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南華早報》7月16日文章,原題:中美同床異夢。文章稱,上周,最新一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結束,總體上是積極的。這些年度會談及所伴隨的許多部門間的對話,提供了定期交流的良好框架。然而,這類對話的真正考驗,是雙方能否理解對方的立場,在解決雙邊或涉及全球的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對話還有助於深入瞭解兩國政府對彼此的看法,以及在各自國內政治背景下,對兩國關係有何種期待。
從美方來看,副總統拜登在開幕式講話中強調建立兩國間的「信任」。這是對兩國關係「戰略不信任」看法的回應。只是還不太清楚,這種「信任」在實際中意味著什麼。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政治人物對中國不信任。上周國會就中國雙匯公司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舉行的聽證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換一種解讀是,美國卻希望中國顯示對美方的更大「信任」,這與前幾屆美政府呼籲北京「負責任」行事不無類似。這在實際中具體指什麼,則需更加明確——尤其是,這是否意味著,在有觀點分歧的問題上(華盛頓)要求北京直接接受美方立場,還是不僅於此。
從中方的視角看,發出的主要戰略信息是渴望建立北京所說的「新型大國關係」。其核心是互相尊重和平等,如副總理汪洋在華盛頓所解釋的那樣。這些都是幾十年來貫穿於中國「和平共處」的理念。
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個挑戰,因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如今經常表現出更多的干涉主義。這就導致了中國國內對美國的不信任——雖然相比華盛頓,北京更有辦法引導公共輿論。
近幾年,美中兩國的這些深層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東亞的緊張局勢。中國的崛起對美國主導的上世紀50年代後的地區秩序構成挑戰,美國則通過「再平衡」調整政策以及鼓勵東亞其他國家加強與華盛頓而非北京的關係來進行反擊。這種態勢可能導致(美中之間)脆弱的力量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