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豪購 中國人真的不差錢嗎?
隨著境外購物人群和消費力的急劇攀升, 「中國買家」在國際上名聲大噪。在日本,在美國,在歐洲,浩浩蕩蕩、出手大方的 「中國買家」震驚著世界。
有關中國人在海外掃貨豪購的傳說被傳得神乎其神,英國媒體更基於「英鎊」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掃貨的山山水水究竟是什麼樣的? 中國人海外掃貨潮,這背後留給我們的究竟是喜還是憂?我們該怎樣理性看待,又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發和借鑒?
世界奢侈品牌為中國富人「轉舵」
快速發展的中國可能又要摘得一個新的「世界第一」,這次是中國富人們的功勞。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正在迅速地追趕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面臨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這些奢侈品牌也紛紛為中國「轉舵」。
中國富人日益增長的奢侈品購買力也被越來越多數據證實。咨詢機構麥肯錫3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增長18%,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屆時中國市場規模將超過當前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在2009年,這一數字是100億美元。
美國:中國人一年消費70億美金
LV、CUCCI、愛馬仕這些奢侈品牌,是很多到發達國家旅遊的中國遊客最愛購買的商品。中國人帶著消費目的去海外旅遊,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事實。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僅僅就我國遊客在美國的消費情況算了一筆賬,就讓人吃驚:「根據國家旅遊局長跟我說的,今年到美國去的大概有100萬人,平均每個人退稅購買的商品在7000美金以上,就是70億呀。」這只是在美國一個國家,中國遊客購買高檔商品就要消費460多億人民幣。如果算上國人在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購買商品的金額,數目將更加令人觸目驚心。
中國人為啥一出國就愛「血拼」?
近幾年來,中國人到海外掃貨漸成潮流。與國內同樣商品相比,價格優勢、質量有保障以及周全的服務,是推動中國人海外掃貨潮的主要原因。從服裝到手錶,從香水到珠寶,從皮鞋到奶粉,國人消費的觸角已延伸到國外,並成為一種現象。
對於去海外掃貨的中國人來說,價格差是最大的吸引力。記者日前在美國紐約的伍德伯裡購物中心看到,巴寶莉牛角扣大衣的價格是795美元,加上稅折合人民幣也就5700多元,國內則要近1萬塊。又比如Northface羽絨服,在國內要幾千元人民幣,但在這裡100多美元就拿下。Northface在中國屬於高端戶外品牌,很少打折,即使打,折扣也小,但在美國則屬於平價大眾品牌。
韓國是為數不多在市內設有免稅店的國家。遊客只要出示護照和機票,即使不在機場,也可以隨時隨地購買免稅品。在韓國免稅店,經營的品牌和品種應有盡有,而且一些名牌手錶、化妝品價格甚至比中國香港還要便宜。比如勞力士手錶香港的價格就要貴出這裡3000元人民幣左右。一位遊客告訴記者,從北京坐飛機到首爾不到兩小時,往返機票平時也不過2000元左右,趕上打折更便宜,所以她覺得來韓國購物比去趟香港還省事兒。
記者美國體驗:掙得比美國少,物價比美國高,為啥?
近日,一條微博在互聯網上瘋狂流傳:中國,工資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館子最少100元,買條Levis牛仔褲 400元,買輛車最少30000元——夏利;美國,工資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館子40美元,買條Levis 20美元,買輛車最多30000美元——寶馬。
孫笛毫不猶豫地轉發了這條微博。
一周前,她剛剛結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個學期的研究生課程,特意穿著嶄新的行頭回國——9.9美元的Crocs鞋,39.9美元的Levis牛仔褲,30美元的Tommy Hilfiger牌T恤衫。孫笛發現,這些東西在國內的價格分別是499元、799元和799元。
「真不知道是美國太便宜還是中國太貴了!」孫笛向記者感歎。
她清楚地記得,出國前她和朋友在漢拿山餐廳吃了一頓烤肉,點了3個菜,一共120元。回國後還是在同一家店,點同樣3個菜,價格卻變成了240元,「盤裡的肉還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