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1月4日上午,廣東省科協主辦的第十一屆廣東省科協學術活動周開幕,中國激光增材製造(俗稱3D打印)領域帶頭人、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得者王華明教授首次透露,國產大飛機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的零件。但他也認為,3D打印難取代工業生產。
中國航空新聞網 ,「3D打印涉及的快速成型製造技術,並不是新鮮事物,在中國發展了20多年,水平已經很高。」王華明說,國內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在這方面十分領先。王華明說,他的團隊已經製造出世界最大的3D打印機。
目前在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已經在使用3D打印鈦合金零件,主要用在飛機主風擋窗框、機翼和機體銜接部位。由於強度和質量控制問題,飛機的關鍵部件還難以使用3D打印。
他表示,3D打印技術給工業帶來的真在變革的是結構設計,設計師不再被傳統鑄造行業的技術能力局限,可以盡情展現設計思維。在工業設計領域應用3D打印後,工業企業成本下降很多。
廣東不少企業很看好3D打印進入消費市場潛力,認為其將帶來生產革命。王華明並不這麼看,他認為3D打印的弊端是產品的外形粗糙不精細,產品內部強度抗疲勞特性存在問題。他表示目前媒體上炒作的商業3D打印,僅僅是該項技術中最簡單的非金屬模型打印,並不代表該項技術發展方向。3D打印更高一層應用是在國防大工業上的高性能金屬構件生產,以及生物醫學支架。
他不認同很多業外人士認為的觀點,即「3D打印將導致集中化的工廠被個體化、一家一戶都有一台3D打印機的分佈式生產取代」。目前3D打印進入家庭僅僅起到娛樂功能,其他作用不大。由於打印精度不高,即使打印人體立體石膏產品這類簡單產品,都無法展現人體面部表情。其他打印的尼龍衣服、鞋子,也相當粗糙,穿著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