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宣佈復建居屋。香港專家指出,相信香港樓市未來仍會有週期性波動,居屋可以作為緩衝,幫助樓市健康發展,並協助有需要人士置業。
香港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13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今次新居屋按照申請者的財政和負擔能力作出定價,較傳統採取折讓價計算更為合理,可以確保在樓市急升時,月入20000元(港元,下同)至30000元的市民也可以有能力購買。
潘永祥舉例指出,以往若樓價升至300萬港元,若按折讓七成計算,樓價亦高達210萬元。但以目前方式,即使樓價升至400萬元,市民最多只需要200萬便可以「上車」,變相折讓達五成,其差額只視作貨款,在日後出售時才需求償還。
另外,潘永祥表示,今次新居屋打破過往資助的性質,加入了投資概念,新的補地價安排,等於政府向居屋人士作出貸款。他形容:「變相向市民借錢買股票,而投資有升有跌,若樓價升值,投資者獲得應有利潤也合理。」
潘永祥相信,現時政府承諾每年供應4萬個單位,居屋只佔5000個,相信不會對私人樓宇構成影響。因為私樓和居屋是兩個不同市場,若市民有能力,也會首選私樓,所以不存在和私樓競爭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拓展總監麥萃才指出,由於居屋只是輔助性質,對樓市影響不大,居屋除了是消費性產品(consumption goods),也是一個資產財富(stock of wealth),雖然限期內不能轉售,決定了其產權不完整性質,但政府今次的新補地價安排,可以提供誘因讓市民轉售,加快居屋流動性。
由於興建居屋的週期為5年,政府最快要2014年才預售居屋,期間樓市週期變化很大。麥萃才認為,當樓價上升時,居屋可以作為市場緩衝作用,而當樓市下跌時,在新居屋政策的安排下,政府也會延後或停售居屋,由於居屋占私人樓宇比例很小,相信不會對樓價下跌造成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