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要參加的項目論證太多,很多城市都在行動。」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作為曾參與過中國第一條地鐵修建工作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這位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已經記不清今年受邀參加過多少次地下軌道交通項目的論證了。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目前全國已經有33個城市上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其中已審批28個。在2020年之前,全國各地的城市軌道交通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其中主要是地鐵投資。
在當今中國,地鐵夢就像滴在宣紙上的墨汁,正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裡迅速蔓延。7月14日,武漢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項目選址意見書對外公示;7月18日,昆明地鐵3號線在市中心多節點開工;7月19日,為給鄭州地鐵1號線和2號線的建設讓道,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業博物館黃河博物館被拆除平移。
幾乎同期,美國《紐約時報》在其頭版文章中做了一個有趣的比較:7年內,紐約市將建成公眾期盼已久的第二大道地鐵線的一個約3.2公里的路段。而同樣的時間裡,位於中國中部人口達900萬的武漢市計劃建成一個全新的地鐵系統,該地鐵的總長度將近225公里。
相較之下,武漢的規劃似乎太過激進。但這樣的現象在當今中國不足為奇。在地鐵修建歷史長達百年的莫斯科、巴黎和東京,其地鐵線路總長分別是286公里、221公里和304公里,而根據各個城市的遠景規劃,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將會有近20個中國城市的地鐵里程數超過這三座世界大都市。
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只有10條地鐵線路運行,2010年增至48條,2015年則預計會變為96條,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有可能變為289條。
「實際上,我們用1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100年走過的歷程,未來還會更快。」王夢恕坦言,「當然值得驕傲,但同樣,不能缺少反思。」
一些城市會刻意加大項目強度,壓縮周期,目標是在市長卸任之前通車
建地鐵好不好?這似乎是個偽命題。
王夢恕介紹,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建成通車以來,地鐵便因其佔用土地和空間最少、運輸能量最大、運行速度最快、環境污染最小等優勢而成為備受推崇的理想交通方式。
據調查,在紐約、倫敦、巴黎等世界著名大都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承擔的客運量可占城市總客運量的50%∼80%。
但鮮有人知的是,自問世以來,地鐵便因其修建和運營成本過高而飽受爭議。
據王夢恕介紹,在中國,地鐵修建成本每公里約5億元,如果按一條地鐵長30公里計算,其修建成本或可高達15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財政收入總額。
「一個城市修建地鐵必須經過謹慎的規劃,否則就會變為百年遺憾。」曾主編我國第一部《地下鐵道設計規範》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