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網上發表《十問李開復》之後,周小平自己卻很快陷入眾多網友的齊聲「反問」中。吸引最多和聲的質問是,現在的「周小平」是不是曾任分貝網副總裁的「周平」?因為有網友扒出多年前的網頁,稱2009年分貝網因涉及色情運營,包括周平在內的多名高管被公安機關調查。10月15日,周小平終於在微博發表長微博回應,並稱之為「絕筆」。
據新京報報道,周小平在回應中,承認他就是被搜索到的「周平」,但否認與色情網站有關。但網友對他的質疑仍在發酵。或許正是預感到這種無休無止的質疑,他才悲觀「絕筆」,甚至一度表示自己的微博將停止更新。吹響了向他人進攻的號角,潮水卻回頭拍向自己,於是轉而採取防守態勢,周小平的「問與被問」說明了什麼?
有人說,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其實此事更說明,網絡辯論應遵守「擺證據、講邏輯」的規則,而不能濫用「憑空質疑然後要求對方自證清白」的「辯論花招」。當周小平用那堆東拼西湊、捕風捉影的「材料」攻擊別人時,他有想過自己會那麼快成為網絡攻擊對象嗎?但願這一次教訓讓他以及更多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方發明或使用的任何「便捷」的武器,都有可能迅速為別人所用。
從去年所謂的「韓寒代筆」事件開始,要求辯論對手自證清白的「質疑」、「追問」便在網絡上大行其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發起惡意質疑,甚至是事關名譽、人格之事,門檻都大大降低。那些「質疑」不管多麼不合邏輯、突破底線甚至涉嫌誹謗違法,只要契合網上一部分人的情緒偏好,往往就能掀起聲勢,令被質疑者難以招架。
實踐證明,面對以抹黑、批臭為目的的「質疑」,積極自證只會越陷越深,而以同樣的套路對質疑者發起「反質疑」是更好的解套之道。
然而,這樣的你來我往,「攻防」之下,最受傷的是輿論場本身。硝煙氣十足的輿論場,會將理性平和的討論逐漸擠出,只留下一地雞毛和深溝險壑。因此,每個惡意質疑的始作俑者,都應對此負責,哪怕他認為自己最後成了「受害者」。
相關新聞:黨建網刊文「十問李開復」質疑其患癌
由中央宣傳部主管「黨建網」10月8日發表署名為周小平的文章「十問李開復」,內容包括「李開復先生,您到底有沒有患癌?您與台獨勢力和藏獨勢力的關係是什麼?您和美國到底是什麼關係?您住持的創新工場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