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網綜合報道,有港台媒體注意到,習近平當選中國最高領導人後,不強調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戰略,或說明中國周邊態勢複雜,中國將「不再韜光養晦」。
台灣媒體中國時報報道,今年3月接任大陸國家主席後旋即赴俄訪問的習近平,不強調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主要是因周邊及國際環境變化所致。美日安保承諾保護釣魚島,美國「亞太再平衡」直指中國崛起。而最近中俄舉行聯合海上軍演,無疑像把鋒利的劍,抗衡美日建構的東亞新秩序。
該媒體認為,中俄有傳統友誼,習近平訪俄後更加深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不是習近平要與俄建立「准同盟」,從中國近期高調接待韓國總統朴槿惠,便知其外交思考是全方位的。但透過軍演,習無疑向美日投下「震撼彈」,用軍演來表達中俄間不凡的政軍「准同盟」實力。
其一,和過去威懾性做法不同的是,中俄此次軍演未公佈演習內容,雙方表現低調且神秘。過去東亞國家有任何風吹草動,基本逃不過美國的偵察能力;聯合軍演,按理美國完全可掌握,但這次,美國似一無所獲。其二,看不出演習邊界為何。去年中俄在黃海演習,並未驚動周邊,原因是演習地域邊界非常清楚。但這次在「日本海」軍演並未畫定邊界;如果中俄軍艦聯合穿越日本敏感海域,甚至繞日本主要島嶼一周,將震懾日本。中國時報認為,不止反應的是政軍結盟默契,更代表東亞秩序建構過程的抗衡。
此外,朝鮮報道局勢緊張並沒有根本緩解,中國的戰略利益受到威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這種背景下,媒體注意到,習近平等中國外交高層多次強調有些國家「一己之私」以及「在中國家門口鬧事」,這樣的語言也要比前任更加帶有「威脅性」,可以被視作是「不再韜光養晦」政策的一種表現。
最近六方會談的重啟現曙光,中國的斡旋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媒體也注意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領導人同時訪華;印度和巴基斯坦高級官員也同時訪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表現更加具有大國「范兒」,這也成了中國「不再韜光養晦」的一個外在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