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京報:9·11改變了一代美國青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吉納特.拉赫曼是第二代印度裔美國人。10年前,她即將大學畢業,「9·11」事件令她在震驚之餘開始了對恐怖主義的深入思考。現在,吉納特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專門負責宗教信仰與社區事務的高級官員。她說,「為了避免『9·11』事件重演,我們必須從恐怖主義的根源入手,防止極端主義,實現宗教信仰之間的相互寬容與和平共處。」

過去的10年對美國青年一代的文化生活也造成了重要影響。「思想進步」網站文化版博客編輯艾利莎說,「9·11」事件後,美國民眾尤其是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空前高漲。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過去10年,該校新生參與社區義務服務的比例比以往明顯升高。2005年的調查顯示,高達83%的入學新生曾在高中期間擔任過志願者。此外,在2004年和2008年的總統大選中,參與投票的18歲到29歲年輕選民佔全部選民數量的比例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面對什麼是他們從「9·11」事件中學到的最重要啟示這一提問時,包括吉納特、艾利莎在內的很多「9·11一代」都選擇了「適應」、「溝通」和「寬容」這3個關鍵詞。

「9·11」事件後,為了防止再次遭到恐怖襲擊,美國實施了一系列更為嚴格的安保措施。在登機前接受搜身安檢甚至是安全掃瞄,對包括「9·11一代」在內的美國人來說已習以為常。他們追求自由但同時也理解為了獲得安全所要付出的代價。今年28歲的哈林.加比爾說:「從『9·11』那一刻起,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美國永遠無法在與恐怖分子的戰鬥中取得完全勝利。接受並適應這個現實是我們這一代人一生都必須面對的。」

過去10年,「9·11一代」並沒有選擇逃避和孤立。相反,他們更加開放和包容,更願意與其他社會和文化接觸和交流。26歲的尼克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9·11」事件是把美國年輕一代推向全球化的催化劑。尼克說:「正是這個事件把我們與美國以外的世界聯繫起來,我們學會了把自己看作整個世界舞台上的一員,而不是一個特例。」

有數據顯示,「9·11」事件後,選擇前往歐洲以外地區留學的美國學生數量不降反升,而且越來越多的美國青年對伊斯蘭宗教和文明產生了濃厚興趣。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到2006年,前往伊斯蘭國家求學的美國學生人數增長了127%。另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9·11」事件後,選擇學習阿拉伯語、波斯語、烏爾都語等穆斯林常用語言的美國學生比例也在穩步上升。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陳大雪
奧巴馬在9·11紀念儀式上:我們不會害怕      [2011-09-12]
美戒備中迎9•11十周年 奧巴馬將赴三地哀悼      [2011-09-11]
世貿遺址6次默哀 奧巴馬小布什同出席      [2011-09-11]
奧巴馬為連任打響就業保衛戰      [2011-09-10]
奧巴馬叔被拘後獲釋 去向不明      [2011-09-10]
奧巴馬:我們共同緬懷9-11逝者      [2011-09-09]
奧巴馬推4470億美元促就業方案      [2011-09-09]
奧巴馬促就業 連任前景惡化      [2011-09-08]
美國為何力阻巴勒斯坦「入聯」      [2011-09-08]
謀連任 奧巴馬心急火燎抓就業      [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