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有英國媒體稱,李克強訪英,與英女王的會面是中方提出的要求。對此,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駁斥了「女王不見不訪問」的說法。有媒體拿此與德國在3月份拒絕中方的要求,訪問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相比。鳳凰衛視評論稱,中國大使此時直率發聲,是提醒英識時務。以下是節目實錄:
杜平:是這樣,我覺得李克強總理到英國訪問,英國女王作為國家元首來會見李克強總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作為國家元首會見一個來自那麼大國家的總理,這在外交上是待客之道。比如說你小的國家的總理可能英國女王看不上,但是你按照國家之間的關係,它還是有分的,雖然大小國家是一樣,但是基本上你要考慮到中國在接待卡梅倫的時候,中國的國家元首也就是習近平也會見了他。實際上李克強總理到英國訪問的時候,你英國女王不見的話,肯定是有失待客之道,在外交上肯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動作。因為我剛才已經講過,李克強這次到英國訪問,各個方面的招待,其實卡梅倫非常用心,希望用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讓李克強覺得,就是中英關係在政治層面開始恢復了,開始暖和起來,所以跟女王日程的安排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雖然是一個非常像征性的,象徵性的外交的禮儀,但它能夠對中英之間的政治關係會產生影響,就說你中國人的觀感怎麼樣,李克強到你英國去訪問,他會有何感受?所以就是這一點來講,在英國方面應該說不會有太多的拒絕。
但英國媒體講到說中國在談論日程方面發出威脅說,如果女王不見的話李克強就不訪問。我不相信是中方說的,雙方肯定會談到這個問題,比如說日程安排的問題,可能會有些分歧,安排上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中方發這個威脅可能不是中國外交一貫的做法。我相信應該說,如果中方這麼做的話,我覺得應該不合符常理,這跟中方過去外交的傳統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怎麼樣,李克強帶了300億美元的大單到了英國的話,其實你從各個方面做出比較更好的招待都是應當的。
姜聲揚:您剛這樣說法,比如說女王不見不訪問,這種說法是回應,就不是中國一貫做事的做法或風格,這是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基本上他也是這樣回答的。但這場記者會上他也說了不少其他的,不說威脅,但是說提醒,對英國的提醒,您個人怎麼觀察?
杜平:對英國的提醒是這樣,確實劉曉明這次,應該在昨天中國大使館裡面對中外記者召開了一個說明會,實質上推峰會,就講到中英之間關係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當然說話說得非常直率,這個直率的程度我覺得就是對中國的大使來講,可能還是,不是說非常的普遍的,因為中國的外交官一直說話比較含蓄,但是他所說的幾句話是直截了當。在英國方面聽了會什麼感受呢?第一個他講的是這樣,就說英國在歐盟的地位現在已經下降了,當他當年到英國當大使的時候,中國對歐盟國家,主要國家的一些認識,排名的次序就說,英國、德國、法國,但是一年半之後,英國已經排在後面了,就當中國人現在看歐盟國家的時候,都基本上是這樣講的,德國、法國、英國,英國放在這兩個國家後面,當然到底什麼原因,他自己說大家都知道。到底什麼原因呢?當然肯定就是因為過去一年半時間裡面中英之間高層的接觸沒有了,政治關係不好了,所以使得很多的一些領域的合作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包括比如說在對中國出口方面,德國現在是非常多,730多億,法國是 190多億,那英國多少呢?才101億,也就說這個落差比較大。
另外還有一方面就是說,英國對中國遊客的,就簽訂的政策是不合理的。比如說在申根國家裡面26個國家,中國只要拿到一個國家的簽證,26個國家隨便去,當然這些國家都非常方便,對中國遊客來說非常方便,但是現在英國既需要中國的遊客,可是又在簽證政策方面卡得太嚴,所以說這也是你們削弱本身競爭力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還是維持這樣的政策的話,那將來英國還會落後,不止是落後,德國、法國可能還會落後,包括希臘、西班牙這些國家都有可能。這個他做出了提醒。
另外還有一個講到是,希思羅機場現在太小了,就它的容量太小,就說有必要建第三個跑道。當然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中國大使在干涉英國的內政,這個跟中國有什麼關係呢,它幾個跑道,跟中國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如果說英國駐北京的大使說,現在北京的國際機場的跑道太少了,容量太小,那你們應該多建一個,這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但是就說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就是中方在希思羅機場它是有份額的。再一個就是中國現在跟英國的貿易往來,人員的往來越來越多,那你的容量很小的話,中國的飛機航班就不可能增加,他是這個因素。但整體來講,我覺得他這番話說了那麼多,實質上他相當直率,就表現出中國外交官在現在的國際舞台上面有一點底氣了,這個底氣過去好像是沒有,是不是說中國因為經濟發達了,大家都需要我,然後我就可以隨意的說一些自己的意見呢?某些方面對英國來講,應該是比較中肯的,但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使得英國那麼高傲的一個國家,聽到中國大使這番話可能不是很舒服。但是不管怎麼樣,這說明什麼問題,就是說,在中國和英國的外交當中,將來的一個趨勢或者現在其實已經出現了,就是說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直截了當。
如果女王不見,李克強將不訪問?是真的嗎
姜聲揚(主持人):歡迎加入今天的時事開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今啟程前往歐洲訪問,帶著300億美元的經貿合同將加強和英國的經貿關係,與英女王會面,並且將在訪問希臘的時候闡述中國的海洋觀。那中英關係,兩國至2012年5月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接待達賴之後跌至冰點,那如今是否即將更上一層樓,中英關係雙方各自應該有哪些調整?我們請時事評論員杜平先生為我們做點評分析。杜先生,對於這次李克強帶著龐大的經貿項目訪問英國,您個人有什麼樣的觀察?
杜平:這是中英之間改善關係的一個機會,也就是2012年,就是卡梅倫不顧中國的反對,就是會見了達賴喇嘛,使得中英關係包括政治關係跌入了一個,可以說是一個低潮,雖然沒有到冰點,但其實是個低潮。那麼一年半時間裡面,實質上中英之間很多的一些合作基本上都中斷。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是英國也失去了很多在中國的機會,包括比如說,跟德國相比的話,跟法國相比的話,貿易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去年年底的時候,它表示說要訪問中國。當然它可能有所悔改,有所回應,因為現實的利益使得它就不得不在那個時候,跟中國表示一個姿態,實際上是低頭,到中國來訪問。你肯定要承認,肯定有一個交代,對當時會見達賴喇嘛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個交代,所以才會被允許到中國來訪問。當然就在中國訪問的時候,也說了很多的好話讓中方比較滿意或者比較高興。同時就是比如說在北京、在成都等等方面也表現出了比如中文多麼重要,英國年輕孩子必須要學習等等,所以使得雙邊的關係開始有所回溫。
現在就是說這個關係到底怎麼樣,是不是回到了非常好的狀態,其實沒有,那個時候只是修補中英關係的那種動作,改變的就是說,過去應該那種事件影響到雙邊關係的那個障礙基本上就跨過去了,但是呢,中英關係其實並沒有完全改變,完全的改善現在還沒有。所以李克強這次訪問英文,實質上是為雙方,特別是為英國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也就是說,你在中英關係方面用什麼樣的姿態,什麼樣的心態對待中國,包括李克強這次在英國訪問的時候,他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這個都會使得中英關係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一個基本的判斷。也就是說中英關係是不是會走得更好,走得更高,李克強這次訪問英國是個非常重要評估的一個點。
姜聲揚:根據在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這一次李克強和英女王的會面是中方提出的要求。那對此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已經駁斥了女王不見不訪問這樣的一種說法,只是炒作,您個人有什麼樣的觀察?與德國在3月份拒絕中方的要求,訪問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相比,英國人是不是比德國人更識時務?
杜平:是這樣,我覺得李克強總理到英國訪問,英國女王作為國家元首來會見李克強總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作為國家元首會見一個來自那麼大國家的總理,這在外交上是待客之道。比如說你小的國家的總理可能英國女王看不上,但是你按照國家之間的關係,它還是有分的,雖然大小國家是一樣,但是基本上你要考慮到中國在接待卡梅倫的時候,中國的國家元首也就是習近平也會見了他。實際上李克強總理到英國訪問的時候,你英國女王不見的話,肯定是有失待客之道,在外交上肯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動作。因為我剛才已經講過,李克強這次到英國訪問,各個方面的招待,其實卡梅倫非常用心,希望用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讓李克強覺得,就是中英關係在政治層面開始恢復了,開始暖和起來,所以跟女王日程的安排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雖然是一個非常像征性的,象徵性的外交的禮儀,但它能夠對中英之間的政治關係會產生影響,就說你中國人的觀感怎麼樣,李克強到你英國去訪問,他會有何感受?所以就是這一點來講,在英國方面應該說不會有太多的拒絕。
但英國媒體講到說中國在談論日程方面發出威脅說,如果女王不見的話李克強就不訪問。我不相信是中方說的,雙方肯定會談到這個問題,比如說日程安排的問題,可能會有些分歧,安排上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中方發這個威脅可能不是中國外交一貫的做法。我相信應該說,如果中方這麼做的話,我覺得應該不合符常理,這跟中方過去外交的傳統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女王會見李克強總理不是個N次,李克強帶了300億美元的大單到了英國的話,其實你從各個方面做出比較更好的招待都是應當的。
姜聲揚:您剛這樣說法,比如說女王不見不訪問,這種說法是回應,就不是中國一貫做事的做法或風格,這是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基本上他也是這樣回答的。但這場記者會上他也說了不少其他的,不說威脅,但是說提醒,對英國的提醒,您個人怎麼觀察?
杜平:對英國的提醒是這樣,確實劉曉明這次,應該在昨天中國大使館裡面對中外記者召開了一個說明會,實質上推峰會,就講到中英之間關係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當然說話說得非常直率,這個直率的程度我覺得就是對中國的大使來講,可能還是,不是說非常的普遍的,因為中國的外交官一直說話比較含蓄,但是他所說的幾句話是直截了當。在英國方面聽了會什麼感受呢?第一個他講的是這樣,就說英國在歐盟的地位現在已經下降了,當他當年到英國當大使的時候,中國對歐盟國家,主要國家的一些認識,排名的次序就說,英國、德國、法國,但是一年半之後,英國已經排在後面了,就當中國人現在看歐盟國家的時候,都基本上是這樣講的,德國、法國、英國,英國放在這兩個國家後面,當然到底什麼原因,他自己說大家都知道。到底什麼原因呢?當然肯定就是因為過去一年半時間裡面中英之間高層的接觸沒有了,政治關係不好了,所以使得很多的一些領域的合作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包括比如說在對中國出口方面,德國現在是非常多,730多億,法國是 190多億,那英國多少呢?才101億,也就說這個落差比較大。
另外還有一方面就是說,英國對中國遊客的,就簽訂的政策是不合理的。比如說在申根國家裡面26個國家,中國只要拿到一個國家的簽證,26個國家隨便去,當然這些國家都非常方便,對中國遊客來說非常方便,但是現在英國既需要中國的遊客,可是又在簽證政策方面卡得太嚴,所以說這也是你們削弱本身競爭力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還是維持這樣的政策的話,那將來英國還會落後,不止是落後,德國、法國可能還會落後,包括希臘、西班牙這些國家都有可能。這個他做出了提醒。
另外還有一個講到是,希思羅機場現在太小了,就它的容量太小,就說有必要建第三個跑道。當然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中國大使在干涉英國的內政,這個跟中國有什麼關係呢,它幾個跑道,跟中國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如果說英國駐北京的大使說,現在北京的國際機場的跑道太少了,容量太小,那你們應該多建一個,這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但是就說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就是中方在希思羅機場它是有份額的。再一個就是中國現在跟英國的貿易往來,人員的往來越來越多,那你的容量很小的話,中國的飛機航班就不可能增加,他是這個因素。但整體來講,我覺得他這番話說了那麼多,實質上他相當直率,就表現出中國外交官在現在的國際舞台上面有一點底氣了,這個底氣過去好像是沒有,是不是說中國因為經濟發達了,大家都需要我,然後我就可以隨意的說一些自己的意見呢?某些方面對英國來講,應該是比較中肯的,但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使得英國那麼高傲的一個國家,聽到中國大使這番話可能不是很舒服。但是不管怎麼樣,這說明什麼問題,就是說,在中國和英國的外交當中,將來的一個趨勢或者現在其實已經出現了,就是說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直截了當。
姜聲揚:您認為這次訪問英國能不能夠重新奠定兩國關係穩定的基石?
杜平:很難,當然我們抱著這個希望,希望中英關係,因為英國對中國也是很重要,英國很多方面對中國其實還能夠提供很多的一些幫助,包括比如說它的很多一些傳統的領域,包括科技、發明、創新、法律等等方面,中國都是很欣賞。尤其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學英語的人很多,所以對英國或者英語國家,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是比較有好感。但是英國在對華關係方面可能會始終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說它還始終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可能會使得它跟中國之間會發生一些摩擦,包括比如說4月份,卡梅倫其實去年年底視中國關係,兩國關係已經比較好轉了,但4月份的時候,英國的外交部又發表了一個報告,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指責,所以劉曉明這次說你不要再指責中國說人權問題了,其實英國也有。但是不管怎麼樣,就說現在目前狀況之下,好像雙方為了現實利益,可能會對一些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可能稍微放開一點,但是這樣的問題,可能還會時不時的出現。
姜聲揚:請您平心而論。
杜平:我平心而論就是英國現在出於現實力量的考量,好像對中國稍稍低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但是只是暫時的。
姜聲揚:去下廣告,回頭我們再請杜先生分析伊拉克的局勢。觀眾休息片刻,回頭繼續《時事開講》。
歡迎回來,伊拉克的局勢瀕臨崩裂,遜尼派積極武裝分子一路勢如破竹的攻佔城鎮,目前已經攻陷了摩蘇爾以西的泰勒阿費爾鎮,直逼首都巴格達,另外一方面東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也乘亂接受石油重鎮基爾庫克。伊拉克政府軍雖然已經出動力挽狂瀾,但是巴格達國會內部又鬥爭嚴重,這個伊拉克國家是否四分五裂,而所有伊拉克問題的始作俑者美國,又會如何會否捲入這場伊拉克的問題,我們再請時事評論員杜平先生繼續為我們做分析。杜先生,伊拉克這個國家如今四分五裂,你對這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您有什麼樣的展望?
杜平:現在伊拉克局勢確實出現了很大的危險性,就在伊拉克內部現在宗教派別之爭可能會出現一個相當不穩定的狀態。我們很難預測它會發生什麼事情,是不是會出現比如說一分為三,這個很難講,但是內部的動亂,在按照目前這種形勢的話很難平息,當時伊拉克戰爭的時候,就是美國不管什麼理由,核武器理由也好,或者其他理由也好發動戰爭。當時其中還有一個原因,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說,當時薩達姆他是遜尼派,少數人統治伊拉克那麼多的什葉派,他們覺得不公平,當然這也是理由之一。現在遜尼派被打壓下去之後,什葉派現在在執政,現在情況又怎麼樣,還是過去一樣。就是說什葉派的執政總統的馬利基,他也是在過去那麼多年的時間裡,就是美國離開之後,那麼多時間裡,實質上是對遜尼派進行打壓,也是一種宗教派別之爭。那麼這也是導致現在的,就遜尼派的這個力量,不止說伊拉克境內包括伊拉克境外的敘利亞的,像其他的周邊國家,甚至說遠自歐洲的那些遜尼派的人都紛紛跑回來,要對抗什葉派政府。那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樣來解決,唯一的途徑其實就是政治談判。談判之後可能會成為聯合政府,但是如果說要再繼續打的話,首先是自相殘殺,那再加上外力的軍事干預的話,可能會暫時停止武力的行動,但是長久下來還是一樣,還會捲土重來,敘利亞的形勢就是一樣的。
那我們現在看伊拉克的局勢到底是什麼樣的?雖然什葉派政府是美國所指使的,但是馬利基跟敘利亞的總統阿薩德有多大的區別?都是什葉派政黨,都是什葉派的在執政,然後遜尼派都認為被打壓了。當時美國要把阿薩德推翻,但現在其實伊拉克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也是要打擊一些不同的宗教派別的人士,所以現在對伊拉克來講,或者對敘利亞來講,甚至其他的一些國家是一樣的,兩個問題,一個就是獨裁政權,美國扶植的政權也是獨裁的。小布什當時說要把民主更植到中東地區,包括伊拉克,現在呢有沒有民主?沒有。那麼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危險還是極端主義,這個極端主義沒有被打掉,反而是越來越厲害。獨裁的政權沒有,推翻一個然後又重新上來一個,這就是困擾中東這些國家主要的問題所在,所以武力行動,美國不管怎麼樣,你用航空母艦也好,或者導彈也好都很難把這兩個問題解決。
姜聲揚:您這說法似乎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星期天接受訪問的時候,所提供的答案也是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