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目前,中央部門2011年「三公」經費公開已接近尾聲,但相關話題沒有就此結束。「三公」經費究竟該如何接受百姓監督等熱點問題的討論還將繼續。
熱點一:「三公」經費公開如何細化?
2011年4月14日,科技部正式公佈了2011年「三公」經費的預算總數,從此,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的大幕正式拉開,一張張中央部門「三公」經費賬單被逐一放置在聚光燈下。
同樣是公開,形式卻不盡相同。在公開的「三公」經費賬單中有的不過一個表格幾行字,有的有長達千字的說明,針對形式各樣的賬單,社會各界議論不斷,其中有一點共識逐漸形成,那就是普通百姓目前很難看懂的「三公」經費賬單需要再細化。
「三公」經費公開究竟該如何細化?對此,業內人士的說法眾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三公」經費公開的細化與整個財政預算的細化一樣,是系統的細化,涵蓋諸多內容,應該包括口徑、標準、格式等等的細化。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說:「『三公』經費公開的細化涉及很多內容,應該制定相關的細則,對公佈的格式、細化的程度、說明的內容等都應詳細規定,尤其應該注意的是,要有預見的在公開的內容中回答老百姓心中最感興趣、有疑問的內容。」
「要對『三公』內容制定統一的口徑,比如哪些界定為公務出國,哪些不是,同時,還要科學、合理的制定統一的標準,比如公務出國的支出標準應該是什麼,購置公車的支出標準是什麼。」劉尚希還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