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青年參考報道,一個國家和它的國民應該明白,基於法治與個人自由基礎之上的公民社會,才是捍衛主權的柱石,烏合之眾在任何歷史上都只會破,而不能立。
8月19日,當日本人登上釣魚島的時候,中國多個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規模不可謂不小,也是對中國外交部嚴正抗議的映襯。保釣行動需要中國公民的有力支持,但是此輪示威遊行中卻折射出諸多隱憂,不可不察。
外交雖然是政府的高級政治,但是自法國大革命之後,公民意見在外交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在網絡時代,秘密外交更是難以為繼,公共外交成為公民參與外交的重要領域。民眾走上街頭表達意願,既是向本國政府傳達外交主張,也是向外界展示意志。
此次中國數十個中心城市出現的規模不等的集會、示威活動中,多數情況比較平穩,但也出現了打砸日系汽車的場景,現場照片在微博上廣為傳播。不少網民呼籲,抵制日貨,先抵制蠢貨。從照片中的火爆場景來看,很多人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示威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有強的民意基礎,理性、自製的公民社會則是其基石。一旦示威遊行成為釋放憤怒和展示破壞欲的表演,反倒會破壞國家形象,徒增國際笑話。
反日示威遊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隨著微博的廣泛使用,幾乎任何政治社會事件都會在微博上直播,無形之中形成了「演員-觀眾」的連帶,雖然只有少數人上街遊行,但是上億人通過微博成為隱身的參與者。微博上的言論與遊行隊伍中的標語,是公民意見的薈萃,綜合這些言論可以看到,觀點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有人大有為了保釣而慷慨赴死的熱情,有人則認為保釣與民眾無關,這是政府或者軍隊的事情。觀念的分化未必是壞事,標誌著中國公民意見開始多元化。而任何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都不會是一言堂,只有在多種聲音的辯論中,才會達致理性與自覺。只有對釣魚島問題進行充分深入的討論或者激辯,才能辨明真相,探求解決之道。
公民社會是市場與政府的橋樑,也是公民自我組織、自我治理的載體。示威遊行本身就是公民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公民通過群體發聲的一次訓練。示威遊行不僅為了釋放情緒,更需要建設性的意見。因此,如何設置示威遊行的議題、組織遊行隊伍就需要相當的技巧。因為在群體活動之中,從眾行為盛行,激情容易壓倒理性,越是激進的口號或行為越受到關注。此次示威遊行中,居然出現了「中華帝國」的字樣,漢唐帝國的情結在保釣示威活動中被激活,但是帝國時代已經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灰飛煙滅了,將釣魚島與中華帝國放在一起實在太具有戲劇性。東亞國際秩序的變革正是源於兩個帝國的毀滅,中華帝國的衰落使殖民主義趁虛而入,大日本帝國的毀滅則開啟了主權國家的時代。歷史不能倒轉,帝國的口號不僅顯示了思維的滯後,也折射出設置遊行議題能力低下。
另外,示威遊行本該是一個具有建設性的活動,此次遊行中卻出現了以「抵制日貨」的名義打砸私人財產的行為,以捍衛領土主權為名的示威活動卻夾雜著打砸同胞財產的暴烈行為,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抵制日貨,以不購買日本商品來表達一種姿態,也無可厚非,但是將日系國產車作為發洩情緒的目標,遠遠超出了示威遊行的範疇,而是在破壞社會治安。無論馬克思還是黑格爾都強調,公民社會(或市民社會)都需要建立在私人產權基礎之上,在遊行活動中動輒打砸私人汽車或者店舖,不僅說明缺乏產權觀念,而且潛意識中還沒有脫離法不責眾的僥倖。
他們應該瞭解,示威遊行應該是公民在法治的框架之下有序平和表達的集體活動。如果將示威遊行視為無組織、無原則的洩憤盛宴,那就大錯特錯了。公民和暴民雖然只有一字之別,但其在公共活動中的表現可能截然不同。這也意味著,要在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國家中培育公民,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保釣示威只是中國公民社會培育與發展的一個起點,同樣,以示威遊行的方式表達保釣的決心,也需要一個學習與訓練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公民教育和法治規範是不能缺位的。一個國家和它的國民應該明白,基於法治與個人自由基礎之上的公民社會,才是捍衛主權的柱石,烏合之眾在任何歷史上都只會破,而不能立。
國際關係史博士:孫興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