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郭大烈正向小學生教授東巴文字。 【文匯網訊】文/圖 木彪
在一塊寫滿納西族東巴文字的黑板前,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向台下的小學生們教授著民族語言和掌故,這是發生在麗江黃山小學東巴文化傳承班的故事,而台上的老者,正是納西族著名學者,雲南省民族學會會長郭大烈先生。
世居雲南省西北部麗江的納西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這種文化源於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東巴教,納西族的1300多個東巴文字也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最為重視文化教育的民族之一,位居每萬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於漢族的五個民族行列。
近年來,隨著麗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三江並流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旅遊熱帶來的外來文化對麗江本土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強烈,納西母語、民族服飾、傳統習俗、民間習慣等東巴文化傳統都處於急劇消失狀態。納西族孩子不會說納西話的現象並不在少數。一度有統計顯示,在中小學讀書的納西族年輕一代只有20%的人能基本掌握納西語,而且還有下降的趨勢。
作為民族學家,郭大烈和夫人黃琳娜率先意識到了母語教育對於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在他們的大力倡導下,黃山小學從1999年起率先開辦了東巴文化傳承班,郭先生和黃女士親自帶領老師開展包括東巴文字課、東巴古文選讀、納西族社會歷史基礎課、東巴音樂和舞蹈等課程。據瞭解,作為麗江的第一個小學東巴文化傳承班,15年來,黃山小學東巴文化傳承班共培養了300多名學員,很多畢業生都成為了民族文化研究的傑出者。同時他們還編寫了4套教材,並發放了3萬多本供孩子們閱讀。隨著黃山小學東巴文化傳承班的成功,目前麗江大部分的小學都已開展雙語教學的工作,爭取讓學齡兒童都能掌握本民族語言。
「現在納西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法律上、機構上、經費上都得到了保障,以前很艱難,不過今後文化保護這條路會越來越好走。」郭大烈說,看到孩子們說著母語自豪的樣子,他就很欣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