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曾有幾期專門刊發文章研討中國醫改,其中一篇認為,「醫改基本在正確的方向上行進」。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2012年說:「中國醫改僅用了短短3年,取得的成效之巨大令人難以置信……必須承認,中國在醫改方面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主抓醫改工作期間,李克強還力推兩項制度。一是大病醫療保險新政,這項2012年9月正式出台的政策,將保險公司引入新醫改,旨在讓絕大部分人不會再因為疾病而陷入經濟困境。另一項則是2013年3月剛剛公佈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在省市兩級分級設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將境內發生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均列入救助對象,讓「等錢救命」的事情不再發生。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國務院會議上,他曾經撂下「狠話」:「就算勒緊褲腰帶,也要推出這項制度!」
事實上,8年前,為了底層民眾的生活,還在地方主政的李克強就曾撂下過同樣的「狠話」。2004年12月,成為遼寧省委書記後的第12天,李克強冒著零下 29度的嚴寒,來到撫順市的棚戶區視察。在一個名叫莫地溝的煤礦棚房區裡他發現,居民水缸裡的水凍成硬梆梆的冰疙瘩;房子四面漏風,沒有暖氣,炕上的老人,裹著被子,凍得瑟瑟發抖。居民們告訴他,這裡幾百人共用一個簡易廁所。
李克強當場對這些棚戶居民說:「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讓你們住上樓房!」僅僅4天後,遼寧省委就將棚戶區改造任務列為該省「一號民生工程」;兩個多月後,遼寧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棚改正式啟動。
從2005年到2011年底,遼寧全省共有近3000萬平方米的城市棚戶區得到改造,超過200萬貧困居民有機會住進了現代化的社區。2012年,聯合國人居署官員班吉·奧拉仁奧因卡在調研後盛讚,遼寧棚戶區改造「破解了世界性難題」。
直到現在,李克強依然在持續關注和推進棚戶區改造。今年春節前,他專程來到包頭的棚戶區調研,他說,棚改是城鎮化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不能讓城市這邊高樓大廈,那邊棚戶連片」。
住建部一位官員回憶,李克強曾經多次表示,住在棚戶區裡的,大多是曾為新中國的發展做過貢獻、卻慢慢被遺忘的人。「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是在還政府的舊債。」
事實上,在醫改和棚戶區改造工作之前,李克強也曾經說過「砸鍋賣鐵」的語句,而對象也同樣是底層民眾——感染艾滋病毒的河南農民。
上世紀90年代初,河南不少農民因向違規采血人賣血而感染艾滋病毒。2000年前後,李克強到河南上任不久,感染者們逐步進入發病期,全省的艾滋病疫情也一度引發了國內外輿論的質疑與批評。
事實是,李克強在擔任河南省長期間,曾下令嚴打非法采血。他曾從省政府撥出專項資金1.6億元用來規範建設了18所市級血站。2002年成為河南省委書記之後,他明確提出:「即使砸鍋賣鐵,也要讓這些病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基本醫療保障,不使一個適齡兒童失學。」
2003 年,河南開始對因賣血感染艾滋病的患者進行免費治療、免費檢測、免費母嬰阻斷、艾滋孤兒免費上學等救助措施,成為國家現今對艾滋病患者「四免一關懷」政策的前奏。在他的強力主導下,河南進行了首次省級艾滋病情普查,公佈真實疫情,並且將機關幹部和大批醫護人員派到「艾滋村」進行重點幫扶。而他本人,也一年內三次前往艾滋病村,與患者握手交談。
《亞洲週刊》報道稱,在他任上,河南的艾滋病疫情得到控制,疫情最重的駐馬店市,死亡率由2001年的11.6%下降到2006年的5.6%。另有數據顯示,全省病死率由2002年的12.36%下降至2012年3.39%。
時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代表魏英瑛曾對河南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給予高度讚譽。她說:「河南的防艾經驗值得在國際範圍內推廣。」
「別看他平日裡儒雅謙和,關鍵時刻,他會施展『鐵腕』」
與李克強曾經共事的幹部回憶,多數時候,他很隨和,沒有一點架子。
李克強對自己的衣食常常不太在意。在河南時,有位幹部發現,他穿的羊絨衫胳膊肘處磨爛了,露出了裡面的襯衣。另一次,他的手錶壞了,要換個新的,但安排的「預算」不超過200元。而在遼寧時,一位工作人員發現他的腰帶都卷邊了。
河南的很多幹部群眾至今還記得他襯衣領子洗得發毛了、皮鞋開口了還在田里蹚來蹚去的情景。
作為上級,李克強總是平等地跟下級交換意見。遼寧一位幹部說,他有口頭語,「你覺得怎麼樣」,「你看行不行?」他從不將自己的思路強加於人,而是通過自己的詳細闡述讓大家形成共識。
河南一位幹部甚至覺得,「敢於在他面前表達不同的意見的人,他反而更喜歡」。他還記得,有一次出國考察,李克強想吃西餐,但其他人希望吃中餐,於是大家投票表決。結果多數人選擇中餐,而身為省委書記的李克強也只能 「服從多數」。
但在另一些問題上,他卻毫不通融。據說,他在主政河南時曾一再聲明,凡是打著他旗號的都不是他親屬。
鄭州市官場大多知道,李克強在河南這麼多年,各級官員從來沒能成功地請他出來吃頓飯。有一次,一位官員去他住處匯報工作,正巧碰上他跟秘書正忙著收拾行李,一問才知道,他的父親去世了,他要趕回安徽老家奔喪。李克強當場跟這位官員「約法三章」:這個消息不能告訴任何人;什麼東西都不能送;誰都不能去追悼現場。
至於幹部提拔問題,官員們說,「跑官也沒用,踏實工作才有機會提拔。」
相比於生活中的隨和,在重大決策時,李克強往往堅定不移。從主政河南,到主政遼寧,再到進入中央,他的思路不止一次面臨反對的聲音:農業大省該不該將工業化排首位?一個還沒有走出老工業衰頹困境的省份要不要投入那麼多錢去搞棚改?控制艾滋病疫情,有沒有必要投入那麼多人力財力?……
但幾乎所有與他共事過的人都知道,只要是他看準的事,一定會堅定不移、不遺餘力地往前推進。
另一位河南官員則回憶說:「別看他平日裡儒雅謙和,關鍵時刻,他會施展『鐵腕』。」2003年,黃河蘭考段決堤,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從北京緊急趕回河南,到現場發現情勢嚴重後,他當機立斷,重新任命搶險總指揮,同時緊急協調部隊參與救災。
現場工作人員回憶,當時,現場真是千軍萬馬,有軍隊、公安、消防,還有地方民兵,協調起來十分複雜,但李克強的決策始終當機立斷、條理清晰。
一位參與搶險的官員記得,一開始,現場運來一些堵決口的麻袋,質量不合格,往決口一倒,袋子就爛了,根本堵不住。他馬上給李克強打電話匯報說,有人在「發國難財」。
李克強「非常震怒」。他立刻通知政法委書記、省紀委書記連夜趕到,通宵研究問題,第二天就拿出了處理意見,對違法違紀的幹部現場作出處理。
這位官員透露,那次黃河決堤搶險,共有20多名幹部被現場處理。李克強甚至專門派出一位組織部副部長、一位紀委副書記、一位政法委副書記駐守現場,「誰該處理?誰該提拔?現場拿出意見」。
他事後回憶說,時年48歲的李克強所表現出的應急能力和掌控能力,「給整個河南官場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克強為人寬厚,但行事毫不含糊,大刀闊斧;他隨和,卻意志堅定;他低調,大學同學陶景洲曾注意到一個細節,大學時拍集體照,李克強幾乎總是站在後面,或者站在最邊上。但正如他的另一個同學何勤華所言:「他外表溫和中庸,但內心有一番雄心壯志。」
眼下,57歲的李克強站到了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的舵盤前,目光堅毅。幾個月前,他為十八大所作的輔導報告的聲音彷彿重新迴響在國人耳邊:「發展必須轉變,轉變必須改革,改革未有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