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
房地產不會成永遠增長的龍頭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經濟面臨增長動力不足以及通脹壓力增大的諸多難題,在這一背景下,如何讓經濟實現創新性的發展也成為專家和學者關注的焦點。
「當前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將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增長動力。」在昨日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就對當前的經濟環境做出上述判斷。
就我國國內的情況來判斷,李偉分析認為,雖然我國在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良好,但國內的經濟同樣存在消費不足、投資過熱、通脹的矛盾,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對外依存度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多重結構性問題。「因此,對一個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重塑增長動力的要求較之其他國家也許更為迫切。」他表示。
昨日的演講中,李偉同時對當前國內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投資的問題提出警示。他分析表示:「房地產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但是蓋房蓋不出先進生產力,房地產可以是龍身的重要部分,但永遠不會成為帶動經濟穩健增長的龍頭。」
對如何讓國內經濟實現良性增長,李偉認為,所謂有質量的、持續的、健康的增長應該是有科技支撐和科技含量的增長,應該是低碳、綠色和環保的增長。而今年正逢第12個五年規劃開局之年,在這個節點上,中國應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以,在『十二五』戰略規劃中,中國政府把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使我們的經濟結構更協調,使我們的產業得到升級,使人民能夠更公平地分享發展的成果。」
市場環境
打破行政性壟斷 實現公平准入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如何營造創新環境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表示,中國應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打破行政性壟斷,實現公平的市場准入,使各類所有制企業能夠公平獲得創新資源。
在侯雲春看來,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的人均GDP已經由不足200美元增長到4000多美元,跨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並不高。「我們的高速增長更多地依賴於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這種模式雖然在趕超階段能發揮較大作用,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長此以往難以為繼。如果不能形成新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就難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繼續向高收入社會邁進。」他警示道。
在看到技術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發揮預期效果後,侯雲春建議,我國應該進一步提高創新效率。而對於如何提高創新水平,他認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利於促進創新。
「創新的活力和效率本質上取決於制度環境。」侯雲春表示,中國已經實施了很多激勵創新的政策,但著力點分散、落實不到位、效果不盡理想。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尚未形成真正有利於創新的市場環境和政策體系。事實上,我國存在的資源價格扭曲、行業行政性壟斷、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都是制度不完善的體現。
由此,建立完善的市場競爭制度是保障創新的途徑之一。「要打破行政性壟斷,實現公平的市場准入,使各類所有制企業能夠公平獲得創新資源。」侯雲春表示,擠壓企業通過非正常競爭手段獲取利益的空間,並且重視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促進創新中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加強金融、財稅、人才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能提高企業創新的動力和積極性。
創新技術
技術問題跟工業應用存在矛盾
昨日的論壇現場,來自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的克裡斯·史密斯也對創新技術的有關問題發表了相應的看法。
史密斯認為,全球科學版圖正在經歷戲劇性的變化,近五年當中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科研投入增長了一倍,而中國作為科學強國正在迅速崛起,中國的科研投入在不斷增強,科研投入占GDP的增長也很快。
在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不斷發展、各國間的科研合作日益頻繁的同時,史密斯也提醒,就目前的現狀來看,科學技術問題跟工業應用之間存在矛盾。
「我們看到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可能跟真正的工業應用存在著矛盾。」史密斯表示,科學及時的應用和合作應該充分地認識到什麼是工作的重點,否則資金投入就沒有辦法得到充分利用。
他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增加國際間的科研合作。「我們應該加強合作,比如說來自非洲和亞洲的科學家與各個地區的科學家合作,我們還應該考慮加強各國的科學能力、自然科學、世界科學的協調合作。」他表示。
史密斯曾擔任英國皇家學會副主席,目前擔任牛津大學能源研究部主任,中東同步輻射光源式樣科學和應用委員會主席。2003年至2008年擔任英國原子能管理軍卡拉姆部主任,負責英國核聚變項目和聯合歐洲鈽的運轉。作為一位粒子物理理論學家,史密斯曾經因為他的科研成就獲得了三個大洲7個國家的獎項和榮譽。2001年他受封爵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