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刊稱殲20系自研 進步無可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02]    我要評論

俄刊稱,在解決上述問題時中國計劃依靠兩個重大項目:一是採購俄重型殲擊機蘇-27及隨後許可生產;二是研發國產輕型殲擊機。當然,第二項任務中國也無法完全自力更生完成。1992年和1996年中國從俄羅斯得到兩批共36架單座型蘇-27SK和12架雙座型蘇-27UBK飛機。1996年底簽署了在中國許可生產蘇-27的合同,規定在瀋陽生產200架飛機,中國空軍當時擬定的代號是殲-11。在掌握了許可生產技術之後,中國設計師開始嘗試仿製蘇-27及其主要部件,並在新世紀到來之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開始在不使用俄制機械部件的情況下製造殲-11。到了90年代後期,首先用於奪取制空權的基礎型蘇-27飛機已不能完全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中國需要既能打擊空中目標也能轟炸地面目標的多用途戰機。1999年8月中俄簽署了40架蘇-30MKK多用途戰機供應合同,與此前的蘇-27SK不同,新型蘇-30MKK既能使用當時最新的RVV-AE空空導彈,還能攜帶各種空對面制導武器。2001年兩國簽署另外一項供應43架蘇-30MKK的合同,之後中國又追購了24架蘇-30MK2。如今蘇-30已成為中國空軍戰鬥力的基礎。當然,中國得到的蘇-30裝配的是相對落後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沒有推力矢量發動機,在性能上明顯落後於俄羅斯向印度出口的蘇-30MKI改型。俄方此舉主要是對中方進行適當的限制,不願向中方轉讓最新軍事技術。

 在掌握蘇-30和組織生產殲-11的同時,中國還在繼續研發國產戰機,有三種產品特別值得一提,殲-10和FC-1「梟龍」/JF-17「雷電」,長時間保密的第5代殲擊機殲-20則完全是中國獨立自主研製而成的,沒有依靠國外任何一款具體的機型,儘管受到了國外產品的顯著影響,但仍是中國自主科研和試驗設計工作的重大成果。殲-10和FC-1雖有現成平台,但是如果沒有外國的技術幫助,中國仍舊然無法完全獨立地研製成功。當然,沒必要指出參與這些飛機研製的俄羅斯研究所和科學生產綜合體的具體名稱,航空專家和愛好者都很清楚。問題在於,這種合作對俄羅斯來說是否值當?必須指出,把所有過錯都推到有關科研組織上顯然不公平,也沒有意義。當年在國家經濟困難無法撥款資助的條件下,相關科研所和設計局領導人千方百計尋找救星維持生存不是他們的錯,當時在許多情況下正是中國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俄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調試中國產品是本就相當保密的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歷史上最為神秘的一頁,這種夥伴關係的具體細節至今不明,不過其嚴重後果今天已經可以明顯看到。中國製造、試驗和投產的兩種殲擊機已經能夠在外部市場上與俄羅斯產品直接競爭,一是物美價廉、簡單可靠的FC-1戰機與俄羅斯米格-21縱深改進型號和早期型號的米格-29競爭,二是更複雜、更重、更先進的殲-10則在搶奪改進型米格-29、部分米格-35和蘇-27的市場份額。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春緋
專家稱穗方便面已受塑化劑污染      [2011-06-02]
安徽男生賣腎籌錢為買ipad2      [2011-06-02]
罕見旱情致湖南洞庭湖漁業受損嚴重      [2011-06-02]
人民日報批部分幹部「嫉賢妒能」搞「近親繁殖」      [2011-06-02]
京車撞入小學生隊伍致3死21傷      [2011-06-02]
寧杭高鐵鋼筋瘦身?中鐵回應      [2011-06-02]
嫦娥2號完成二次月球虹灣成像      [2011-06-02]
中國鐵路7月起實行新運行圖      [2011-06-02]
中央批准中國科協領導職務任免      [2011-06-02]
北京一車失控 撞死路邊2學童      [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