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國現有行政村60多萬個,村幹部數以百萬計。這些村官既是「將尾」又是「兵頭」,其能力、作風、心態如何,直接關係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
現階段農村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中國式村官」到底難在哪兒?困境該如何破解?記者近日走訪了幾名「村官」,請他們講講心裡話。
老闆村官魏翀 沒奉獻精神不行
村務外人難插手 人才農村留不住
51歲的魏翀身材高大,架著一副近視眼鏡。1997年,魏翀從年收入20餘萬元的生意場「轉業」到江西省高安市藍坊鎮魏家村,當上了年收入僅有2000元的村官。
由於不是黨員,他先是掛了村委會副主任的職,3個月後,因工作出色當上了村委會主任,主持魏家村的工作。沒出一年,魏家村的各項工作就在藍坊鎮排到了第一位。聲名遠揚的魏翀,也因此成了「救火隊員」。毗鄰魏家村的興仁村是個遠近聞名的「麻煩村」。藍坊鎮決定把興仁村一個連續3年抗糧抗稅的村小組劃歸魏家村委會。誰知宣佈任命的當天,鎮領導和魏家村的幹部從晚上7點等到11點,不見一個興仁村的幹部來開會。「當地宗族色彩濃厚,外人很難插手。這也是為什麼農村工作最好是要本地人來做的原因。」
由於當前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新農村建設和日常工作都面臨著較大的困難。魏翀認為,新時期農村工作的難點,在於設法帶動村民致富,興辦好各種公益事業。魏翀覺得,選拔村幹部尤其是村支書和村主任,有必要考慮其經濟基礎。「這樣的人一般在農村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群眾才信服你。」
雖然國家出台了許多政策鼓勵人才到農村幹事創業,但人才缺乏依然是農村工作的一個瓶頸。魏翀曾希望一個本村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擔任村主任,但卻因為待遇等問題未能如願。「做好基層工作,需要一批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其實農村不是沒有這樣的人才,但問題就在於留不住。」
從當上「村官」開始,魏翀的生活便發生了大逆轉。2001年,正是魏翀為解決興仁村積弊而焦頭爛額的時候。他的養豬場裡30頭懷孕母豬全部流產,直接經濟損失在3萬元以上;2004年,魏翀和朋友在上海創辦嘉翔門窗有限公司,並成為通用汽車的門窗供應商。但由於沒時間到上海進行管理,企業逐漸走上下坡路……「當這個村支書,沒有奉獻精神真幹不來。」在魏翀看來,「當了村幹部,精力和時間就要保證,自己的得失要看淡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