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和哥窯有什麼不同呢?有關專家也做出了詳細解釋。
「官哥汝定鈞,一片值千金。」據南京古代藝術品研究專家盛華傑介紹,「宋代五大名窯」(官、哥、汝、定、鈞)中,官窯被排在首位,這是因為官窯是皇家官府直接營建的。
官窯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北宋汴京的官窯青瓷,其形制、釉色、工藝等均與汝窯有共同之處。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種色調,釉質勻潤瑩亮,大紋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滿釉裹足支燒,器底有支釘痕。南宋官窯,是北宋汴京官窯的繼續。南宋早期的青瓷器,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質細,色黑褐或深灰,釉色以粉青為主,兼有青灰、青黃和炒米黃等色調,釉層薄而潤澤,有紋片,滿釉支釘裝燒,器底有圓形支釘痕,工精質高。
南宋後期官窯青瓷的燒造追求玉石質感,改變制瓷工藝,創用素燒胎多次上釉二次燒成的厚釉工藝,製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質如玉石般的光亮瑩潤,釉面上顯露橫豎交織的蟹爪紋片或層層疊錯的冰裂紋片,有說不盡的奧妙。厚釉工藝的具體做法是先低溫素燒坯,後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經高溫成器,一般釉層厚在2毫米以上。
和官窯相比,哥窯排在第二位,也歷來受到宮廷、達官貴人、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的重視和關注,但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僅有一百餘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館,數量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定各窯器皿……」,由於柴窯被傳為五代所燒,明代就已經難以見到,故後世所列五大名窯,即:官、哥、汝、定、鈞。
由於哥窯的窯址至今尚未發現,目前仍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可以說,哥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窯最為神秘的。
1個焦點:
真能修復嗎?
「瓷器帶毛不值分毫」
想完全復原難啊!
故宮方面表示,破損的瓷盤在現代技術下,完全可以修復到基本看不出來的程度。對此,季士家認為,「好好的盤子,分成了6瓣,雖然故宮表示有能力修復,那也是壞的呀!我們有句行話叫『瓷器帶毛,不值分毫』。再高科技的修復,都不可能復原成原樣。」
對於故宮造成的破損文物事件,季士家表示,「技術再好,人員跟不上也不行。對待文物就如同對待人一樣,要有親和力,要像親人一樣。特別是對待高等級文物,萬萬不可馬虎。這是多大的教訓呀!」
0.1毫米都會影響效果
受損文物經不起折騰啊!
對於故宮破損的這件文物,南京文物修復專家汪桔生先生認為,修復並非很簡單。「我沒有親眼見到實物,不能隨便認定故宮用什麼方法修復。」但他說,依他的經驗看,首先要對破損文物進行分析研究,才能拿出修復方案。如果是南宋的瓷盤,經過這麼多年,胎底質地如何?釉色附著程度怎樣?破裂的斷面吻合面多大等等,「不能隨便說修復就修復,必須慎重。」
他指出,如果是擠壓破損,那麼肯定會有碎狀殘缺。採用化學膠粘方法焊接,容積率非常重要,0.1毫米都會影響效果。「比例不對,就會出現『牛皮癬』,那樣不僅會損傷光澤度,還會滲透進釉色。」另外,他強調,除了粘合斷裂面,對缺失的部分,如何修補也很難。用什麼材料去補缺?更要慎重。最後在著色時,如何做到「以假亂真」,這也要看經驗。「這個活兒是要看修復專家的功底的,弄不好,還不如不補,已經備受創傷的高等級文物,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