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一張小小的門票,不僅隱藏著鳳凰「擠出古城經濟泡沫」的苦心,而且承載著其從過度商業化到「去商業化」的雄心。但無論是苦心還是雄心,都遭遇巨大質疑和古城商販們的強烈反對。
據重慶商報報道,旅遊產業高速發展下亂象叢生的鳳凰,確實需要浴火重生,當地政府也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全新的「鳳凰模式」。但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模式似乎在走「麗江模式」或「烏鎮模式」的老路。鳳凰涅槃,始於何處?又終於何方?各方利益持久且日顯「慘烈」地博弈,去商業化能否給這個古城帶來新生和希望?
政府的大計劃:再造一個鳳凰「古」城
門票事件開始發酵後,鳳凰縣政府對古城旅遊的未來仍抱有美好的期待。
「新項目比古城大得多,就在沱江上游,目前正在抓緊時間修路,縮短遊客和商戶對新城產生的心理距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鳳凰古城醞釀轉型,從前年就開始規劃打造仿古建築「煙雨鳳凰」。
「煙雨鳳凰」總面積7平方公里,在鳳凰縣城西北6.4公里的沱江上游夾江而建,由多個仿古建築群組成。起點位於沱江上游長潭崗水庫下,終點到蛤蟆洞,建設區域涉及千工坪鄉、亥沖村等多個鄉村。目前鳳凰縣政府正在修建多條鳳凰古城到新城的公路,以後將有擺渡車往返兩地。
4月30日下午,記者從鳳凰古城西門驅車出發,耗時近1小時來到鳳凰縣亥沖村——鳳凰新城核心區域。這裡環境清幽、一片寧靜,就像一台期待拉動引擎的發動機,在默默地細數著歲月。按照政府的規劃,煙雨鳳凰將成為鳳凰古城限流、分流的一個部分。
而在另一個靠近古城的地方——民俗園,一個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旅遊商品購物中心正在裝修,這是政府規劃的商業購物中心,將承接古城內搬遷來的商舖。
通過「造城」為鳳凰古城減壓,同時最大限度地留住外來遊客,但這顯然不是進出一道門檻那樣簡單,考驗當地政府的不僅是一張門票的經營哲學,更是一場「請出來」與「走進去」的拉鋸戰。
吳萬君是亥沖村村民,去年,政府工作人員曾到村裡來商量搬遷事宜。不過,從那次以後,吳萬君就再也沒看到有人來提及此事,「聽說是古城的商戶不願意搬。」
經營者的擔憂:大動「手術」後誰來住客棧
劉婆婆是古城鳳凰的老居民,幾年前古城旅遊快速發展後,她並沒有隨大流當起包租婆,而是將自家房子搗鼓成一間臨江客棧,招攬生意。
為規範古城經營,鳳凰正在為「鼓勵目錄和限制目錄」徵求意見。「鼓勵目錄」主要集中在文化產業領域。與此相對應的是「限制目錄」,限制的行業包括餐館、客棧等。當地政府對古城旅遊經營者的態度是「數量只減不增,鼓勵商家就地轉型」。
劉婆婆的生意在政府「鼓勵轉型升級」之列——若繼續經營客棧,對客棧進行提質升級,能領到政府補貼;若轉行做「鼓勵目錄」裡的行業,仍能得到政府補貼;若不再繼續經營,可轉租,但後來者不能改變臨江客棧業態。
「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大動『手術』後影響整個古城的人氣,到時誰來住客棧?」4月29日晚,在劉婆婆的臨江客棧內,她一臉無奈地表示,政府這是在「趕鴨子上架」。
同樣對未來感到迷茫的還有何宇。和劉婆婆不同,何宇是外來經營戶,他經營的客棧並不臨江,因此進了「限制目錄」。
4月30日晚9點,何宇正坐在靠近虹橋的一家客棧裡和幾個朋友K歌。這個年輕的小伙子今天心情不錯,他經營的客棧因收古城門票營收慘淡了近半個月後,「五一」小長假期間終於住滿了遊客。
「聽說你們要搬了?」「之前政府來問過,但我們肯定不會搬,那個地方在新城,都沒有遊客逛,搬過去喝西北風呀?」何宇說。
「好像政府都規劃好了,如果強制你們搬怎麼辦?」記者問道。「強制搬?我們就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何宇有些賭氣地說,「真要搬,大家都關門,全都不做了。」
難逾越的阻礙:龐大的遷移計劃步履維艱
4月10日啟動古城門票制後,鳳凰縣分管旅遊工作的副縣長蔡龍,整天都在為這件事情發愁。
30日中午,天下鳳凰大酒店,在臨時安排的媒體溝通會上,蔡龍也表現出對鳳凰「涅槃」之路的擔憂,「鳳凰要轉型,確實還面臨很多阻礙」。
其實,從去年開始,鳳凰縣政府就開始規範古城內缺乏環保措施、安全性能不達標的餐館等商舖,數家門店關張。目前,僅20餘家餐館繼續留在古城內經營。
當地政府為了「讓文化回歸」,試圖留住一些臨江的客棧和已形成產業帶的酒吧。「基本上在3~5年以內不會再動。」鳳凰縣委書記顏長文說。而家庭旅館、餐館和特產副食店等商戶的「新家」則是民俗園或「煙雨鳳凰」。
「民俗園等地將建成一個全新的功能區,今後我們還將整合旅遊線路,引導旅遊團到此遊覽。」針對商戶普遍擔心新城人氣不足、生意做不走的問題,蔡龍認為市場可以進行人為引導。
「新的購物中心正在裝修中,很快就將投用。」蔡龍說,政府對租賃戶採取的是鼓勵態度,以補貼和審批鼓勵性項目的方式引導業態轉移,「並不帶有任何強制性」。
計劃似乎都是「豐滿」的,現實卻總那麼「骨感」。儘管有租戶正在為「挪窩」填寫相關表格,但仍有大量經營戶表示不願搬走。
鳳凰政府也意識到轉移的難點所在,除了盡快完善新城交通等基礎設施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主要集中在資金補貼。鳳凰縣委宣傳部提供給商報記者的文件顯示,按照「鼓勵目錄」就地轉型升級的經營者,政府將根據產業規模給予1萬~2萬元的資金扶持,並在兩年內給予相關獎勵。而古城內的商舖經營者如願意遷入民俗園旅遊商品購物中心,可免一年房租、免兩年稅費。
補貼資金,很大部分來自日前將鳳凰拋入輿論漩渦中的古城門票收入。鳳凰副縣長蔡龍表示,古城維護費中,50%用於古城資源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30%用於古城綠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剩下的20%用於對遷出古城的居民和商舖獎勵,以及商舖轉型、賓館客棧升級等。
政府龐大的遷移計劃,因旅遊經營者的激烈抵制步履維艱。要逾越這層「阻礙」,顯然比啟動古城門票制更考驗當地政府的智慧。
適者生存 「鳳凰模式」結果難料
清晨的沱江邊、虹橋上,總有遠道而來的旅人拿起相機記錄即將被喧囂刺破的煙雨空靈。
在一個總人口40餘萬的湘西州縣城,去年國慶黃金周七天,縣城共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交通一度陷入癱瘓。旅遊產業車輪鉚足動力前行過程中,當地物價噌噌上漲,古城旅遊帶來的泡沫越吹越大……
如今,「煙雨鳳凰」等藍圖的出現,試圖將已然過度商業化的古城,拉入正軌。
「鳳凰有自己的特色,先做市場,再規範,和麗江、烏鎮先規範,再培育市場的做法有所不同。」蔡龍不認同將商業和旅遊景區分開的「鳳凰模式」是在參照麗江、烏鎮。商業氣息過重、假日經濟過剩的現狀對鳳凰未來的旅遊發展帶來的阻礙,才是蔡龍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
「先做市場、再來規範勢必會產生一系列衍生問題,現在最重要的是政府和商戶對鳳凰旅遊未來發展的理性認識。」蔡龍說,近期所做的很多工作正是為這次關鍵轉型過程中的商舖減少損失,效果要等時間來檢驗。
鳳凰模式成不成功,在各方利益博弈僵持之時,言之尚早。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旅遊學系副教授楊勇認為,目前的鳳凰關鍵在於是否能形成一個合適的協調機制,包括商舖的補充機制、經營者的利益如何得到平衡等。模式不是簡單地搬來搬去,「適」者才能生存。這條路若成功,鳳凰旅遊會在這次陣痛轉型中變得更成熟。
記者手記:鳳凰模式搬出來還是造出來?
採訪結束返回重慶的大巴車上,記者梳理幾天來在鳳凰的所見所聞,首先想到的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細節。
4月30日晚,記者來到沱江邊一家名為「鳳凰一頁」的清吧,在一本封面雅致的遊客留言冊上,一段話引起記者注意:「這是7年後我第二次來到鳳凰,擁堵的遊客、嘈雜的商舖以及瀰漫在古城大街小巷的臭豆腐味,讓人對這個過度商業化的小城心生絕望。那個記憶裡的鳳凰,你在哪裡?」
過度商業化,正是鳳凰要改變的根源所在,鳳凰政府針對古城的龐大遷移計劃和去商業化,也可以看成為古城頑疾開出的一劑藥方,是否良藥姑且不論,對涉旅經營者來說,這藥無疑苦得難以下嚥。
「藥」的背後,是鳳凰地方政府試圖打造鳳凰模式的努力。模式常常意味著特色,是照搬別人的模式還是自己造出一個新模式?是遷移商戶後搬出一個新城,還是活生生再造出一個新城?鳳凰仍在摸著石頭過河。
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如何掙錢,發展模式是一個地方、一個政府如何發展經濟,說到底還是如何掙錢。鳳凰模式當然也不能例外。如何既能掙錢又能保護古城,這是鳳凰模式能否冠以「模式」的根本,殺雞取卵不行,「圍城」更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