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憑什麼美國物價比中國賤?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他看來,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稅負。

或許政府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成了物價上漲的推手之一

據中國社科院參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培勇所作的統計,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速幾乎每年都是GDP增速的兩倍。而在中國現行的稅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稅收來自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環節的稅收。剩下不足30%的稅收來自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收入環節。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哪國製造,只要流入中國就將背負上這些處於流轉環節的間接稅。

一個引人注目的數據是: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7)》公佈的2006年數據計算,倘若國家徵稅的總量均為1000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響不論,那麼,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分別為:中國700元,美國168元,日本186元,歐盟15國300元。」

其中,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

而且,相比於美國的商品價格往往會標明價外稅,中國的商品實行價內稅的方式,換言之,消費者只能看得到最終價格,卻看不到價格中有多少隱身卻逃不掉的間接稅。

比如,在目前中國出售的100元女性化妝品中,會有14.53元的增值稅,25.64元的消費稅以及4.02元的城建稅。單這三項,就佔整個女性化妝品零售價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產和運輸環節的間接稅收,保守地說,政府稅收對女性化妝品的最終價格至少「貢獻」了50%以上。

又比如,一塊在內地售價為2700元的瑞士進口手錶,將包含17%的增值稅392元,30%的消費稅623元,11%的關稅267元。顯然,政府稅收對國外製造最終價格的貢獻也將近6成。

「或許政府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成了物價上漲的推手之一。」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說,「你順著這個邏輯推演,就知道這種價格的高企如何轉嫁給消費者的了。」

在他看來,一個中國製造的產品,儘管不需要承擔遠渡重洋的交通成本,卻要在國內一路承擔重重收費甚至罰款。商品進入超市、商場後還要面臨上架費、月返費、廣告費、促銷費、年節費以及無孔不入的暗箱操作費用。

「總之見者有份,然後轉嫁給消費者。」時寒冰說。

在韋森看來,物價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國家經濟發展路徑的選擇,「一種路徑是選擇政府主導投資拉動為主的發展策略,稅負的增加無可避免,另一種路徑則是通過減稅的方式藏富於民,同時走上降低物價刺激內需的發展道路」。

「買自己的東西能買得便宜點,這個要求高嗎?」韋森反問道。

24歲的孫笛並不瞭解這些國家戰略上的分歧,她只是覺得「不敢再在國內買好東西了」。離回美國還有一個多月,閨密們便忙不迭地給她擬好了長長的代購單,其中,最搶手的東西是被很多中國人視為奢侈品的Coach包,在美國,它的價位在200至300美元。

如今,已經有7個閨密預訂了這款包。(來源:青年參考)



上一頁123

內地多措並舉穩物價
      責任編輯:delia
韓國預期經濟增長降速物價上漲偏高      [2011-06-30]
油價回升可能加劇韓國物價波動      [2011-06-28]
韓國物價上升率在OECD中靠前      [2011-06-28]
溫總與默克爾會晤 談中國通脹      [2011-06-28]
中央連續表態:有能力調控物價      [2011-06-28]
曾俊華料香港通脹將進一步上升      [2011-06-27]
韓國「開倉價」效果不彰引消費者不滿      [2011-06-27]
溫總:如通脹與腐敗結合 或影響政權穩定      [2011-06-27]
財爺警告:通脹續上升      [2011-06-27]
溫總英報撰文談通脹 外媒熱評      [20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