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針對近期備受關注的「樓市拐點論」,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馮俊4日在京回應稱,他並不認同目前一些人士對「拐點」概念的使用。他認為,今年以來關於房地產的多項指標出現增速下滑,屬於市場正常的自然調節。
據中新網報道,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樓市的大面積降溫受到各方關注。許多城市樓市成交大幅萎縮、庫存積壓;部分中小房企資金緊張,出現破產倒閉潮,包括綠城等在內的一些大型房企也出現經營困難。
此外,環比逐月上漲近兩年的中國百城房價,在今年5月份也出現掉頭向下的跡象,均價出現環比下跌。一些外資機構甚至斷言,中國的房地產正面臨「拐點」,房地產持續大幅下滑將是未來兩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
馮俊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回應稱,「拐點」是一個數學概念,並不描述曲線是上行的態勢或是下行的態勢,也不描述態勢的轉折點。因此,市場上將其視為房地產市場崩盤式下滑的臨界點並不恰當。
對於今年以來的樓市調整,馮俊表示,總體而言,房地產市場大多數指標都在持續增長,只是增速出現下降,「並不意味著負增長」。
今年1-4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等指標均出現增速的大幅下滑,但仍然處於正增長區間。
而少數指標如發房屋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成交量等的同比下降主要由於去年同期的基數過高。在經過2013年的樓市高增長之後,增速放緩屬於市場自然調節的結果。
樓市降溫是否意味著以往調控中的限購政策將退出?馮俊稱,目前還沒有一個地方公開取消限購。他認為,整體的宏觀調控政策是鼓勵、保護消費需求,遏制投資需求。每個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限購對民眾的消費需求是沒有影響的,只是對過度投資需求做出限制。」
針對愈發明顯的樓市分化,馮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了「分類調控」的基本原則。對庫存量大、供過於求的城市,要執行好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貸款利率優惠的政策,目的是滿足自住性、改善性的住房需求;而對供求矛盾比較突出、房價上漲壓力比較大的城市,要加快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形成有效供給,繼續遏制投資投機型需求,也要增加共有產權住房的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