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9月10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涉嫌受賄4755萬元的案件,在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持續了近一天,法庭上,張曙光除了對部分受賄事實是否為索賄有所辯解外,基本認罪服法。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回憶起「高鐵夢」,在法庭最後陳述階段,張曙光抬起手揉了揉眼睛,似乎有淚水溢出。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因為技術出身,他還有一個「院士夢」。
然而,這個夢想成為張曙光跌入深淵的最大誘因,他為此先後受賄2300萬元,均與參評院士「需要花錢」有關。至於他到底如何在參評過程中進行「打點」,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院士評審中的「潛規則」已經越發暴露在輿論的聚光燈下。
幾度索賄參評院士
現年57歲的張曙光,出生於江蘇溧陽。作為「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22歲那年,張曙光考入蘭州交通大學車輛專業。先後在上海、瀋陽、北京鐵路局和京津城際鐵路公司、高速鐵路公司籌備組等單位任職,最後在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提攜下,升任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
此外,張曙光還出任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曾在中國高鐵技術引進談判中,擔任首席談判代表,業內素有「高鐵第一人」之稱。
不滿足於官位,張曙光還覬覦著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科院院士頭銜。他曾於2007年、2009年兩度參評中科院院士,均未如願。據檢方指控,張曙光多筆受賄均與參評院士過程有關。
根據公訴人指控,張曙光於2005年~2009 年間,先後三次向今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戈建鳴索取錢款共計人民幣800萬元。他承認,這與參評院士「需要花錢」有關。
張曙光與戈建鳴是世交、同鄉,認識戈建鳴父親已經20多年了。2006年左右,張曙光擔任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庭審中,戈建鳴表示:「張曙光剛剛升任鐵道部運輸局局長,他給我打電話說要200萬元,我沒有問他為什麼要錢,他也沒有告訴我。」
對此種說法,張曙光表示了異議,這也是其是否存在索賄問題的關鍵。他說,戈建鳴曾多次表示需要錢的話「告訴」戈建鳴,但「我(在2006年之前)從未拿過他一分錢」。
但2006年之後,當張曙光決心參選中科院院士的時候,戈建鳴來到北京。張曙光說,戈建鳴告訴他,需要錢的話,「還是不要找別人」。於是,張曙光第一次向戈建鳴提出的具體數額是200萬元。
戈建鳴十分慷慨,不僅很快拿給張曙光200萬元,還許下未來。張曙光說:「他覺得少,他讓我別著急,再合計合計,需要多少告訴他。」意思是,怕張曙光嫌200萬元不夠。
根據庭審資料,戈建鳴說上述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怕張曙光評選院士錢不夠花;其二,也是在張曙光擔任運輸局局長的2006年,張曙光認識了一個名為羅飛的女人,並很快與之發展為情人關係,故此花銷大增。
此後,2007年間,戈建鳴又給了張曙光300萬元。
張曙光承認,第一筆200萬元有一部分給羅飛買了房子,有一部分二人共同花掉。但第二筆的300萬元,張曙光說,他把錢放到一個箱子裡,除了一部分用於和羅飛的花銷,主要意在院士的評選。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經中科院各學部常委會審議,確認初步候選人145位。張曙光出現在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中,是中科院技術科學部28個候選人之一,專業為鐵道車輛。
最終,張曙光未能當選。箇中原因,據瞭解,是因為有人反映其兩部專著是由人捉刀代筆。
第一次評選院士敗北後,張曙光並沒有放棄。2008年,張曙光把戈建鳴叫到北京,告訴他自己「志在必得」,讓戈再「少拿一點」。張曙光在法庭上說,戈建鳴認為,「第一次沒評上是錢不到位,他提出多給點錢」。此話落地一周後,戈建鳴第三次拿給張曙光300萬元。「300萬元這個數額是我說的。」張曙光承認。
在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張曙光再次上榜,不過再次敗北。至於此次失敗原因,彼時據坊間猜想,依然是有人舉報其學術造假。
院士評審潛規則
除了戈建鳴的800萬元外,檢察機關還指控,張曙光於2007 年至2009 年間,接受武漢正遠鐵路電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的請托,為該公司的技術產品應用問題提供幫助,為此,先後三次收受王建新給予的錢款共計人民幣1850萬元。
法庭上,張曙光承認,王建新得了癌症,人很悲觀,「我們倆都是搞技術的」,「他就是想幫我把這個院士做起來」,「他比我還積極」。
在1850萬元的受賄款中,王建新出資800萬元為張曙光購置房產一套。此外,「前後給我1000萬左右」,張曙光表示,用於評選院士。
檢察機關還指控,張曙光於2009 年間,接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的請托,為該公司列車配件業務提供幫助,為此,收受陳丙玉給予的錢款人民幣500 萬元。至此,張曙光一共受賄2300萬元左右,皆用於參評院士。
院士,在中國,是一個備受尊崇的稱謂,除了耀眼的光環,還有著很大的利益,終身受用。為此,對於很多學界人士來說,院士也是終身的奮鬥目標。
一名科研人員對記者表示,中國的「院士官本位」比較嚴重,都往官上靠:院士相當於副部級幹部,房子是180平方米的規格,出行配車,病了有高幹病房。更重要的是,當上院士之後,很多科研項目唾手可得。
事實上,此前身居高位的張曙光並不滿足於官位,還一直努力當「學霸」,以維持其在鐵路領域的權威地位。多名鐵路系統人士對媒體表示,一旦官位加上學術地位,在鐵路領域項目規劃和建設中的發言權就更大。這也部分解釋了張曙光兩度參選中科院院士的動機。
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對記者表示,中國院士的評審過程,拉票現象存在,但是在拉票的過程中,如何送禮,送什麼禮,這個沒有人會說,「我只能保證自己不收禮,其他人我不保證。」
在當前體制下的院士評審,留足了中國式潛規則的空間,而真正科學價值的體現,無法通過院士之名而體現。正如前述科研人員所言,有些院士已經成為「學界一霸」,正因為這樣的名利,院士更是成為了一個「香餑餑」,但並不是所有科研人員都能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