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山東商報發表評論,稱防止貪官外逃,官員財產公開是命門。全文如下:
包括廣州花都區政協主席王雁威等至少3名官員在6月以來被公佈「失去聯繫」,讓官員「失蹤」問題再引關注。記者梳理約十年「失蹤」的部分官員發現,出逃官員多與經濟問題有關,也因此帶來巨大損失。一些官員是在「聽到風聲」甚至被調查後失蹤。(8月12日《新京報》)中國有多少外逃官員?央行網站曾刊登完成於2008年6月的課題報告《我國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監測方法研究》,該報告引用中國社科院調研資料披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外逃黨政幹部,公安、司法幹部和國家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駐外中資機構外逃、失蹤人員,數目16000至180000人,攜帶款項達8000億元人民幣。
16000至180000人,8000億元!雖然早就知道中國的外逃官員人數不少、損失不小,但當看到這些數據的時候,還是有些吃驚。
如何防止貪官外逃?近些年,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對於裸官——也就是那種家屬在國外、自己在國內的官員,進行了限制,比如,要及時上報家屬信息、不能當黨政單位正職等等,甚至在對官員出境上進行了看上去非常嚴格的審批。但現實中,這些制度效果並不明顯。在一些富人弄多個戶口都是小菜一碟的今天,官員弄幾個其他身份信息,那更是小菜一碟。
反腐專家說,應該嚴密監視官員的動靜,除了嚴肅履行裸官家屬情況報告外,還應該對官員的生活習慣、行為活動上的異常,長途電話、海外郵件的增多,多加監控,甚至建議把銀行、證券、房產等信息平台納入監控的渠道,讓這些系統成為發現官員出逃前兆的監督方式。
這樣的舉措聽起來,網羅密織,十分周全,然而,且不說這樣的「監控」將置普通公職人員隱私於何地,單是這樣的技術設施和管理成本又要帶來多大的消耗。與之相比,官員財產公開則算是一個捷徑了。
官員財產公開,已被證明是一個反腐利器,國際上有著現成的經驗,技術上也不存在問題。對於我們國家,防止貪官外逃,甚至防止官員變貪,都繞不開官員財產公開。讓官員財產真正公開,同時處於社會公眾和組織內部的共同監督之下,官員任何與自身收入不相符的行為,都會因此受到注意。財產公開這是貪官的命門。可財產公開制度當前的情勢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前不久住建部想讓全國房產信息聯網,最後阻力太大不了了之。儘管如此,還是應該在財產公開上不斷嘗試,哪怕一點點進步也算是對貪官外逃的震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