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媒體揭政治生態十種「常見病」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邱煒煌的署名文章,列舉了政治生態的十種「常見病」,並指出淨化政治生態,需先找到政治生態受污染的根源,對症下藥,及時治理。

據中新網報道,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改進工作作風,就要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面對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中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態受到了污染,需要對症下藥,及時治理,構建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文章指出,淨化政治生態,先得找到政治生態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對症下藥。當下的政治生態,應根治以下「常見病」: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潛規則。幹部群眾普遍認為買官賣官是最大的腐敗,「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為一些地方幹部陞遷的潛規則。在這種潛規則支配下,賣官者權力尋租,甚至明碼標價,買官者投其所好,錢賄、色賄、雅賄無奇不有。所以中組部曾對買官賣官問題進行專項整治,提出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是「拚搏不如拼爹」的特權現象。「我爸是李剛」,一語道破了當今拼爹的社會病,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領導幹部「明裡暗裡為子女親屬陞官發財奔走的,以權枉法的,不乏其人」,這是封建社會「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任其發展,我們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我們的事業就不能生機勃勃。

三是「能力不如關係」的關係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質資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升學、就業、考公務員、評職稱、提拔、買房子、打官司、出國等等,都要拉關係走後門,於是乎經營關係進「圈子」現象盛行。這種「無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國式求人」往往挑戰法律尊嚴、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和市場規則,必然導致權錢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鑽營。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這裡所謂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計人,拉關係。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業上,心術不正的人則把心思用在投機鑽營上,現實生活中會做人比會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如果讓「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投機鑽營者得利,那老實人就必然吃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湧流」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論資排輩。時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門的「機關病」:止步不前的「戀舊病」、敷衍扯皮的「推諉病」、萎靡不振的「懶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華而不實的「漂浮病」、只說不做的「空談病」。沾染了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習慣於當看客、評論員,對幹事的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橫挑鼻子豎挑眼。事業需要實幹家,只有鼓勵探索,寬容失敗,不讓幹事者吃虧,才能真正形成實幹興邦的良好氛圍。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 有的地方患政績飢渴症,不顧經濟條件和發展實際,不惜舉債集資,甚至挪用救災款,競相建設「形象工程」,為自己積累陞遷資本。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謂的「農業示範園」、「農民別墅群」等集中「秀」到公路邊,以期上級領導「一目瞭然」,卻往往醜態百出。一些領導幹部還不滿足於「政績」突出,還要想方設法「策劃」、「包裝」自己,展示「個人魅力」。官員作秀,實質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七是「擺平就是水平」的偽穩定。基層幹部中流傳這樣的順口溜:「穩定就是搞定,擺平就是水平,沒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一些同志把它作為領導學說的真諦。領導幹部需要關心同志、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並提高協調能力和溝通藝術,但不能搞無原則的妥協、無法紀的放縱和有失政府公信力的遷就。上級機關要關心基層、主持公道,正確對待媒體批評,依法治理「告惡狀」現象,為基層幹部堅持原則、大膽工作創造寬鬆的環境。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由於存在片面「以票取人」問題,一些幹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處世哲學,把「圓滑」視為成熟,把「世故」當成穩重,滋長庸俗的壞風氣。一則放棄積極的思想鬥爭,「批評上級放禮炮,批評同級放啞炮,批評下級放空炮」。二則討巧賣乖,通過不正當手段聯絡感情,增加選票。三則迴避矛盾,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

九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經濟學有一個著名定律叫「劣幣驅逐良幣」,說的是成色不良的鑄幣與成色優良的鑄幣在市場上一樣流通,人們往往將 「良幣」收藏起來,久而久之良幣會逐漸退出流通,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幣——劣幣把良幣趕出了市場。這一定律也存在於一些政治生態不良的地方和單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優勝劣汰,是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如果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政治生態,那幹部隊伍中的「優者」也會被逼成「劣者」。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護主義。「不出事」就是用黨的純潔性要求對照自己、檢點自己、令行禁止、把握底線。一些地方只怕「出事」 不怕犯事,勢必助長違法犯罪的僥倖心理,導致攻守同盟的抱團現象,產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護主義,形成滋長腐敗的「政治生態」。因此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和諧穩定」,執紀主體不作為,處罰標準不統一,使「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成為一句套話。

文章進一步指出,淨化政治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首先要強化領導幹部的榮辱觀。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教育,弘揚正氣,鞭撻落後,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價值取向,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權力,平心處事,誠心待人,傾心盡責,為民服務。淨化政治生態要從我做起,不能坐而論道,坐等別人改變面貌。

其次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政治生態建設既需要思想引導更需要制度監督,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機制、選人用人機制、幹部實績考核評價機制和領導幹部監督管理機制等,使各項工作在制度框架內陽光操作、規範運行。

再次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淨化政治生態,選人用人是關鍵。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支持改革者,鼓勵創業者,批評空談者,追究誣告者,寬容失誤者,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科學把握「群眾公認」,防止片面「以票取人」;落實幹部監督制度,堅決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進行鬥爭,依法依紀打擊拉票賄選風,顯示淨化政治生態的堅定決心。

最後要抓住契機全面轉變幹部作風。當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六條禁令」,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浪費之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要以此為契機,標本兼治,不斷鞏固和擴大勝利成果。

      責任編輯:曾曉
學習時報:空話套話是隱形腐敗      [2013-01-28]
蔣巨峰仍擔任四川省委副書記      [2013-04-02]
駐日大使:中日關係處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嚴峻局面      [2013-04-02]
溫州市委秘書長被曝包養小三      [2013-04-02]
李源潮:中日關係前所未有混亂      [2013-04-02]
媒體評公款吃喝回潮:從未停止      [2013-04-02]
專家與任志強賭輸房價求裸奔      [2013-04-02]
目擊者還原蘇27墜毀:像折翼鳥      [2013-04-02]
人民日報談林妙可微博意外受辱      [2013-04-02]
央視紀念南海撞機遇難飛行員      [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