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從4月11 日菲律賓最大軍艦在黃岩島海域企圖抓捕中國漁民被中國執法船攔截開始,兩國對峙一直持續著。菲律賓認為,這是近年來兩國在南中國海發生的「最激烈的對峙」。所謂「最激烈的對峙」不是指雙方接觸的激烈程度。多年來,菲律賓在附近海域不但抓捕過中國漁民,還槍殺過中國船長。說其激烈是指中方此次做出的反應著實讓菲方始料未及。
中國忍讓卻被視為「軟弱」
文章分析,這場仍在黃岩島海域繼續的「最激烈的對峙」是近期中國海洋政策調整的結果。這種調整事出有因,有其背後含義。
維穩與維權。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出於維護地區穩定和睦鄰關係、保持負責任大國形象考慮,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維護穩定為主的政策,面對部分國家不遵守相關文件的做法,妥協和忍讓多於鬥爭,並希望通過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來緩和緊張局勢。
然而,這種忍讓被部分國家視為「軟弱」,認為中國不會、也不敢在南中國海有實質性作為,出現小國欺負大國現象。殊不知,中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正如中國外交官員所說,「軟」與「硬」都是外交政策。所以一味看「軟」中國,只會引來嚴重後果。
大國與小國。由於中國採取忍讓政策,部分南中國海周邊國家認為中國軟弱,不斷踐踏中國國家利益紅線。中國反應更多的是「抗議」。
上世紀80年代那場中越南沙衝突值得重提。1987年中國接受聯合國授權後開展南中國海考察。1988年1月開始,越南海軍在南中國海就一直騷擾中國建站工作,凡是中國建站人員登上的礁盤,越南肯定會跟隨,最終在赤瓜礁上發生衝突。中國是在後發制人姿態下進行的反擊,當越方士兵打傷中方官兵後,這場衝突爆發。此後,越方不再尾隨中國編隊,卻加快對其他南沙島礁的佔領,從十幾個很快佔領到今天的29個。
正是中國的忍讓讓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看到機會。
聯合國不否認中國主權
歷史與現實。中國一直認為,南中國海相關島嶼和水域屬於中國是歷史定論。不論是官,還是民,始終認為改變歷史事實等於向中國主權與領土發出挑戰。但迫於建國後海上實力不支和海洋意識淡漠,多年來中國缺乏對海洋國土的經營。
如今,中國能在南沙佔有一席之地,應感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1987年初,該委員會一致通過在全球範圍建立海平面觀測站的決議,中國接受這一任務後才出現在南沙海域。中國承擔第74號海洋觀測站任務本身就證明,聯合國也不否認中國對南沙島嶼和相關海域的主權。
然而,有關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加大對南沙群島的侵佔,並加大對地區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資源的掠奪。歷史證明該地區是中國的主權範圍,現實中卻被踐踏。這種時空差距是引來當前南中國海紛爭的主要原因。
舊體制與新法律。當前國際體制仍舊沿用二戰後有關安排,它是以戰爭勝負來確定的,要想變更並非易事。二戰結束,中國政府派出艦隊接收南沙相關島嶼,行使主權,這是世人盡知的歷史。只要中國不放棄對南沙主權要求,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改變南沙歸屬。
當前,幾個聲索國及部分國際專家最喜歡引用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與中國討說法,特別是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規定,成為聲索國的主要依據,認為中國在該公約簽字,就等於放棄歷史主張,這顯然是拿著新法律討要已歸屬他人的財物。中國不反對使用公約說事,但公約不是問題的全部。菲律賓要把黃岩島爭端提告到國際法庭,它並沒有百分之百把握打贏這場官司,因為法庭判案不是依據一部法律,也要考慮事實。
中國應該善用經貿槓桿
文章認為,部分南沙聲索國之所以強硬,既有國內政治因素,也與外部勢力的姿態密不可分。特別是美國高調重返亞太,菲、越等國與美國等國相互呼應。美國需要地區國家支持,地區國家也需要美國撐腰,願意綁在美國重返亞太戰車上。
分析該地區國家的外交,可明顯看出,部分東盟國家,特別是南中國海聲索國,一直採取二元政策:即經貿依中國,安全靠美國。在南中國海挑戰中國的菲律賓,去年其總統阿基諾三世訪華時,中國給了他百億美元大單,結果剛回國他便向中國叫板,顯然不合常理。
在安全領域,東盟國家更願與美國等國合作,包括軍事貿易以及聯合軍事演習等。中國完全可用經貿槓桿約束相關國家,但並沒使用。
文章稱,領土與主權紛爭的解決需要有平和心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只能是當事國面對面談,把非聲索國拉進談判,只會使問題複雜化。當務之急,有關國家應擺正心態,坐下來面對面談,而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唯有此,黃岩島對峙才不再會「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