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經濟隱患頻現 中國崩潰論升溫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8-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國江蘇陷入債務噩夢?」——路透社最新發表的這篇文章再度將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推向風口浪尖,認為如果江蘇的危機無法收拾,其將整個中國帶入危機的風險顯而易見。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從房地產泡沫論到滯漲論,再到中國崩潰論,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媒體的唱衰之聲不絕於耳。如果說影子銀行大規模擴張和房地產價格飆升讓外資擔憂中國可能重走日本的老路,那麼實體企業大幅虧損、破產倒閉和地方融資平台借新還舊,又令人聯想到中國城市會不會出現如底特律那樣的破產情況。

「中國經濟這架飛機將會一頭撞在地上!」 這樣的說法究竟是空穴來風,還是別有用心,各方爭議不斷,但卻給中國以警醒。

「中國崩潰論」再度升溫

銀行「錢荒」,政府債務不斷上升,影子銀行風險加劇,經濟增速下滑明顯……今年以來經濟領域集中爆發的問題,讓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媒體又開始炒作「中國崩潰論」。

「貨幣政策的『不作為』,加上對於『錢荒』的錯誤判斷,導致了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下滑,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一定的下行風險。」 澳新銀行的看法代表了眾多外資投行的心聲。概言之,看空中國經濟的原因無外乎幾個方面:中國經濟存在投資過度的泡沫,隨時可能破裂;中國房地產行業即將崩盤,屆時整個國民經濟都會受拖累;影子銀行系統是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中國勞動人口在萎縮,流動性拐點將至;中國的債務水平正在迅速膨脹。

尤其當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至7.5%,低於第一季度的7.7%時,國際輿論氛圍頓時急轉直下,可以用「哀聲一片」形容。「GDP增速難以完成全年7.5%的『紅色警戒』」幾乎佔據了一半的聲音。

高盛、匯豐銀行等機構將中國2013年經濟增速預測下調至7.4%,巴克萊資本同樣大膽預測中國全年GDP增速將會創下23年以來新低。更有消息稱,摩根士坦利發表報告指中國經濟已進入「超級熊市」,GNP會於今年底放緩至5.5%,明年更會降至4.5%。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此悲觀的言論直接導致 A股市場的下跌。

儘管摩根士坦利對此重申,僅將2013年中國GDP預測從8.2%降至7.6%,但華爾街看空中國的言論已一發不可收拾。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也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中國經濟模式遇上了大麻煩》的文章,聲稱中國經濟這架飛機的增長引擎已經耗盡了燃料,將會一頭撞在地上。過度的重複建設,大規模的信貸投放是克魯格曼眼中的危機所在。

正如一位經濟學家在中國上海陸家嘴論壇上所言,人們在猜想中國金融危機什麼時候會爆發,以什麼形式爆發,而不是以前的中國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頻頻發力居心何在?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歐洲發生一連串主權債務危機亦拖累發達經濟體。表面上看,似乎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風景獨好。然而,在這背後, 國際上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末日論,早在2008∼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臨時,就已廣泛傳播。當時,財力雄厚的對沖基金投資人查諾斯就曾警告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比迪拜危險1000倍還不止。

而後「金融大鱷」索羅斯關於「中國已經錯失扼制通脹良機」的表態再度在2011年渲染恐慌情緒。當時「末日博士」魯比尼煽風點火,令全球猜測中國經濟會否面臨滯漲風險。

如今回頭來看,一切都那麼危言聳聽。中國房地產價格雖然泡沫嚴重,但依然堅挺, 而通貨膨脹也已再度回歸低位。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撰文批評當前悲觀唱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金融機構,並預計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5%∼8%之間。

然而,看空中國的聲音緣何還是此起彼伏?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其中既有中國經濟下滑超出預期的因素,更與決策層對經濟基本面判斷、政策指示缺乏一致性、含混表態而導致市場預期混亂有關。」

據沈建光介紹,大部分海外機構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底線的認識很模糊,7.5%、7%,甚至相信6.5%的數據,都大有人在。基於此,市場對反週期經濟政策是否推出、何時推出等判斷,完全迥異。正是缺乏對市場行為引導,才加劇市場的動盪,並引發市場恐慌情緒,使「唱衰中國」的勢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支持。

此次唱衰緊逼政策走向

對比過去幾輪唱衰言論,此輪唱衰更多基於對中國政策的不確定判斷,政府會否救市似乎成為外資的「賭約」。對比2009年出台的四萬億刺激計劃,今年反覆強調不會再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反而成為外資唱衰的論據。巴克萊資本甚至將「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定義為新一屆領導的改革方向和支柱。

當然,在這場唱衰大潮中也不乏別有用心者。西方不希望中國在這場風暴中獨善其身,站上全球的頂峰。

「在這場唱衰中國大戲中,少部分市場參與者是做局者,但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是非理性群體行為當事者,是群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稱。就如央行負責人所言,外部唱衰中國的噪音引起市場預期變化也是「錢荒」形成的原因之一。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亦認為, 別有用心地唱衰一直存在。「西方的投資者看到中國對外開放,尤其是跨國企業的投資領域不斷拓寬,對中國未來前景非常看好。因此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他們要求中國政府把市場打掃乾淨,待進入中國市場後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賺錢。他們希望通過唱衰來倒逼中國改革,爭取一個有利的、安全的環境。」 事實上,在這場唱衰浪潮中,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熱情和我國外商直接投資(FDI)並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增加。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6 月QFII在滬深兩市新開29個賬戶,創下單月新開賬戶數新高。與此同時,我國6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0.12%。「這一系列數據更加驗證外資的目的就是要進場。」 孫立堅稱。

穩增長無虞 調結構仍憂

外資機構的唱衰顯然有些誇大其詞,但並非空穴來風。但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這是各方都想弄清楚的問題。

單從統計數據看,中國經濟確實如官方描述那樣,做到「穩中求進」。上半年7.6%的GDP增速,儘管較去年有些回落,但仍在政府年初制定的7.5%目標以上。如果橫向比較,這個指標更顯得突出:歐元區持續多個季度負增長,處在復甦進程中的美國經濟,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長1.9%。採取了超強量化寬鬆政策的日本,二季度經濟增速估計在1.1%左右。

「哪個國家經濟增速達到7%還說有危機,那別的國家該怎麼過?」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鴻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世界危機通常指貨幣危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一般表現為貨幣極具貶值、金融系統崩潰、經濟運行崩盤、企業破產潮等,根本特徵在於「完全失控」。依此標準,目前的中國離「危機」尚遠。

但中國經濟的問題也不少,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分析師付兵濤概括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背離」:貨幣熱、經濟冷;高融資規模、高實際利率;消費品通脹、工業品通縮;落後產能過剩嚴重,先進產能供給不足,以及出口疲弱、人民幣快速升值。

比較突出的如高槓桿,這是美國金融危機的誘因之一。最新發佈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槓桿率為8.35倍(總資產除以淨資產),美國企業總體為6.65倍,中國大陸企業總體為8.67 倍。剔除掉金融企業,中國的非金融上榜企業槓桿率為4.42倍,而美國同行則僅2.79倍。

如果說高槓桿會誘發金融風險,嚴重的產能過剩則一直困擾實體經濟。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透露,截至今年二季度末, 國內所有工業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8.6%。

也就意味著,超過20%的產能是閒置的。部分傳統行業如鋼鐵和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只有67%和50%。

雖然在金融、實體兩方面都存在隱患, 但大部分人對中國經濟完成7.5%的增長目標仍有信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就表示,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不大。目前看, 我國消費需求總體穩定,二季度消費實際增速明顯回升,顯示國內消費仍有增長潛力。

而為了保證全年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等指標不滑出「下限」,政府已經並將繼續出台溫和的經濟刺激政策,這將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

比如,中國央行的「不放水」政策,導致今年年中銀行業出現「錢荒」,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量資金繼續流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面對產能過剩,中國政府並沒有採取以往在需求側進行大規模刺激的手法,而是通過持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構性減稅等措施,在供給側給廣大企業「減負」、「鬆綁」。

摩根士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表示: 「政府不刺激不意味著不作為。」

名詞解釋:

FDI:以控制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取利潤為目的,是與國際間接投資相對應的一種國際投資基本形式。

影子銀行:西方定義為「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在中國,只要涉及借貸關係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該範疇。

槓桿化:借債進行投資運營,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特別是投資銀行。「去槓桿化」即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槓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的潮流。

QFII :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投資於中國證券市場,並取得國家外匯管理局額度批准的中國境外基金管理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其他資產管理機構。

      責任編輯:晨彥
李克強邀世行設計中國經改藍圖      [2013-08-02]
經濟隱患頻現 中國崩潰論升溫      [2013-08-02]
專家:中國城市不會像底特律破產      [2013-08-02]
李小鵬與電力集團挨個商談救煤市      [2013-08-01]
耶魯教授:西方唱衰中國者又錯了      [2013-08-01]
社科院專家:中國樓市發展太瘋狂      [2013-08-01]
即刻盤古擬合併 鄧亞萍去向不明      [2013-08-01]
鋼企嚴冬:噸鋼利潤不夠買根冰棍      [2013-08-01]
阿里巴巴封殺微信類營銷應用      [2013-07-31]
美英等5國情報高層禁用聯想電腦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