,還是越南戰爭,中國空軍都沒有積極參加。中國空軍和整個中國軍隊一樣,戰鬥實力不強,戰備水平不高。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春緋
專家稱穗方便面已受塑化劑污染      [2011-06-02]
安徽男生賣腎籌錢為買ipad2      [2011-06-02]
罕見旱情致湖南洞庭湖漁業受損嚴重      [2011-06-02]
人民日報批部分幹部「嫉賢妒能」搞「近親繁殖」      [2011-06-02]
京車撞入小學生隊伍致3死21傷      [2011-06-02]
寧杭高鐵鋼筋瘦身?中鐵回應      [2011-06-02]
嫦娥2號完成二次月球虹灣成像      [2011-06-02]
中國鐵路7月起實行新運行圖      [2011-06-02]
中央批准中國科協領導職務任免      [2011-06-02]
北京一車失控 撞死路邊2學童      [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