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諾獎得主:中國應投資大量美債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29]    我要評論
           

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加州大學聖達巴勃拉分校教授 戴維·格羅斯

光伏補貼

中國光伏發電技術進展巨大降成本

198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盧比亞教授在演講中表示,由於中國在光伏發電方面的巨大進展,使得光伏產品的價格大為下降。

就新能源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會不會太過昂貴這一問題,盧比亞說,發展中國家應該開發一些新的能源。就光伏產業來說,中國在光伏發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也因為中國在光伏發電方面的進展,從而使得光伏產品的價格大為下降。在技術開發方面,把太陽能儲存起來以便將來使用的技術在中國也發展得非常快。

其實,自2009年開始,中國的太陽能光伏企業一直受到來自歐洲、美國及印度等國太陽能光伏企業的指責,他們認為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擁有政府過度財政補貼,成本低,並借此進行不公平競爭,致使本國企業無競爭優勢,甚至破產清算。雖然中國政府和企業一再澄清國外企業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誤解,但國外企業似乎「一點兒也聽不進去」,仍繼續指責中國企業不正當競爭。

盧比亞的回答已經為中國光伏企業澄清了事實真相,正是由於中國企業在光伏技術方面的進步才促使光伏產品成本大幅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並不是企業享受了政府的過度補貼。

盧比亞還對中國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首先需要克服太陽能在開發過程中的困難;其次是研究成果出來之後,還要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商業轉化,開發市場。雖然在歐洲,西班牙在太陽能方面發展非常快,但是中國已異軍突起,成為西班牙和歐洲主要的競爭者,「我認為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中國都會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生物燃料

環境問題的出路是高效使用生物質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做生物燃料生產和使用效率的演講。他認為,大批量地生產生物燃料並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出路,人類的出路應該在於如何高效率地使用生物質。

據瞭解,物質是指一切直接或間接利用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質,包括除化石燃料外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排泄與代謝物等。而生物質能是以生物質為載體、由生物質產生的能量,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

米歇爾指出,雖然通過燃燒秸稈產生的生物燃料甲烷運用設備可以產生電力和能源,但是通過在德國進行的玉米地實驗得出,只有0.13%的太陽能被轉化成電能。在美國通過燃燒蔗糖生產甲烷的實驗表明,甘蔗吸收太陽能的效率只有0.2%。因此,在這些製造生物燃料的過程中,土地利用率是非常低下的。另外,按照這樣的效率,如果人類完全依賴光合作用來生產能源作物,那麼地球上的森林很快就會消失。不僅如此,通過種植能源作物來生產生物柴油還會剝奪人們用於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很明顯,人類不可能通過生物燃料滿足能源需求。

生物柴油作為石化燃料的替代品,近年來也備受關注。米歇爾認為生物柴油作為下一代液態生物燃料,雖然可以使用棕櫚油通過光合作用生產,但是通過計算得到的結果是,生物柴油的產出效率不僅不高,而且還會產生額外的氫。此外,如果要使用棕櫚油,結果會導致森林的砍伐,因此為了保護熱帶雨林也不適合用棕櫚油。這也說明,人類不能為阻止氣候變暖反而毀滅了生物的多樣性。

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米歇爾指出,現在太陽能光伏電池被廣泛應用,許多國家用光伏電池來吸收太陽能,然後通過發電機生產出電力。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太陽能光伏發電需要每天都是晴天。此外,還有一個難題是,如何把生產出來的電力運輸到世界其他地方。現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電動汽車,雖然清潔,但電池的使用效率並不高,因此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生物燃料大批量生產並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出路,反而可能會加重環境問題。「所以,我們的出路應該是如何高效率地使用生物質,我也會支持生物質。」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delia
韓國財政部強調積極應對中國變化      [2011-09-28]
韓國十年間月租房數量大漲七成      [2011-09-28]
政策金融公社推進發行「袋鼠債券」      [2011-09-28]
韓國儲蓄保險基金回收率只有43%      [2011-09-28]
韓國公共機構新進職員工資將獲提高      [2011-09-28]
28日匯市韓元再次走軟      [2011-09-28]
新形勢下韓國對華投資有考驗更有機遇      [2011-09-28]
證券公司稱「只有韓元升值股價才能上漲」      [2011-09-28]
儲蓄銀行獲評級 優良機構達40多家      [2011-09-28]
韓國「共生政策」1年催生117個子公司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