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正視食品安全的「標準焦慮」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日,速凍食品名牌企業思念、三全、灣仔碼頭相繼「露餡」:抽驗食品內含危害健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在執法部門追責與相關企業推責,在公眾質疑與企業回應的博弈中,速凍食品新國標引起關注。根據這個新國標,金黃葡菌群檢測由定性轉向定量,換言之,就是允許在食品中檢出少量金葡菌,而這一標準已經被一些企業援引,甚至成為證明產品合格的擋箭牌。

在食品安全形勢依舊嚴峻的今天,食品安全標準難道越來越低?食品安全如何保證?消費者的利益誰來保護?面對公眾對新國標「開倒車」的質疑,衛生部門則表示,新標準比舊標準低系誤讀,新標準與國際接軌,更符合國際食品微生物採樣檢測要求。

標準到底是否科學合理,相信通過理性認真的討論,會有最終答案。然而,每當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公眾往往把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標準」的現象,則令人深思:本該中立客觀的安全標準,為何屢屢引發公眾的批評質疑?如果食品安全標準都失去了公信力,食品安全的防線又該從何築起?

任何標準,都是時代的產物,也都應該與時俱進,同時代要求相契合,與發展階段相適應。可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背後,我國食品管理標準更新滯後,部分標準長期止步不前,二三十年不變。事實上,近年來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都與此有關。

當然,這些年來,食品安全的標準也並非完全「巋然不動」。許多標準也在重新論證修訂中。然而,恰恰這些新標準的制定,每每為公眾質疑。道理很簡單:由於標準制定參與者需要相當的專業能力,這一限製成了有關部門、企業、專家的「關門習慣」。這樣的標準制定流程,不僅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也給公眾留下了「存在貓膩」的猜想空間。

這些年來,每當公眾質疑食品安全標準過低了,總有一種聲音呼籲,標準制定講究國情適用。這種觀點嚴格來說並無錯,不過有時卻顯得文不對題。其實,誰都明白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也會尊重中國「發展中」的現實。公眾無法接受的是,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事件,許多食品安全標準早已與「國情」無關,發展的中國早應該摒棄這些落後的食品安全標準,可現實中這些落伍的標準卻「桃花依舊笑春風」。

因此,面對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重振食品安全標準的公信力,有關部門不能僅僅以簡單回應了事,更應該思考食品安全標準是否早已落後於時代發展?標準制定是否做到了公開透明?制定權是否被「少數人」、「少數企業」綁架?

只有類似問題得到了回答,食品安全標準才不至於成為公眾的焦慮,也才能真正成為食品安全的牢固「防火牆」。

      責任編輯:飛虎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成立      [2011-10-13]
山東部分「問題食品」專供農村      [2011-08-20]
澳門九成半受訪者擔心當地食品安全      [2011-08-19]
專家:蔬果催熟劑毒性低於食鹽      [2011-07-24]
中國放寬日輸華食品檢驗限制      [2011-06-21]
衛生部:將公佈食安預警信息      [2011-06-20]
蘇官員:食安標準跟不上潛規則      [2011-06-16]
中國極力維護食品安全      [2011-06-13]
公安部:已偵辦食安案件千餘起      [2011-06-13]
周一嶽:著力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