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報:俄羅斯入「後普京」時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04]    我要評論
     

12月12日在莫斯科,挺普集會上的民眾。

【文匯網訊】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去年12月以來,已有數以萬計的示威者冒著嚴寒,從新俄羅斯的辦公室、教室和工作室湧上街頭,他們穿著體面,手拿智能手機,是反對普京(Vladimir Putin)的新生力量。抗議者們繫著白色帶子,揮動著自製的條幅,上書諸如「我們知道你想第三次當總統,但我們很頭疼」這樣的諷刺標語,要求獲得政治話語權,並結束普京的統治。為抗議杜馬選舉中普遍存在的舞弊行為,他們發起了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反政府示威。上週日,他們還圍繞莫斯科市中心結成了一道人 。

而普京的支持者們近期則組織了規模更大的集會,他們舉著白藍紅相間的俄羅斯國旗,或佩戴白藍紅絲帶。支持者們大多來自剛剛富裕起來的俄羅斯中部地區的工廠和農莊。上週四,普京首次親臨集會現場,在莫斯科最大的體育場內對大批民眾發表了講話。普京在講話中提及俄羅斯在反侵略鬥爭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他說,「勝利將屬於我們」。

這些支持者的力量也許足以使普京在3月4日的大選中再次當選總統。但抗議聲也不容忽視,它們是一些看得見的裂痕,裂痕背後則是更深層次的轉變,在侵蝕著普京的執政基礎。就連那些身處普京所建立的權力體系巔峰的俄羅斯人也開始為曾經無法想像的可能性做準備了:「後普京」時代的生活。

舉例來說,俄羅斯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首席執行長安德烈•科斯京(Andrei Kostin) 2月13日為一家財經大報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文中充滿對普京及其治國之道的溢美之詞,但在這番套話之中,他也提出了一項令人意外的呼籲:科斯京建議,普京3月份贏得大選之後應該承諾不再繼續參選。

這對克林姆林宮的主人來說也許並不算太大的挑戰,但與短短幾個月前相比已是極大的變化了。去年9月份,當普京宣佈他將參加總統競選,與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互換職位時,懸念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2024年普京下兩屆總統任期結束後,梅德韋傑夫是否會競選總統。

莫斯科智庫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Research)負責人米哈伊爾•德米特裡耶夫(Mikhail Dmitriev)說,「支持普京的大多數人要麼已經不復存在,要麼即將消失。」他警告稱,普京可能不會任滿六年的任期,應該「盡早」找一個可靠的接班人,就像葉利欽(Boris Yeltsin) 1999年底引薦普京那樣。戰略研究中心是由俄羅斯政府設立的智庫,協助起草了普京的第一份總統施政綱領。

普京和他的支持者們對此嗤之以鼻。普京競選團隊裡一位高級官員說,「普京能夠在任何支持率水平上運作。他需要的無非是自信以及周圍一些關鍵人物的支持。」這名官員及其他接近克林姆林宮的人士將普京所在政黨去年12月在杜馬選舉中表現不佳歸咎於競選宣傳不力。他們說,近期民意調查中普京支持率的回升印證了他需要的只是更好的宣傳。大選結束之後,隨著政治改革承諾的兌現,預計抗議聲會漸弱幾分。

但許多瞭解內幕的人士並沒有如此樂觀。一位商界巨頭說,「結構性變化現在已經發生了,現有體制將慢慢瓦解。」

眼下,克林姆林宮似乎暫時阻止了普京支持率下降的勢頭。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幾乎每天都會播放「紀錄片」,講述普京在恢復秩序、振興經濟和挫敗各種潛在敵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中傳達的信息很清楚:俄羅斯現在仍然沒有其他選擇。

著名社會學家納塔利婭•祖巴列維奇(Natalia Zubarevich)說,「普京依賴的是俄羅斯的大多數民眾,而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大多數人都依靠政府。」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這一比例在縮小,同時有更多的人躋身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成長速度已經超過了他們曾賴以發展壯大的體制。民意調查者稱,比較貧窮的俄羅斯人也開始喪失信心了。

普京手中仍有許多副牌可打。反對派領導人向新的活動人士發出警告稱,鬥爭可能會持續多年。一個親民主政黨的領導人弗拉迪米爾•米洛夫(Vladimir Milov)說,「許多人被革命氣氛麻醉了。」

普京2000年首次當政時,就連許多現在反對普京的人也對他表示歡迎,期望他能讓俄羅斯從金融危機和車臣動亂中擺脫出來。米洛夫曾在第一屆普京政府擔任能源部副部長。

曾在普京政府擔任高官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格爾曼•格雷夫(German Gref)回憶道,「我們曾全權負責改革。」新的班子削減了稅收,放鬆了監管規定,並利用了1998年盧布大幅貶值帶來的經濟反彈機遇。「但之後油價開始大幅上漲……改革呼聲減弱了。」

然而,政治領域的變革速度卻加快了。克林姆林宮有條不紊地打擊或拉攏可與其較量的力量──獨立媒體、區域巨頭、富有的商界大亨,等等。那些不願屈服的人要麼被投入監獄,要麼流亡海外。

德米特裡耶夫回憶道,「普京的到來伴隨著葉利欽時代不完美民主制度的瓦解,我們當時是無法料及的。」德米特裡耶夫曾在普京政府任格雷夫的副手至2004年。

儘管普京鞏固了自己的控制權,但一些事件也暴露出普京政治體系的弱點。2004年,俄羅斯發生了一連串致命的恐怖襲擊,隨後鄰國烏克蘭爆發了「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大規模遊行示威讓烏克蘭誕生了一位親西方的總統,莫斯科方面支持的候選人則未能當選。幾周之後,俄羅斯一次不成功的福利制度改革讓數萬名憤怒的退休人員走上街頭抗議。

克林姆林宮的反應冷酷而無情。地區行政長官和議會成員直接選舉被取消了。克林姆林宮堅信「橙色革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參與策劃的陰謀,於是對反對黨及非政府組織(NGO)進行了打擊。俄羅斯制定了新的反極端主義法律,譴責烏克蘭政府為非法。警方對反對者的示威活動予以鎮壓,將許多參與者投入了監獄。克林姆林宮為親政府的青年組織提供大筆資金,以防範「橙色革命」蔓延帶來的威脅。

新的法律允許法庭「解散」數十個政黨。政治家們要麼選擇完全忠於政府,要麼選擇「徹底決裂」。「徹底決裂」也就意味著被國家主要媒體列入黑名單,並被逐出政壇。

但對絕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說,政治在他們的生活中只佔據次要位置。石油、天然氣、金屬以及俄羅斯其他主要出口產品價格的飆升改變了俄羅斯的經濟面貌。從2003年到2008年,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近三倍。退休金、社會福利和其他福祉均迅速躍升。

新興的中產階級會到開在「millionniki」(即俄羅斯十二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大城市)周邊的宜家(IKEA)賣場大量購買消費品。他們還大量湧向土耳其和埃及的海濱度假勝地。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富有的精英階層帶著新的財富,大搖大擺地穿梭於世界各地,他們也對普京的硬漢形象抱有好感。普京是「krutoi」的──這個俄語形容詞已經成為時代的標誌,是酷與硬朗的犀利結合。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令盛宴戛然而止。潦倒的商界大亨們急匆匆地向克林姆林宮求救。政府擔心社會動盪,要求大公司不要裁員。於是公司以降薪取代裁員。盧布大幅貶值。

在克林姆林宮數十億補貼以及油價迅速反彈的推動下,危機之痛得到緩解。但經濟還遠未實現徹底復甦。經濟學家們說,俄羅斯很可能再也不會出現普京首屆總統任期內的那種財富劇增局面了。

與此同時,梅德韋傑夫有關反腐敗和減輕企業壓力的承諾鼓舞了一些中產階級人士的信心。梅德韋傑夫是2008年被普京安排擔任總統一職的,當時受任期限制,普京本人無法再繼續擔任總統。但在克林姆林宮內部,普京仍是俄羅斯的最高領導,梅德韋傑夫仍然很難擺脫他的陰影。

而普京一直在玩多年來屢試不爽的政治秀。2010年,森林大火讓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瀰漫著刺鼻的濃煙,普京駕駛一架救火飛機的場面出現在全國性電視節目中。那年夏季的晚些時候,普京又自己駕駛著一輛淡黃色的拉達(Lada)環遊了西伯利亞──拉達象徵著危機期間接受克林姆林宮救助的沒能跟上時代的汽車生產商。

但俄羅斯社會正在發生變化。博主們很快就戳穿了這個公關噱頭,他們貼出的照片顯示,普京的車隊帶著好幾輛備用拉達。俄羅斯那時已經成為歐洲增長速度最快的互聯網市場之一,有4,500萬人經常使用互聯網。網上新聞和政治辯論非常開放,與傳統媒體形成鮮明對比。

克林姆林宮的一些人開始感覺到老把戲漸漸行不通了。於是古板乏味的國家電視台──克林姆林宮的主要宣傳工具──試圖通過放映「加州靡情」(Californication)等購自美國有線電視台的非主流電視劇來吸引興趣索然的城市觀眾。

一些比較年長、偏傳統的選民長期以來一直是普京的核心支持者,但就連這些人也開始對一度被他們視為英雄的普京感到失望了。德米特裡耶夫所在智庫的研究員謝爾蓋•別拉諾夫斯基(Sergei Belanovsky)說,他在工業中心區進行的焦點小組訪談顯示出,長期以來一直忠心耿耿的選民開始流露出針對克林姆林宮的「許多憤怒情緒」,這令他感到震驚。

不過,克林姆林宮的官員們認為,鮮有跡象顯示在本輪大選週期內會出現如此大的爭議。

德米特裡耶夫和他在該智庫任職的同事們對此並不意外。他們去年春天起草了一份報告,報告警告稱,如果政府不採取根本行動來推動體制的開放,克林姆林宮支持率的下降最早可能會在12月份杜馬大選時引發一場政治地震。

德米特裡耶夫擔心,如果他公開發表這份報告,政府可能會關閉該中心。於是德米特裡耶夫將一份報告稿拿給該中心理事會負責人看,這位負責人曾是政府官員,現在仍是與普京關係非常近的助手。德米特裡耶夫回憶道,「他不相信,他認為我們想得太遠了。」

克林姆林宮曾試圖緩和這種不滿情緒,對億萬富翁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Mikhail Prokhorov)振興一個重商政黨的計劃表示了支持,該計劃有助於在去年12月份的選舉中將中產階級維持在體制之內。但克林姆林宮保護人的嚴苛約束激怒了普羅霍羅夫,隨後他被逐出了該黨。

觸發公眾憤怒情緒,並撼動克林姆林宮的真正導火索是「rokirovka」。「rokirovka」是俄語中一個國際象棋名詞,意為「王車易位」,指的是2011年9月份宣佈的普京將重返總統職位,並讓梅德韋傑夫擔任總理一事。兩人稱該決定是多年前做出的,但當時並沒有公佈,這種說法更是加劇了公眾的不滿。

普京支持率的下降對他所在的政黨統一俄羅斯黨(United Russia)更是不利,該政黨從來就沒有很受民眾歡迎過。在去年12月份的選舉中,甚至在投票結束之前,網上就開始傳出舞弊相關指控。突然之間,所謂普京「krutoi」的說法不再流行了。

一開始,克林姆林宮的反應顯得有些自相矛盾。普京將遊行示威者斥為美國國務院(U.S. State Department)怯懦的特工,而副手們則說,他們代表了俄羅斯社會的精英,應該尊重他們。

到今年年初,普京偏強硬的路線佔據了上風,他的新競選班子負責人援引了列寧(Lenin)對知識分子的著名描述:「他們不是(國家的)腦袋,而是屎。」親克林姆林宮的遊行者則把所有批評者都說成企圖將「橙色瘟疫」從烏克蘭散佈到俄羅斯的外國特工。

政治顧問們紛紛在為克林姆林宮出謀劃策,以期重新贏得抗議者的支持。政府承諾將恢復普京廢除的一些民主權利以及人們長期期待的其他改革。一名瞭解競選情況的人士稱,「他們期望中產階級能回心轉意。人是健忘的。」

德米特裡耶夫對此則持更加懷疑的態度。儘管中產階級總體而言仍屬於少數,但卻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及其他城市佔據政治主導地位,民意調查顯示,在這些城市普京可能連多數票都無法獲得。

他說,「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普京大帝歸來
      責任編輯:
俄媒:普京也愛老奶奶歌唱組合      [2012-05-28]
美報:從毛時代到「金錢崇拜」      [2012-05-25]
普京:俄能源企業不應被賤賣      [2012-05-25]
俄總統普京下月訪華談能源合作      [2012-05-23]
俄羅斯政府大換血 重組普家軍      [2012-05-22]
普京回應民聲 下令裁減特權車      [2012-05-21]
少女時代徐妍手機短信被公開      [2012-05-17]
普京就任首個出訪國家為白俄羅斯      [2012-05-16]
普京或首訪中國 顯示親中疏美      [2012-05-15]
白宮否認奧巴馬與普京針鋒相對      [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