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6月28日報道,對於生乳標準倒退的說法業內一直爭論不休,6月25日晚,國家衛生部再次發文就生乳安全標準制定過程和菌落總數指標、蛋白質含量指標等情況進行解讀,國內牛奶標準「國情說」再次被搬出。但有專家認為,衛生部的所謂「國情」早已不是「國情」,奶牛散戶可以通過托奶所、奶農合作社的方式讓生乳達到較高的標準。
「為奶農降標準」之說不成立
在衛生部發出的解釋中,再次搬出「國情」。如蛋白質一項,據農業部門調查,我國生乳蛋白質含量範圍在2.8%-3.2%之間,平均值為2.95%,但生乳蛋白質含量受奶牛品種、飼料、飼養管理、泌乳期、氣候等多個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牛奶蛋白質含量低於2.95%的平均值。而對於菌落總數一項,則因為我國奶牛小規模散養比例較高而有所降低,據悉,我國奶牛散養5頭以下的比例為32.4%,這種小規模養殖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
「國情說」得到內蒙古奶業協會的認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稱是「中國國情決定的」。目前中國乳品行業處於初級階段,國情決定中國乳品無法達到較高水平,因此降低相關標準有利於行業發展;否則按照較高標準,生乳的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七成的中國奶農將只好無奈殺掉自己的奶牛,奶源供應將更緊張,優質奶源將更少。該協會常務理事金海隨後稱,「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標準更重要」。
對於以上說法,有觀點認為,這體現了中國奶業的現實,但也有人質疑,「國情說」也許並不成立。東方艾格咨詢的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達到100頭以上數量的規模養殖所生產出來的原料奶都能達到修改前的標準,即蛋白質含量高於2.95%,菌落總數每毫升50萬個的標準。尤其是在華南、華東等養殖水平較高的地區,其生乳標準遠遠高於國家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