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范曾首談「回國內幕」 回應流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5-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胡潤藝術榜」最貴國寶藝術家范曾。資料圖

【文匯網訊】他可能是中國最難採訪的藝術家,掛著「書畫大師」的標籤,卻讓世人更愛他「國學家」身份;他作品動輒百萬,卻已「不勤筆耕」;他遊走於國內外,「口出狂言」卻追隨者眾多。他,就是范曾。

據央視網報道,5月8日,范曾在北京接受了央視網記者採訪。記者見到的,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他暢聊古今,很難讓人察覺已年逾古稀。他說話時面含微笑,不時跳出幾個英文單詞,偶爾還站起身來活動一下。面對各種質疑問題,他也來者不拒。

面對爭議:「黨和政府從沒說過那些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不願觸及的過往,范曾亦然。世人皆知,范曾被評為「胡潤藝術榜最貴國寶藝術家」;世人鮮知,時間和遭遇也讓范曾難以啟齒。上世紀,他曾移居法國,如今重回祖國。他神情自若,往事重提,毫不迴避。

對於「范曾回國」,人們杜撰了各種類型的版本。范曾本人才是最有發言權的,當回憶拉扯到那一刻時,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閃爍。

1993年的初夏,范曾從法國飛回中國,赴南開大學任教。當時,法蘭西廣播電視台華語頻道播放了他回國的消息。范曾自己並不願意刻意聲張。一下飛機,兩部奔馳車直接將他接送到南開大學的貴賓廳。據范曾回憶,貴賓廳當時有兩層,一層接待美國副總統,一層接待了自己。

范曾說,當時回國受到南開大學教授和校長隆重歡迎和接待,「沒有任何顧慮的事件發生」。當傳言再次被提及,他聲調略微提高,鄭重其事地說:「我們黨和政府從沒講過那些話!」

談到祖國的發展和進步,范曾感觸最深的就是:國家強大繁榮了,人民幸福感增強了。「今天民本,以人民最根本利益為目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孟子說過 人民是最重要的 ,有了人民,國家才有存在的意義。」

面對藝術:「中國畫家裡我是第一,這個我很自信」

范曾師出名門,是李苦禪、文懷沙等老一輩書畫大家的徒弟。而李苦禪又是齊白石老先生的弟子。范曾曾在中國書畫家中排名第三,在「中國百位最傑出的藝術家」中排名第十三。但是近年以來,他的某些畫作在拍賣市場價格出現了下滑。

「中國畫家裡我是第一,這個我很自信!」范曾對社會評價和市場排行嗤之以鼻。他認為當今社會藝術評論家並沒有領悟其畫作的精髓,並建議評論家如要對他的畫作進行評論,必須去聽他的課,認真讀他寫的書。

「不管社會評論怎麼樣,我從不關心我的畫作在市場上的運作和排位」,范曾說。「藝術品在我的屋裡它是藝術;到了市場上,它是商品;被人偷竊了,在法庭上是證物。因地點時間不同,畫作的身份和意義也不同。」

他還風趣舉例,在市場上冒充他的畫約有500萬幅,自己一年大約只能創作250張畫作。據此推算,他如要完成這500萬幅畫,需要工作250年,顯然是力所不能及的。

面對夢想:「 中國夢 是帶給世界正能量的精神」

談到文化,范曾流露出學者大家的風範。也許曾移居海外,從外表看來,他語言夾帶英文,看待事物也較國內學者開闊。他對年輕人格外包容,鼓勵年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從內心裡,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學者,儒家學說信手拈來,骨子裡透出文人氣質。很難想像,這樣一位75歲高齡的老人,早就將中西文化融會貫通。

在范曾眼裡,對「中國夢」有著更賦哲學意味的理解。中國夢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夢;是「講信修睦」之夢;是「和而不同」之夢;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夢;它使人類從沉浸於物質主義為中心的迷茫,走向以精神主義為中心的光輝境域。范曾還用時下流行的詞彙形容「精神主義」,他說自己所說的「精神」應當匯為「世界運動的正能量」。

范曾告誡年輕人,回歸古典回歸自然。回歸古典,是讓人們回過頭來看看人類過去所創造的文明學,有什麼最精彩的部分為人所用,尤其應以民族文化為主導。主張回歸自然,是因為瞭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更好的生存發展,他表示人類對於自然的瞭解還非常少,更多宇宙奧秘還沒有被科學家發現。

      責任編輯:曾曉
央視:畢業生難工作怎實現中國夢      [2013-05-09]
房價調控成貓鼠遊戲 阻礙中國夢      [2013-05-06]
習近平:中國夢更是青年一代的      [2013-05-05]
台學者:中國夢一定不能缺少台灣      [2013-05-05]
人民日報:用勞動創造托起中國夢      [2013-05-01]
習近平提中國夢 台學者:不是威脅      [2013-04-30]
春季外交 習近平首訪傳遞中國夢      [2013-04-29]
習近平見勞模:個人夢連著中國夢      [2013-04-29]
港媒:從中國道路到中國夢      [2013-04-25]
劉雲山:中國夢對世界決不是威脅      [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