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參與撰寫的學者吳景平在整理全套《中華民國史》。
力求全面、客觀記述抗戰歷史
吳景平說:「這套《中華民國史》最引人注目的是思想的高度。就抗日戰爭卷而言,它是站在全民族的立場,力求全面、客觀地記述抗戰這段歷史,力爭做出公允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評價。」
「在涉及具體史事的場合,盡量避免只用一方的史料或數據。遇到史料上有差異時,不是簡單地接受哪一方,否定哪一方,而是尋找各種渠道來源的史料,包括美、英、德、法、日等海外文獻和國內的史料文獻,通常在比較了十幾種史料後,最終才能選定一兩種入書。」吳景平說。
吳景平表示:「尊重歷史,寫出一部真正的民族團結、共同抗日的歷史,一部海峽兩岸都認同、都能接受的歷史。台灣地區的讀者如果帶著客觀態度看這部書,得出的結論一定是肯定的。」
吳景平介紹:「兩岸都非常關注這套書的出版,據我所知,有關方面都已拿到這套書。希望這套書能對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一本書就能改變歷史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套書能起到的積極作用是:海峽兩岸對這一段共同的歷史逐漸達成更多的共識。」
歷時30年寫就《中華民國史》
《中華民國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編纂,全國多地學者參與撰寫,今年7月由中華書局出版。全書總計36冊,分為《中華民國史》(全十六冊)、《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全十二冊)、《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全八冊)三個部分。《中華民國史》的論述時段上起1894年孫中山創建興中會、領導反清革命,下迄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展現重大歷史進程、重要人物活動和大事備覽為主體,是整體反映這一時段中國的內政、外交、戰爭、革命的一部通史。
1971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將民國史研究列入國家出版規劃。
1981年,《中華民國史》第一編一卷《中華民國的創立》(上、下冊)由中華書局出版。最初設計的體例有三編,第二編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第三編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但由於學術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直到2000年,第二編和第三編都沒有出全。這一次出版的全套《中華民國史》對體例做出調整,又將沒有出齊的年份補足,對以前出版的各卷略做技術上的修訂。這一次新出的有:第4卷1920-1924,第5卷1924-1926,第7卷1928-1932,第9卷1937-1941(上、下)和第10卷1941-1945。
《中華民國史》的研究和寫作,工程浩大,歷時漫長。僅復旦大學歷史系承擔的1937-1945年這段歷史,從1995年明確任務到最後完稿,就花費了15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