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求是:網上謾罵罵不倒黨和政府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6-1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求是》發表評論文章《警惕網絡「負能量」 理性看待網絡空間》,作者為石平。文章稱,網絡媒體的添油加柴、特定人群的情緒宣洩、某些「意見領袖」的蓄意鼓動、「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是形成網絡負能量的重要原因。應明白:罵不倒黨和政府,也罵不來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與其抱怨社會,不如斷開網線,通過努力改變命運。文章如下:

互聯網的發展,正以驚人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覺不自覺中,越來越多的人被捲入「數字化生存」。

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體、先進的通信工具、實用的信息總匯和活躍的社交平台,網絡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借助網絡,人們可以遍覽天下大事,可以從海量信息中查詢自己需要的東西,可以分享觀點、輕鬆淘寶、在線神聊,可以便捷地討論公共事務、開展輿論監督、實現政治參與。可以說,網絡的發展,豐富了信息資源,拓展了交往空間,密切了群體關係,節約了社會成本,為推動社會進步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正能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當發生涉及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時,網絡總是展現出強大的動員能力,迅速激發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輿論聲勢和愛國熱情,讓人們真切感受到網絡正能量的精神震撼和現實意義。

但是,網絡並不總是以正能量示人。經常上網的人多會有這樣的體驗:打開網頁、登入微博,立刻就會在不經意間陷入網絡負面信息的包圍之中。首先是負面新聞連篇累牘。災難、事故、貪腐、醜聞似乎鋪天蓋地,所謂內幕、揭秘、潛規則層出不窮,謠言、暴力、色情信息屢禁不絕,曝隱私、秀下限、搏出位大行其道,各種醜惡和黑暗被無限放大,人們不禁會問「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其次是不良情緒四處蔓延。凡是政府闢謠的就一定是事實,凡是官方發佈的就一定有黑幕,凡是社會矛盾就一定是體制問題;凡事寧信其錯,不信其對,寧信其壞,不信其好;陰暗心理、悲觀情緒、網絡戾氣在網上滋長蔓延、交叉傳染,消解社會正氣,壓抑人的心理。再次是網絡暴力愈演愈烈。觀點不同就勢不兩立,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加;大量謾罵、中傷等侮辱人格的言詞,傳播不實信息甚至造謠誹謗等損害他人名譽的言論,「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已經是司空見慣,公民個人基本權利遭遇野蠻踐踏,讓越來越多的人談網色變。顯然,這些現象屬於網絡負能量。

對網絡負能量,我們該怎麼看?

有人認為,負面信息充斥網絡,是因為各種負面事實確實存在,網絡只是「客觀反映」而已。有人甚至宣稱,傳謠也是言論自由的應有之義,「謠言倒逼真相」。

中國確實處於問題多發和矛盾凸顯期,黨和政府對問題看得很清楚,正在著力加以解決。但是把中國看得漆黑一片則完全不符合事實。網絡的集中、放大作用是網絡負能量形成的重要原因。這種集中和放大,歸結起來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網絡媒體的添油加柴。負面信息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容易誘發人們的好奇本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流量為王」理念指導下,網絡媒體常常通過大量登載、炒作各種負面新聞來吸引眼球,同時通過聳動的標題、誘惑的圖片、誇張的表達,達到增加點擊率、流量最大化的目的。這是形成網絡負能量的基礎。

二是特定人群的情緒宣洩。調查顯示,目前網民中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人群佔據較大比例。這個群體總體上社會閱歷淺,生存壓力大,在現實生活中感到不得志、不如意,有挫折感、失落感,容易對生活和社會心存不滿,往往戴著「有色眼鏡」觀察社會、解讀現實,沉溺網絡發表各種偏激言論成為他們表達不滿、宣洩情緒的主要方式,久而久之還會對網絡形成一種心理依賴。

三是某些「意見領袖」的蓄意鼓動。網絡的傳播特性造就了一批網上「意見領袖」,其中有些人,為了標新立異、吸引眼球,把批判作為裝點自己「獨立思考」門面的主要方式,刻意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距離,常常以嘲諷、戲謔、解構社會主流價值為能事。有的網絡「公知」黨同伐異,霸氣十足,老虎屁股摸不得,常常只站隊不站對,不論是非曲直,為了批評而批評,有的甚至不惜撕裂社會共識,攻擊現行制度,叫囂「每個人都是推牆的力量」,企圖讓「顏色革命」在中國上演。

四是「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網絡為挾輿論之名謀取私利創造了便利條件和操作空間,「網絡水軍」應運而生。他們通過四處發帖、跟帖,製造新聞事件,炮製虛假民意,誹謗競爭對手,擾亂傳播秩序,搞得網絡空間烏煙瘴氣。一些勢力看到了其中的玄機,也大量僱傭「網絡水軍」,操縱網絡輿論,編造政治謠言,惡搞、抹黑黨和政府形象。這是網絡負能量最大的幕後推手,尤其需要警惕。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正能量和負能量就是比肩而立的兩片刀鋒。是讓正能量給力,還是讓負能量爆棚,答案不言自明。面對網絡負能量,我們該怎麼辦?

「正能量」概念的創造者、被稱為成功學大師的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切帶給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成功、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都是正能量。當我們積極、豁達、理性時,釋放的就是正能量;當我們消極、狹隘、偏激時,釋放的就是負能量。為了網絡和社會的健康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正能量的一分子,積極釋放正能量,堅決遏制負能量。

要理性看待網絡空間。許多善良的人們常常為網絡描摹的「黑暗現實」或怒髮衝冠,或扼腕歎息,一些人因此對社會前途和國家未來產生懷疑甚至悲觀情緒。應該看到,網上喧嘩代表不了主流民意,虛擬空間不能對應真實社會。只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認知和判斷才不會被網絡負能量拖拽到非理性的一面。

要積極面對現實生活。一些現實境遇不佳的網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罵,罵不倒黨和政府,也罵不來自己a的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知識改變命運,勞動創造幸福。與其沉溺於網絡發洩不滿、抱怨社會,倒不如斷開網線、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勤奮工作,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來改善生活、改變命運。任何時候、任何時代,這都是人間正道!

要珍惜自由表達的話語權。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自由表達的輿論平台,但如果把自由理解為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那是對自由的無知。自由與自律不可分,自己享有自由應以不妨害他人自由為前提,個人在享有自由權利時,應依法尊重他人權利,並服從道德、公共秩序的需要。網上活躍分子在享有自由發言權的同時必須為自己的言論承擔社會和法律責任,謹防為賺得一時的「喝彩」而背離公義、觸犯法律。

要準確把握網絡民意。各級政府重視網絡輿論,將其作為瞭解民情、聽取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徑,值得肯定。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社會的主流人群,是那些每天急匆匆上下班的人們,是工作崗位上忙碌操勞的員工,是超市裡推著購物車摩肩接踵的男女,是節假日裡公園及景點熙熙攘攘的遊客。他們在網絡世界,是沉默的大多數,卻是現實社會的主體。單憑網上的喧囂就作出對中國社情民意的總體判斷,是非常不靠譜的。對網絡輿論必須做冷靜的分析,當一種聲音出現時,要想一想它代表了哪些人,又能代表多少人,切不可聽風就是雨。

      責任編輯:連檣
求是:思想西化就會走上邪路      [2013-06-02]
求是:走出民主政治研究的困局      [2013-06-01]
求是:中國最高權更替有禪讓色彩      [2013-05-02]
求是刊文談改革:不是推倒重來      [2013-01-16]
俄籍走私犯5輪胎藏213熊掌闖關      [2013-06-17]
汪洋勸馬云:用淘寶提醒食品安全      [2013-06-17]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完成首潛      [2013-06-17]
劉志軍賣官17年 最大一筆700萬      [2013-06-17]
廣州地鐵施工推毀五座先秦古墓      [2013-06-17]
國家檔案局回應副司長包二奶傳聞      [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