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昨天對記者表示:我們還沒有走到最深,這是下一階段的方向,目前我們正在研究11000米的新一代潛水器。
據北京晚報報道,昨天,正在南海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搭載首位女「乘客」——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楊群慧下潛,這個潛次的主要任務是在海底冷泉區取水樣、海底地形測繪和高清視頻記錄,探海返回的楊群慧接受潑水祝賀。
伴隨著首位女「乘客」的歸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第56次下潛昨天在南海冷泉區順利完成。至此,「蛟龍」號創造了4天內連續下潛的紀錄。「狀況非常好!」 「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昨天對記者表示:我們還沒有走到最深,這是下一階段的方向,目前我們正在研究11000米的新一代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崔維成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表示:「海試前潛水器的各種功能已經調試好了,現在我更關心的是作業的方便性,第一次帶科學家下去,大家的感覺如何。整體感覺,沒有看到什麼問題,他們作業的成果很豐富。」
對話
記者:今後深海潛水器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崔維成:第一,我們還沒有走到最深的,這是下一階段的一個方向,目前正在研究11000米的新一代潛水器。第二個要降低成本,目前60%國產化,下一步希望轉化成90%以上。
記者:「蛟龍」號的造價以及使用壽命較國外的產品如何?
崔維成:「蛟龍」號造價不到5個億。每次下潛,還要100萬左右的花費。
我們設計的使用壽命和其他潛水器一樣都是30年,只要載人艙不壞,可以繼續用下去,但個別零部件有不同的使用壽命。
設計的時候按照7000米不超過100次來設計的,到了100次的時候要對潛水器的使用狀況進行一個評估。按照國際上使用經驗,像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在3000米至4000米的地方使用最多。
記者:下潛深度也是挑戰?
崔維成:下潛深度只是核心困難中的一項,因為設計深度就是7000米,因此我要求潛水器上的每一個部件都能抗7000米的壓力。我們拿到設備之後,都要在壓力桶裡面做打壓試驗,要達到1.1倍的也就是7700米的壓力,通過檢驗之後,才能裝到潛水器上。我們設計的時候是按照1.5倍安全係數,到10500米的時候是不會壞的,但是作為安全規範,這個安全係數是不能去用的。
記者:「蛟龍」號對國家來說有哪些戰略意義?
崔維成:中國有了這樣一個深海調查的海洋裝備,就能夠對我們國家的海洋資源、海洋生物、海洋生態環境進行系統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是將來我們利用海洋資源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否則就不能貿然開採海洋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