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歷時3個多月,十八大後的第一輪中央巡視正式收官,並進入了最後的整改、「清算」階段。
《中國經濟週刊》報道,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從今年5月底開始,中央巡視組對內蒙古、江西等10個地區和單位開展了巡視。每個巡視組巡視時間長短不一,時間最長的是進駐人民大學的第十巡視組,時長為2個月26天;時間最短的則是進駐湖北的第二巡視組,時長僅為1個月21天;其他組的巡視時間基本在兩個月左右。
「巡視時長一般由巡視組在當地發現的問題多少和複雜程度決定。如果發現問題比較嚴重和複雜,時間會相應延長。」紀檢系統一位內部人士說。
在中央巡視組全部完成巡視情況反饋之後,來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信息顯示,此次巡視發現了一批突出問題和一些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成效明顯。
各地官媒的重要版面,直接地、尖銳地點明了巡視中發現的諸多問題:
第一巡視組反映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基層腐敗案件高發多發;第二巡視組直指湖北省個別領導幹部以權謀私,一些基層單位和農村幹部的腐敗問題呈上升趨勢;第四巡視組發現內蒙古礦產資源配置、工程招投標等領域腐敗問題比較突出;第五巡視組提醒重慶市國有企業存在腐敗隱患,「蒼蠅」式腐敗問題比較突出……
「這次中央巡視的工作成效更加明顯。從目前反饋的問題上看,還是與老百姓有共識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巡視組所發現的問題基本上是中國政壇長時間以來存在的比較普遍的腐敗現象。
措辭嚴厲的反饋通報
但這種現象在中國長期默契形成的客套、場面的官場語境中,從未像現在這樣被措辭嚴厲、不留情面地揭露和批評。
這種風格多少有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的烙印。媒體總結稱,在王岐山多年的執政生涯中,「務實」、「雷厲風行」、「不說廢話」、「簡短明快」,成為其鮮明的個性和風格標籤,並延伸至他轄下的中央紀委。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報道稱,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對這次巡視反饋工作高度重視,王岐山明確提出改進要求。該報道總結稱,相比以往,此次的反饋真正「板起臉孔,敲警鐘、提要求」,「直指問題,成績概要講,問題展開說」。
當9月19日《江西日報》刊出第八巡視組反饋通報會的情況時,全文1380字的報道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人們驚訝於報道所公開內容的尖銳、直接和務實,並對此給予高度讚譽。通觀該文,僅用了一句話共65個字的篇幅肯定了當地的成績;之後以243字的篇幅直陳當地官場「謀取私利」、「收送紅包禮金」、「頂風公款吃請」、「帶病提拔重用」等諸多弊病;再以293字的篇幅嚴肅地提出整改建議。
隨後的《貴州日報》、《湖北日報》、《重慶日報》、《內蒙古日報》等地方官媒相繼發佈的巡視通報會報道與《江西日報》大體相同,肯定成績的內容大幅縮減,直陳問題的內容大幅增加,且未迴避「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嚴厲措辭。
這樣的公開尺度和風格,在之前幾乎無法想像。
有港媒分析指出,此次只講缺陷不講成績,力圖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務實性,從中不難看出高層對巡視成果的期待和重視。
而這樣的反饋結果在被巡視地區和單位也產生了一定的震懾,後者也對反饋意見給予了積極的回應。根據公開的報道,對於巡視組反饋的情況,各被巡視地區、單位的一把手當場表態「嚴肅對待」、「堅決整改」。
9月29日,江西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該省省委書記強衛表示,要把整改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對整改推諉拖延、整改不力等問題,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該查處的查處,該通報的通報。
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承諾,落實整改任務,確保兩個月內見到明顯成效。
根據巡視工作程序要求,被巡視地區、單位將在反饋後兩個月內向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報送整改情況,並且自整改方案報送之日起12個月內報送整改情況報告。對巡視整改落實情況,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將適時組織開展監督檢查。
「從反饋結果來看,確實發現了很多問題,反饋的這些問題最終能不能解決,這可能是社會公眾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公眾對這一次的巡視結果也給予了很大的期望。」在汪玉凱看來,解決的可能性比過去要大很多。「巡視組反饋的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我認為是可以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