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全國房價的持續走弱基本已成定局。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據初步測算,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大多小幅回落,並且一線的北上廣深房價也失守,加入降價行列。專家表示,在信貸緊縮、庫存高企的背景下,樓市消化存量仍需時間,未來恐將進一步保持降溫態勢。
「保值高地」房價上行乏力
據中新網報道,數據顯示,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突破了50大關,達到55個,創下30個月以來的新高。70個大中城市中上漲的城市僅有8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而在二手住房的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2個,持平的城市有11個,上漲的城市僅有7個。
「據初步測算,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出現小幅回落,分別下降0.4%、0.5%和0.5%。」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稱,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呈繼續增加的態勢;從漲跌幅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最高漲幅為0.2%,最低為下降1.8%;二手住宅價格最高漲幅為0.1%,最低為下降1.5%。
在房價失守的城市中,一直被認為是「保值高地」的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這次也沒能倖免。北京的新建住宅價格、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儘管仍有0.1%的環比微漲,但是二手住宅價格相比上月下降了1.3%;而自5月,上海和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在今年首次出現環比下降以來,此次廣州也加入降價行列。
「從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變化特徵來看,最大的特徵就是房價漲幅明顯放緩,6月份已經沒有一個城市房價同比上漲超過10%,即使是房價較為堅挺的一線城市也從6月份開始回落到10%以下,這反映二季度以來全國整體市場並不樂觀。」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
樓市需要時間消化泡沫
二線不振,一線失守。對於本輪房價呈現加速下探的原因,業內專家認為,由於供需關係企穩、市場「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以及自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進入人們選擇範圍內等原因,房地產市場已出現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正由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演變,「激活需求、消化存量」已經成為當前房市的首要目標。
「總體來看,導致房價整體漲幅放緩的原因主要是過大的市場去庫存化壓力。受銀行信貸緊縮及市場存銷比指標提高等因素影響,部分開發企業由於資金面壓力、半年報業績指標『搶收』等壓力不得不採取『以價換量』策略,甚至部分項目採取大幅降價策略以盡快回籠資金,造成了70個城市中55個都出現了下跌。」張宏偉分析稱。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目前的趨勢表明房價下調已經沒有孤島,儘管部分城市取消限購讓市場出現短時間的復甦,但之後並沒有表現出回升的勢頭,一方面這是由於當下信貸政策持續從緊,六至七成的首付門檻極大提高了「買一賣一」的普通置換人群入市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在經歷了10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到了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發展的過渡階段。
整體價格調整仍會持續
面對持續下行的交易數據,市場對於未來的房價走勢普遍有保守性預期。
「目前市場情緒低迷、庫存高企且仍處在不斷上升的趨勢中,再加上開發商面臨財務困境,很可能會在『金九銀十』到來之前加快周轉,因此房價的下行壓力可能還將逐漸加大。」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
「如果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信貸下半年仍然偏緊,並沒有立即下調首套房貸利率,甚至還繼續上浮首套房貸利率,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可能仍然會維持當前比較低迷的狀態,那麼第三季度,在銀行信貸緊縮的市場背景下,大型房企『以價換量』的行為可能促使企業做出適度的價格調整,甚至大幅降價。」張宏偉稱。
企業不得不進行價格調整以保盈利目標,而樓市整體調控政策上也將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向保證剛需的滿足。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未來中央層面不會對房地產再採取「一刀切」式的調控政策;各地將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供求關係,同時全國中心城市仍不應無底線、無條件地放鬆限購,仍會以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保證合理購房需求作為調控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