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月31日是國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實現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 「兩個徹底」期限的最後一天。
索賠幾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怎樣去評估污染帶來的影響,操作起來很有難度。而隨著事態發展,國家海洋局向渤海溢油事故責任方提起索賠訴訟已經箭在弦上。
8月16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宣佈公開選聘此次渤海溢油事件索賠的律師和法律服務機構,這標誌著海洋局代表國家向渤海溢油事故責任方提起海洋生態損害索賠訴訟的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我們近期多次組織有關專家分析國際上其他漏油事故的處置經驗,特別是BP漏油事故的處置過程,並結合中國的法律規定進行分析。目前證據採集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法律機構也基本確定,很快就會正式提起訴訟。」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一位人士稱。
然而,此次索賠一大難點在於責任認定。北京師範大學國際法副教授李毅稱:「這次溢油引起的生態災難,怎樣去認定事故責任主體,怎樣去評估污染帶來的影響,操作起來有難度,如果訴訟的話,關鍵是證據。」
「國際上只有對包括水生動植物在內的漁業損失價值評估,因為它們有經濟價值,容易計算。而其餘部分並無統一標準,那麼對那些海水污染其他損失的評估,就顯得更為艱難。」
毫無疑問的是,在正式提起訴訟之前,海洋局與康菲公司都在積極準備對己方有利的證據材料。而法庭上,關於這些證據材料如何認定將成為焦點。
8月19日,康菲中國向媒體發佈了一份新聞通稿,稱其委託第三方實驗室在幾千公里海岸上收集了56份樣品,結果只有2份與本次海床滲油直接相關。
而8月29日報告中,康菲再次聲稱,已收集86個油樣,其中只有兩份樣品與本次海床滲油直接相關,另外三份樣品與渤海灣溢油點原油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絕大多數樣品與燃料油相似,並再次得出結論油樣顯示此次溢油不會對海岸造成實質性影響。
這兩份報告均受到質疑
王亞民稱,如果康菲不透露採樣地點、檢測方式,僅僅公佈最後的檢測結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離油田很遠的地方採樣,和在油田附近的海岸採樣,結果肯定很不一樣。」
而與此同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監測中心及北海分局各中心站和沿海海監隊伍也在積極收集油樣。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人士透露,目前共採集並完成了99個溢油樣品的油指紋鑒定,其中采自岸灘和近岸海域的溢油樣品48個。
但對於這批樣品的分析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
中海油難置身事外
後續的賠償金將首先從中海油與康菲的共同賬戶裡支出。
在渤海溢油事件中,後期媒體的焦點一直放在康菲公司。而據接近康菲公司的人士表示,「中海油一直藏在康菲幕後,但發展到訴訟階段,作為油田51%股份的持有者,中海油將無法再置身事外。「
公開資料顯示,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在蓬萊19-3油田的合作模式是簽訂產量分成合同,中海油占51%權益,康菲中國占49%權益。
據接近康菲的人士介紹,根據合同約定,雙方有一個共管賬戶,所有有關該項目的收入和支出都從這個共管賬目走,在實現正收益之後,雙方根據約定的權益比例進行分成,收益從共同賬戶分別進入中海油及康菲的賬戶。
「很顯然,此次蓬萊19-3油田出現溢油事故,後續的賠償金將首先從油田合作雙方的共同賬戶裡支出。如果該油田的盈利無法支付賠償,才會由油田權益雙方分擔責任。「該人士說。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海油下屬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發生溢油事故的蓬萊19-3鑽井平台的工程承包商,這將使得中海油更加難脫關係。(來源:中國經營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