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主持人:3月最後兩天,北京、上海、重慶等直轄市和其他一線城市按規定出台樓市調控「國五條」地方版細則,加上此前廣東公佈的調控細則,以及國務院規劃出台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從限購、限貸到稅收、信息聯網,新一輪調控政策升級為「史上最嚴」。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國五條」地方版的關鍵詞。
20%個稅
解說:截至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和重慶的地方細則中提出對能核實房屋原值的,徵收房屋轉讓所得的20%,其中北京也規定了不能核實房屋原值的和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管理辦法,而合肥、深圳、南京等大多數城市都沒有明確提到徵收20%的個稅。
同期:搜房網董事長 莫天全
政府最後執行這個稅,最終還是要稅務部門去執行,稅務部門還要到每個稅務所執行這個層面,我相信稅務部門在真正執行這個層面,有可能有更細的細則出來,當然另外一個方面,地方政府有可能覺得很多東西還沒有把握,如果做得過細的話,以後的政策調控的空間可能會堵得比較死,所以為將來調控留了一定的餘地。
解說: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2年北京市改善性需求占比約為45%。其中至少八成為買一賣一的置換需求,也就是說有36%為業主的唯一住房,再除去少部分不滿5年的房源,預計二手住宅市場中將有60%左右的需求受到稅費調整影響。
同期: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 陳國強
必然會對二手房的成交量造成影響,成交量會下滑,另外有可能助推房價上漲,由於二手房成交量的下滑,有部分人群想買二手房,現在被擠到新房市場上去了,對新房市場造成新的需求的壓力,激化新房市場的供求矛盾。
解說:此外,市場對20%差額的所得稅如何計征仍然存疑,認為可操作性並不大,因為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交易的房屋無據可查。另外,根據規定,按20%差額繳稅時合理稅費可以進行抵扣,例如轉讓住房時實際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房屋的裝修費用及維護費用,也應抵扣。
房價控制目標
解說:先前各個城市把新建住房漲幅不高於或低於GDP和人均收入增長作為房價控制目標,此次「國五條」地方版中,基本上所有城市都要求房價漲幅低於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這兩個指標能帶來多大的不同呢?
專家表示,房價漲幅低於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意味著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相比以GDP為目標更加嚴格。
同期: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 陳國強
這個應該更有合理性,GDP,包括人均GDP,包括個體的生活基本情況,其相關性不如後一個指標(人均可支配收入)更直接,另外結合前幾年,10年以來,房價的漲幅情況來看,全國的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的變化,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相比,都是低於這個指標,我想房價控制目標,對於多數城市來說,控制住的可能性比較大。
解說:業內人士分析,各地出台的細則目的都是保護剛需、打擊投資和投機需求,但是單是抑制需求,不增加供給,調控難有效。
同期:搜房網董事長 莫天全
起碼應該同時從供給方面下手,提高供給量,城市規劃、或者人口佈局規範方面下點功夫,對於衛星城的建設下點功夫,供應量上來了,房價自然會受到控制,而且從長期來看,大家生活水平、大家居住環境也都改善了。
「細則不細」
解說:除北京、上海,大部分省市的「國五條」細則都十分簡要,南京版「國五條」在3月31日晚間出爐,全文僅154個字,被網友稱為「一條微博」。同樣,成都、西安等城市的調控細則也如出一轍,發佈時間及行文上都高度一致,但是備受關注的20%個稅如何徵收、二套房首付和貸款利率等問題在許多城市的細則中均未提及。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各地方細則多是重申中央「國五條」細則,有的甚至不能稱之為「細則」,只能算是對「國五條」的表態,這與「國五條」出台後市場的預期相差甚遠。
新華社記者李逾男、牛瑩、李凝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