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6日,一名敘利亞婦女在參加新憲法公投。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敘利亞26日就新憲法草案進行全民公投,這被認為是身陷危機的巴沙爾政府迄今做出的最重要改革,因為新憲法有望結束該國持續了50年的一黨專政。然而,敘利亞反對派和西方一點也不買賬,以「將巴沙爾趕下台」為基本目標的他們更希望把公投「攪黃」。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西方現在還舉棋不定,上周五召開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也沒有拿出好的辦法。這讓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又氣又急,她抨擊中俄維護敘利亞的做法「卑劣」,並指責中俄站在「阿拉伯之春」的對立面。有俄羅斯媒體將希拉裡形容為「粗魯的卡車司機」,並挖苦道:「終於可以理解比爾·克林頓的所作所為了。」圍繞敘利亞的大國對抗讓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眼前浮現出一個恐怖的影子——冷戰。「俄羅斯之聲」評論道,俄羅斯與西方近來還從未像在敘利亞問題上這樣尖銳對立,所謂「阿拉伯之春」的一大後果將是冷戰復活,至少在地區格局上如此。
反對派呼籲抵制公投
「敘利亞新憲法公投:民主的機會還是巴沙爾的把戲?」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6日報道的標題中,可以看出西方對敘利亞改革的不以為然。不過對巴沙爾政府來說,這次改革的確做出了重大讓步。法新社報道說,新憲法框架由巴沙爾指定的29人委員會起草,將放棄目前憲法中備受爭議的第8條款,該條款規定復興社會黨是敘利亞國家和社會的領導者。這將在理論上終結敘利亞延續了50年的一黨專制。新憲法還規定總統為人民直選產生,任期7年,且只能連任一次。從26日早晨7時開始,敘利亞1400多萬18歲以上的公民可以在全國1.4萬個投票站參加公投。
記者26日上午來到大馬士革市中心的幾處投票站觀察公投情況。記者看到,每個投票站前都有幾名持槍的安全人員。前來投票的民眾雖不能用「人潮湧動」來形容,但也稱得上是「絡繹不絕」。一處投票站負責人對記者說,從早上7時到10時,已經有400多人來這裡投票了。敘利亞電視台報道說,總統巴沙爾及其夫人到投票站參加了投票,受到支持者的歡呼。
敘利亞反對派以及支持他們的西方和阿拉伯國家顯然並不買賬。英國廣播公司26日報道說,新憲法提出3個月內舉行多黨議會選舉,但反對派稱公投不過是鬧劇,堅持要求巴沙爾下台。公投日正值敘利亞處於嚴重動亂之際,活動人士說,25日又有80多人喪生。美國也用「可笑」來形容公投,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在新聞發佈會上質疑道:「巴沙爾總統一方面呼籲人們參與憲法公投,一方面卻繼續用坦克鎮壓,在同一個城市,人們怎麼會去參加公投呢?」德國26日也指責敘利亞的公投不過是「欺騙」。美聯社稱,新憲法公投不太可能掩蓋新一輪的國際譴責和要求巴沙爾下台的呼聲。
在有「大馬士革門戶」之稱的哈拉斯特鎮,記者注意到,儘管鎮長和敘利亞新聞部的陪同人員都保證哈拉斯特「沒有恐怖分子」,但街上鮮有行人,政府軍和安全部隊的哨卡每條街都有,零星槍聲不時可聞。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悲觀地說,這種情況下投票率不會很高,就算是政府的支持者,也不敢去投票站。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26日稱,公投也許來得太遲,反對派與政府軍之間的暴力依然繼續。反對派呼籲抵制公投,舉行罷工,大馬士革盛傳投票站將發生襲擊和爆炸事件。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政治學者埃裡亞斯25日對記者表示,敘利亞當局推動的新憲法草案的確有觸動根基的條款,6個月前或許還可能帶來希望,但當前局勢下公投已經太晚。
但西方媒體也承認,巴沙爾仍有很多支持者。《華盛頓郵報》25日報道說,儘管起義已經持續11個月,美國、歐洲和許多阿拉伯國家呼籲巴沙爾下台,但許多觀察者稱這位總統在敘利亞依然擁有堅定的支持者。倫敦經濟學院中東中心主任法瓦茲·格吉斯說,相當多的敘利亞人可能投票贊成新憲法草案,支持巴沙爾,「如果我們低估了巴沙爾的支持力量,那真會犯大錯。我想至少有30%的敘利亞人是巴沙爾的堅定支持者。」
「武裝不武裝反對派,這是個問題」
雖然下定了把巴沙爾趕下台的決心,但西方至今沒有找到最好的辦法。阿聯酋《國家報》26日報道說,24日召開的強烈譴責敘利亞暴力政權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被一種無力感所淹沒。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齊聚突尼斯,發誓採取行動孤立巴沙爾,包括禁止政府高層成員出國,抵制敘利亞石油,中斷投資,減少外交聯繫等,但他們在如何迫使巴沙爾下台上分歧猶在。西方國家強調需要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但一些阿拉伯國家呼籲不同程度的軍事干預。
「武裝不武裝反對派,這是個問題。」這句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話被認為是西方和阿拉伯國家最大的分歧之一。美聯社26日稱,敘利亞當局對遜尼派的鎮壓引起國際譴責和中東其他國家的壓力,沙特一直嚴厲抨擊以伊朗為後盾的巴沙爾政權,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在突尼斯會議期間公開支持武裝反對派,但沒有得到西方支持。英國《衛報》26日說,「敘利亞之友」會議提供支援的希望未能兌現,只加劇了局勢升級的危險。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政策似乎更加無力,一些阿拉伯政府則變得更加好鬥,特別是沙特和卡塔爾,前者並非人權自由和平等的燈塔,曾出動軍隊支持巴林鎮壓本國反對派,現在卻稱武裝敘利亞反對派是「好主意」。
「無能的『敘利亞之友』」,俄羅斯《報紙報》25日用這樣的標題嘲笑西方及阿拉伯國家未能取得突破。報道援引專家的分析稱,「敘利亞之友」希望使用針對利比亞的行動來對付敘利亞,但他們暫時沒有這麼做,一是由於沒有聯合國的授權,二是敘利亞軍隊力量強大,武裝入侵將非常複雜。敘利亞反對派的分裂和魚龍混雜也是讓西方難以下決心的重要原因。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稱,起義11個月後,敘利亞反對派依舊四分五裂。這令武裝敘利亞反對派非常艱難,反過來鞏固了巴沙爾政權。
暫時的「僵局」又一次拱起美國國務卿希拉裡的怒火,她在「敘利亞之友」會議後大肆對中俄進行抨擊。據法新社報道,希拉裡說:「我們需要改變俄羅斯與中國的立場,他們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反對敘利亞人民和整個阿拉伯之春的訴求。」希拉裡說,俄羅斯與中國「基本上是在對突尼斯人、利比亞人和該地區其他人說,『我們不同意你們有權選舉你們的領導人。』我認為這完全是逆歷史而動,這種立場難以維繫。」她還稱,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動用否決權是「卑劣之舉」,「我要問它們究竟站在哪一邊?它們顯然不站在敘利亞人民一邊。」
「卑劣的是希拉裡」,這是俄羅斯《真理報》26日對希拉裡的回應。該報以此為題稱,擔任國務卿數年後,希拉裡變得像「粗魯的卡車司機」,傲慢無禮,「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理解比爾·克林頓了」。文章說,傲慢無禮的確是美國外交的支柱與關鍵詞,對於那些試圖在世界舞台上宣揚華盛頓美德的人而言,干涉與偽善讓他們如刺在喉。卑劣的是關塔那摩集中營,美利堅合眾國在拉美犯下最嚴重的侵犯人權罪行;卑劣的是美國武裝海外恐怖分子,就像在利比亞和敘利亞那樣……文章最後寫道:「希拉裡·戰區·騙子·克林頓,你才卑劣。」
「冷戰復活的開端?」
對於圍繞敘利亞的大國對立,「俄羅斯之聲」25日評論說,自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後,俄羅斯與西方還從未像在敘利亞問題上這樣尖銳對立。顯然,所謂「阿拉伯之春」的一大後果將是冷戰復活,至少在地區格局上。在對抗中,俄羅斯與西方動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有的西方國家試圖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作為回應,俄羅斯拒絕對敘利亞實施武器禁運,並且開始大力提高敘利亞軍隊的戰鬥力。同時俄羅斯還做出姿態,包括派遣航母戰鬥群訪問敘利亞等。而美國和歐盟在當地一些國家的支持下發動猛烈的公關和外交戰。報道稱,形勢陷入僵局,敘利亞當局已經壓制了主要的反叛據點,但武裝分子繼續越界滲透,反對派繼續得到武器裝備。這意味著衝突將長期繼續下去。問題依然是各方為敘利亞能打多久?誰將第一個增加籌碼,將對抗提升到新高度?俄羅斯與西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只是一段插曲還是雙方關係的新篇章、冷戰復活的開端?極有可能,我們不久就會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敘利亞會成為新的波斯尼亞嗎?」《蘇格蘭先驅報》26日對這個問題回答說,20年前,在薩拉熱窩街頭,塞族人強迫波斯尼亞穆斯林服從他們的權威;今天,在敘利亞工業城市霍姆斯發生類似的場景,歷史正在重演。加拿大《環球郵報》以「通往大馬士革的路經過莫斯科」為題稱,13年前,北約的轟炸沒有結束科索沃的衝突,是俄羅斯說服時任塞爾維亞總統米洛捨維奇撤軍。現在西方應該改變策略,收起戰爭言論,用胡蘿蔔勸說俄羅斯對大馬士革施壓。
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政治學者埃裡亞斯25日也對記者表示,以目前的局勢,敘利亞3成人反巴沙爾,3成支持,4成搖擺,結果難測。美國和北約不急於直接軍事干預,最終敘鄰國土耳其和約旦可能以難民和邊界問題為由軍事介入,這也是敘利亞此前介入黎巴嫩的重演。從大局看,地緣政治流動性這次撬動了敘利亞,最好的結局是敘利亞轉型為民主國家,但對敘利亞來說,民主需要時間。最壞的未來是敘利亞成為不斷下滑的失敗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