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運-20進度或超民用大飛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青年參考報道,大型軍用運輸機是一國維護其全球利益的有效工具。中國的運-20順應潮流而生,今後將作為戰略空軍的基石,可以讓中國的軍力更多地在遠離本土的地方出現。

從幾張模糊不清的輪廓圖,到美國商業衛星拍攝的照片,再到專業人士繪製的電腦CG,隨著代號運-20的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逐漸褪去神秘面紗,國際輿論的跟蹤報道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一款運用本土技術結合國外經驗設計的新型裝備,外媒認為,運-20的出現正式拉開了中國建設戰略空軍的帷幕,其意義絲毫不遜於去年大出風頭的「遼寧」號航母。

21世紀軍事強國的名片

在全球化格局初定的21世紀,一國軍隊的作戰區域日益廣闊,戰爭節奏越來越快。與此同時,各國無一不在走精兵之路,兵力顯著減少而單位戰鬥力迅速攀升。所以,軍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機動能力及持續作戰能力愈發重要。這些能力的實現,無一不需要便捷、快速、高效的空運力量支撐。因此,大型運輸機事實上已成為軍事強國的名片。

軍用運輸機一般分為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通常提到的大型運輸機(簡稱「大運」),更多地指具有洲際運輸能力的戰略運輸機。這類飛機的特點是:載重能力強、航程遠,起飛重量多在150噸以上,載重量超過40噸,正常裝載航程超過5000公里,能實施空降、空投和快速裝卸,主要在遠離本土的大/中型機場起降,必要時也可在野戰機場部署。

以大型運輸機為骨幹的軍用空中運輸系統,與海運和陸運一起,組成了一國完整的軍事運輸體系。與其他方式相比,空運的最大優點就在於速度。現代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巡航速度在500∼900公里/時左右,是陸上運輸速度的15倍,海上運輸的25倍,應對緊急事態的能力也比另外兩者突出。在需要快速投放大量兵員、武器和物資的場合,大型運輸機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能確保部隊戰略機動、戰術投送的規模化、快捷性和突然性。

另外,空運不受地形、水文條件影響,可以跨越許多被其他運輸手段視為天險的障礙。因此,在現代戰爭中,軍用航空運輸力量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勝負手。凡是希望高效維護自身全球利益的國家或政治實體,在發展大型軍用運輸機上都不會有絲毫猶豫。

從各國實際情況看,可以稱為大型運輸機的機型包括:美國的C-5、C-17,俄羅斯的安-22、安-124、安-225、伊爾-76。能自主研製這類飛機的則只有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盟等少數國家和國際組織。需要強調的是,歐洲和日本各自推出的幾款運輸機,儘管載重量不到40噸,由於其主要用途類似美俄機型,也可以被歸入戰略運輸機行列。

戰鬥力已經過多次考驗

現代大型軍用運輸機專門針對亞音速巡航設計,航程覆蓋遼闊的疆土,經空中加油後,更有潛力實施全球性兵力投送。一國軍隊的運輸機,尤其是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裝備數量、技術水平和運載效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衡量該國國防實力的直觀標誌。

實際上,在近年來的幾乎所有局部戰爭中,以大型運輸機為代表的支援保障機型均未缺席,出動規模接近主戰飛機,堪稱整個軍事行動的催化劑,充分說明了大型運輸機在快速、機動和大縱深作戰中的實用性。可以說,大型運輸機的普遍應用,直接提高了武裝力量的機動和應變能力,加強了對戰爭進程的控制力,提升了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據美國軍方統計,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第82空降師受命參戰後,在48小時內搭乘各類大型運輸機從本土啟程,遠程奔襲上萬公里,作為快速機動力量首先駐防沙特;第101空中突擊師緊隨其後,快速部署於海灣地區,為後來對伊作戰的順利展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戰略運輸司令部旗下的大型運輸機精銳盡出,執行了兩萬餘架次飛行任務,運送兵力約30萬人次,貨物12萬噸。如此強大的空運能力,為華盛頓實現其戰略構想創造了條件,也令自身的策略更為靈活多變。例如,當土耳其拒絕美軍使用其空軍基地時,15架C-17從意大利起飛,只花了9小時,將近1000名傘兵組成的第173空降旅即抵達伊拉克,開闢了北方戰線。而當選擇海路的美軍走完同樣的路程,戰爭已告結束。

同理,由於高技術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大量應用,裝備、彈藥、油料和其他物資消耗量異常巨大,如不能及時補給和更替,很可能會對戰爭的結局產生不利影響。在伊拉克戰爭初期,由於美第3機步師推進速度過快,後勤補給一度出現困難。為盡快擺脫被動局面,美軍又一次動用其C-17大型運輸機,為該師及時運送了彈藥、食品、藥品等物資。據不完全統計,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總計消耗各類物資3000多萬噸,是朝鮮戰爭的近50倍。由此看來,大國要想「布國威於四海」,必須有便捷、快速、高效的空運保障力量做支撐。

中國戰略空軍由此起飛

經歷了30餘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國家利益如今已遍佈全球。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外媒體對於中國自行發展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決心並無疑問,只是長期未曾掌握該機是否存在的可靠證據。直到去年12月24日,中國軍事論壇裡終於出現了數張國產「大運」的模糊圖片,據信是運-20於西北某測試中心進行地面滑行實驗時拍攝的。很快,有國內軍事愛好者以「送給西方的聖誕禮物」為題,調侃運-20展露真容給外界帶來的震撼。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予以快速跟進,在新年伊始公佈了商業衛星拍攝的該測試中心鳥瞰圖。跑道上,體形巨大的運-20清晰可辨,首次升空試飛似已為期不遠。

對於中國造出自己的大型運輸機,以權威著稱的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報道認為,運-20是一款寬體戰略運輸機,也是中國一項歷時近20年的飛機研發計劃的重要里程碑。該機使用4台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動力,在設計上受到俄制伊爾-76和美制C-17等多款成熟產品的影響。從解放軍所面臨的搶險救災、集結軍力和投射軍事力量需求來看,中國對運-20的需求數量將非常龐大。中國軍用大飛機的研製進度,明顯搶在了民用大飛機前面。

毋庸置疑,這種大型軍用運輸機研製成功後,不但會大幅增強中國的戰略投送能力,也將在聯合國的號召下執行更多的國際維和、救援和人道主義任務。

結合其他國家的實踐經驗看,中國或許還會在運-20的基礎上,派生出適應各類特種需求的空中平台。比如對戰略空軍同樣不可或缺的空中加油機、空中預警機、遠程戰略偵察機和電子戰機以及特種任務載機。外媒推測,中國軍方對運-20的實際需求,最起碼的數量是300架以上,如此龐大的規模,足夠兩個飛機製造廠開足馬力生產10年。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文章認為,繼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和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分別開發的殲-20和殲-31之後,運-20的設計單位——西安飛機工業集團也加入到這場競賽中來。運-20的性能必定強過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俄制伊爾-76,能裝載解放軍最重的58噸級99A型主戰坦克。該機的首飛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這對中國而言意義深遠,將使它向進入能夠獨立研製具有洲際航程的重型運輸機的航空航天精英俱樂部邁出關鍵一步」。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則指出,運-20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國防工業的複雜計劃按照預定日期逐步實施。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增加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數量,不僅是出於軍事目的,更是順應其不斷增長的全球影響力之必然。今後,該機可以顯著提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區域作戰能力,讓中國更迅速地應對緊急狀況,包括確保本國海外公民的安全。

      責任編輯:李可為
中國公開國防新技術提高透明展現自信      [2013-01-29]
中國運-20首試飛 殲-15伴飛      [2013-01-27]
中國國防部確認運20已首飛成功 將開展相關試驗      [2013-01-26]
運20對中國重要性不亞於殲20      [2013-01-26]
違建球場 滇官員:給5萬封口費      [2013-02-02]
內地24小時內4起事故50人死亡      [2013-02-02]
違規買手機 深圳一局長被調離      [2013-02-02]
廣西一名91歲老翁嫖娼被抓      [2013-02-02]
福州男子家中150萬現金被搶走      [2013-02-02]
2013年省級地方兩會今日全落幕      [201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