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在官方宣佈國家發改委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劉鐵男被「雙開」之後,8月12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向副處級以上幹部傳達了中紀委關於劉鐵男問題的文件。文件稱,劉鐵男個人受賄一千多萬元,並包養情婦兩人,但未提及25顆鑽石等財產。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此前,坊間傳聞劉鐵男擁有25個銀行賬戶,1900萬澳元存款,超過9公斤金條,以及25只罕見鑽石,總值超過8.7億元人民幣。
根據國家監察部網站通報,經查劉鐵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本人及其親屬收受巨額錢物;違規為其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收受禮金禮品;道德敗壞。劉鐵男的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違法,其中有的問題已涉嫌犯罪;違紀違法所得已被收繳。
媒體人羅昌平也稱,劉鐵男案所涉貪腐已超出其微博實名舉報。
劉鐵男案發酵至此,除了廉政機制的建設,改革的矛頭首先應指向不透明、欠公開的行政審批制度,這是「劉鐵男們」得以謀利、尋租的制度基礎。加之其個人「剛愎自用」的秉性,在執掌能源局兩年時仕途沒落,並遭遇最為嚴重的黨員紀律處分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
職務的便利、制度的缺陷,使得掌握審批權的官員尋租套利空間加大。熟悉能源項目運作的人士告訴記者,在政府內部有人脈關係,在項目獲批、財政補貼等方面可以起到關鍵作用。「只要有主管領導簽字,就是很多的利益。」
「畢竟項目審批從辦事科員到處長、司長、副局長、甚至局長都參與了把關,在能源項目審批流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尋租空間。這是個利益生態鏈,企業深受其害,就連身在其中的能源局幹部也深惡痛絕。」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說。
目前,涉案被帶走調查的有劉鐵男秘書王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原副會長熊必琳。熊必琳曾任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產業協調司巡視員,是劉鐵男的「左膀右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