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剛剛揮別的二零一一年對中國與世界極其重要,對未來國際政治經濟關係有諸多啟示。中美關係智庫網站「China-Us Focus」周一刊登文章說,歐洲債務危機加上美國緊縮國防開支,造成越來越多人期望中國在全球穩定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中國在國際戰略和經濟事務方面不再保持低調,那麼,未來的中國會比預期更早地如美國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嗎?
文章指出,中國對外進取之步伐,遠比其雄心勃勃的領導層預期的為快。當中國向外發展,包括投資多元化、保護石油利益、巡邏航道以及支援海外工人,必然會遭遇回擊。每一個超級大國最終將面臨反彈。
過去十年的經濟全球擴張蜜月期,已經不再。中國已被捲入衝突和政治的新領域。去年十月,十三名中國船員在湄公河被謀殺之後,中國派出武裝巡邏艇到達緬甸老撾泰國交界難以控制的金三角流域,中國現在成為湄公河流域事實上的警察。
要預測這種做法的後果,不妨研究一下中國投資在最近的贊比亞選舉中如何成為爭議問題。即使在與中國友好的緬甸,一個有中國策劃的大型水壩項目,由於當地人的反對而被擱置。
隨著中國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增加其商業投資,如此場景將會經常出現。
文章認為,大國的形成,通常是經由重大事件而非大戰略。當年,東印度公司的商業冒險行為,迫使英國政府干涉中國,引爆鴉片戰爭。
中國傳統傾向直接與他國政府合作要求保護中國利益,同時也順便利用西方國家提供的安全保障,比如在阿富汗。不過,缺乏公信力的索馬裡政府,迫使中國參與亞丁灣反海盜行動。雖然中國不同意干涉敘利亞,但那或許會改變。中國派出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人數,比安理會任何一個成員國為多。多年來,西方國家運用聯合國合法性掩護其商業利益,中國也可如此這般。
西方國家應該將此視為一種機會,而非威脅。
可以鼓勵中國從不干涉走向參與,中國已在伊朗、朝鮮和蘇丹問題上這麼做。
湄公河事件以及中國從利比亞營救其海外工人行動,表明中國已創立「責任保護」學說,至少在涉及其公民和海外工人方面。
中國已悄然進入超級大國行列,靈活與區域大國建立友好關係。儘管中國避免在各種競爭對手之間選邊站,但隨著影響力增長,中國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正如沒有人在五年前預測到中國海軍巡邏亞丁灣,將來北京有可能要求參加聯合國的危機干預行動,比如在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
文章最後說,儘管許多西方人一想到中國的越來越多的干預行動就感到害怕,然而一個自信的北京保護自己利益,也是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