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空警一號」預警機後期研製不得不中止
世紀之交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加快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步伐。信息化武器裝備已成為軍隊作戰能力的關鍵因素,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聯合作戰,正在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
200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會見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代表時強調,要堅持作戰需求牽引和科技推動相結合,科學確定武器裝備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著力構建適應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武器裝備體系。
這架珍藏在航空博物館中的「空警一號」,是我國早期預警機的雛形。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就提出了研製預警機的設想,1967年研製了新型殲擊轟炸機。但受到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預警機的後期研製工作不得不中止了。
在現代戰爭中,空中預警指揮機作為遠程預警和空中作戰指揮的控制協調中心,被稱為「空中指揮所」。它可以憑借強大的偵測力量和信息處理能力將來犯之敵盡瞄眼底,更能指揮協調空中作戰和精確打擊,被譽為「空中力量的倍增器」。預警機自誕生之日起,就在現代戰爭中大顯身手,屢建奇功。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周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擁有了預警機。中國要掌握這種先進的裝備只能靠我們自己,面對著重重的技術封鎖,江澤民同志批示,研製部門要爭一口氣,否則總是要被人家卡脖子!
此時,距離塵封已久的「空警一號」誕生之日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國外先進預警機的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空警一號」的年代。要在短短幾年之內研製出先進的預警機,就要加倍努力,迎頭趕上。
軍地上百家科研單位組成的幾千人的科研大軍開展了艱難的攻關。 科研隊伍一一解決了氣動佈局、雷達重心等等高難度問題,飛機改裝採用數字化手段,兩年完成設計製造,三年實現首飛,創造了我國電子和航空工業的奇跡。
與此同時,我國完全自主研製、全部國產化的小型預警機也成功問世
我國自主研製的預警機正式列裝,實現了空中預警探測和空軍作戰指揮系統信息化武器裝備的重大突破,為國家和民族增添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守土利器。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搭載聯合國旗幟
浩瀚的太空,曾激發出人類無數美好的遐想,也成為當今世界高科技競爭的廣闊疆域。
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飛向太空,到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首次太空旅行;從1969年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第一個腳印,到1981年美國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升空,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外層空間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角逐搶佔的戰略制高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敏銳把握世界高科技發展趨勢,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果斷做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
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審議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確定了從載人飛船起步,到空間實驗室,直至建立空間站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王永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也可以說,這是從那個,黨中央第二代領導核心,小平同志開始,就是抓載人航天。然後最後立項,是咱們第三代領導核心,江澤民同志決定的。2003年,第一次載人飛行成功之後,於2004年,胡錦濤總書記,又批准了載人航天的第二步發展計劃,所以這一直是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進行這項工作。
1998年,江澤民同志為我國自行研製的飛船題名「神舟」。
從火箭研製的高標準到飛船設計的高起點,從獨具特色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的建立到先進的航天測控網的形成……經過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110多個單位數十萬人七年默默無聞、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迎來神舟飛船一飛沖天。
全國有關部門及各省市自治區的3000多個單位承擔了協作配套任務。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對我國新研製的運載火箭、新建的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和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以及著陸場系統進行了全程實戰考核。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二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通過試驗進一步完善了設計,解決了暴露出的質量和技術方面的問題,為以後的飛行試驗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三號飛船與載人航天飛行的技術狀態基本一致。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表明載人航天技術日臻完善,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打下堅實基礎。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對載人飛行的技術狀態進行了全面的無人飛行考核。
2003年10月15日,是中國航天一個劃時代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偉大出征壯行。
楊利偉: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行首次載人飛船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發射升空。
中華民族幾千年金戈鐵馬的歷史進程,在這一天翻開了新的篇章,新中國的將士們開始了一次前無古人的壯闊旅程。
楊利偉:「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們問好。」
儘管中國人的首次太空之旅只有21小時23分鐘,但是,這宇宙中短暫的一瞬,卻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的企盼。
在這千年夢圓的時刻,為飛天夢想奮鬥多年的人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此時,中國成為世界的焦點,幾千萬華人奔走相告,每一個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