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7月11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晉陞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陞上將軍銜的同志頒發命令狀。34名上將中「50後」占近8成。
據環球人物報道,其中,「40後」 8人,「50後」 26人,此次晉陞的均為「50後」。這意味著「50後」將成為新時期掌舵中國軍隊的主力軍。
問:「50後」上將為什麼受關注?
答:在政界,「50後」省部級官員已經陸續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在軍界不同,「50後」上將正值年富力強,因為上將的晉陞需要較長的時間。
一般來說,從少尉到大校共有7級(6次晉陞),按照4年一次晉陞就需要24年(不包括提前晉職晉銜)。從大校晉陞少將則不受時間限制,根據職務設置的情況而定。從少將再到上將,晉陞的時間就更不確定了,根據履行相應職務時間的長短而定,一般需要10—15年左右,當然也有更短或更長的。例如,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的將軍中,最短的6年後就晉陞上將了,最長的18年後才晉陞上將。
統計表明,從大校到上將,一般得經歷20年左右。由此可見,如果一名青年20歲成為少尉,在不提前晉職晉銜的情況下,需要44年才能晉陞為上將,而此時他已經64歲。目前我國「50後」上將都是1950年到1954年間出生,年齡在60-64歲之間,正可謂名副其實的「年輕派」。
問:上將是我國目前軍銜金字塔的塔尖嗎?
答:對,上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軍銜中的最高級別。
1955年2月8日出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首次確認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將官設置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將為將官中的第二個級別。但1965年5月22日,又出台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
直到1988年7月1日出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恢復了軍銜制度,並且把上將分為一級上將和上將兩個級別,但一級上將空缺未授予。1994年5月12日公佈的修改條例,不再設一級上將,軍銜設3等10級,即包括上將、中將、少將的將官;包括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校官;包括上尉、中尉、少尉的尉官。
上將軍銜根據不同兵種分為:陸軍上將、海軍上將、空軍上將。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一般授予陸軍上將軍銜。同時,陸軍上將還是正大軍區職軍官——即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政委、總裝備部部長、總裝備部政委、大軍區司令員、大軍區政委等的主要軍銜。我國現役陸軍上將有24位。
海軍上將為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一般只授予海軍司令員、海軍政委。現役海軍上將有3位。
空軍上將為空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一般只授予空軍司令員、空軍政委。現役空軍上將有5位。
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也是正大軍區級單位,軍事科學院院長、政委,國防大學校長、政委也可以授予上將軍銜。他們的上將軍銜不受軍種限制,陸、海、空上將均可任職。
1995年7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武警部隊總部升格為正大軍區級。因此,武警上將成為正大軍區職警官的主要警銜,一般授予武警部隊司令員、武警部隊政委。現役武警上將有2位。
問:晉陞上將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答:上將可以由正大軍區職將領「選升」。所以,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不擔任中央軍委委員的總後勤部、總裝備部、海軍、空軍、二炮、武警部隊的主官,大軍區的司令員、政委,軍事科學院的院長、政委,國防大學的校長、政委,兼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主任的總裝備部副部長,都有機會躋身上將。當然,他們一般得滿足擔任正大軍區職兩年、晉陞中將滿4年的條件。
此外,凡是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的,都隨職務陞遷而晉陞上將軍銜。中央軍委委員包括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和四總部的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總後勤部部長、總裝備部部長以及各軍種司令員等。如果有中將出任了中央軍委委員,那就會晉陞上將軍銜。
問:哪種軍官最容易晉陞上將?
答:當然是具有實戰經驗,跨大軍區、軍兵種和總部機關交流的軍事和政治主官。多數上將具有指揮基本戰役軍團的經歷。所謂「戰役軍團」一般指集團軍。集團軍指揮員是關鍵性崗位,解放軍從1988年開始晉陞的152名上將,除個別非行伍出身和少數科研技術幹部以外,大多數人從士兵起步,具有班、排、連、營、團、師等各級主官經歷。在集團軍和相當於集團軍的特種部隊領率機關擔任過軍政指揮員的有110人,占72%。其中包括集團軍軍長34人,集團軍政委37人,海軍艦隊或軍級基地、軍區空軍或軍級作戰部隊、第二炮兵戰略基地的軍政一把手39人。
問:新中國共有多少位上將?
答:自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和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已有208位高級軍官警官獲上將軍銜警銜。其中,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佈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之後在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別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將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授予洪學智等17人上將軍銜,洪學智也是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在江澤民主席任內,一共8次晉陞上將,共79人;在胡錦濤主席任內,一共9次晉陞上將,共45人。在習近平主席任內,已經有三次晉陞上將,共11人。
問:上將軍銜是永久性、終身制的嗎?上將享有哪些待遇?
答:對軍人來說,軍銜的設置是一種激勵。解放軍的軍銜制度屬永久軍銜性質。依據規定,軍銜是軍官終身的光榮稱號,非因犯罪經法院判決,不得剝奪。一旦軍官犯了錯誤,軍銜降級可以作為一種懲戒。
一般來說,解放軍軍官的工資分為幾個部分:基礎工資、兵齡津貼、軍銜津貼、職務津貼、地區津貼,以及其他不同的福利津貼。所以,每位上將的實際工資都不一樣。退役後,上將不再享受職務津貼和各單位發放的福利津貼,但軍銜保持不變,重大軍事活動和節假日依然可以身穿上將軍服出席。退役上將的待遇標準會發生變化,如警衛級別降低、生活秘書保留、工作秘書取消等,但其他禮遇不變。
許其亮,駕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
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許其亮出身空軍,在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成名很早,成長迅速。2007年7月,許其亮晉陞為空軍上將軍銜。
出身農家的「最優秀飛行員」
1950年3月,許其亮出生在山東省臨朐縣,16歲時在就讀的臨朐四中參軍。入伍後,許其亮曾在空軍第五航空學校學習飛行。1984年,許其亮任空軍第4軍的副軍長,1991年6月,晉陞少將軍銜,1994年,任空軍參謀長。1996年,許其亮晉陞空軍中將軍銜,1999年,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兼瀋陽軍區空軍司令。2004年,54歲的許其亮升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成為了第一位進入解放軍指揮決策中心的空軍將領。2007年,許其亮出任空軍司令員,並在同年晉陞空軍上將軍銜。2012年,許其亮開始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許其亮的連續擢升一度引起了外界對他出身的猜測,早年甚至有傳言說,他是開國元勳許世友之子。但許世友是河南信陽人,這種傳言很快不攻自破。後來,又有刊物稱許其亮是原空軍副政委許樂夫之子,稱他是「空軍世家皆將軍」。後來這一消息也被證明是訛傳,該刊物還專門登文道歉:「經證實,空軍司令員許其亮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與空軍原副政委許樂夫無任何親屬關係。」
許其亮是地道的農民的兒子。臨朐四中的一位校友曾說:「許家祖上世代都是農民,他高中考上飛行學校,在當時也很正常。」雖然許其亮在部隊提升很快,但可謂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扎扎實實。在他曾服役的空26師,一位軍官說:「許其亮曾是空軍最優秀的飛行員,當年鄧小平閱兵時,他駕駛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
除了技術過硬,許其亮在軍中的口碑也不錯。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曾稱許其亮是「軍中奇才」,不僅有政治頭腦,而且胸懷「寬闊如海」。
性情溫和的「狼首領」
治軍嚴格是許其亮的另一個特點。他經常以「即將奔赴戰場」的狀態要求部隊。出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之後,許其亮遇到過一次重大考驗——擔任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演的中方總導演。這是中國空軍將領第一次出國指揮部隊,擔任聯合演習的總指揮。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非常重視這個「第一次」,親臨現場觀摩。在許其亮的指揮下,中方參演部隊順利地完成了演習任務,一位俄羅斯記者感歎道:「中國軍隊是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鐵軍。」
許其亮對軍官作風的要求同樣嚴格。一位空軍軍官說,許其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由狼作為首領的羊群,必定勝過有由羊做首領的狼群。」2008年元旦前夕,許其亮著手主抓空軍幹部的作風建設,制訂了一系列軍官請客、會客的具體要求。隨後,空軍機關又頒布了10項禁酒令,嚴禁軍官聚眾酗酒。許其亮還曾說過:「大家都不想跑官買官,不排除有人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我們要保持警惕,萬一明天上了戰場,不要說讓這些人衝鋒陷陣,只怕你要時刻提防這些人在背後打你的黑槍!」
這位「狼首領」其實對下屬也頗為關心。一位曾經在許其亮部隊服役的士兵說:「我到今天都記得他當師長時,給我們開大會總要講的第一句話:『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在平時,他經常和我們戰士一起打籃球,部隊的人都非常敬重他。」
親臨抗震救災一線
空軍因反應快速,在搶險救災中是一支重要力量。許其亮有過數次在搶險救災中挑重任的經歷。
2008年,我國南方爆發罕見雪災,空軍承擔了緊急空運物資的任務。面對複雜的氣象條件,時任空軍司令的許其亮坐鎮一線指揮,從飛機使用到機組人員選派,他都和有關部門一起研究。1月29日深夜,他還和空軍政委鄧昌友一道,專門前往空軍航空兵某師指揮任務部署並做了戰鬥動員。
幾個月後,汶川又發生特大地震。在橋斷路陷、河流阻塞的情況下,救援隊伍無法快速進入,被困群眾危在旦夕。許其亮迅速與正在外地檢查工作的鄧昌友通了電話,並召開了緊急會議,對空軍參與抗震救災作了詳細的部署:身在災區的成都軍區空軍立即派出3000名官兵趕赴都江堰、彭州方向實施救援;空降兵某部12000名官兵緊急集結登機,飛赴成都,馳援災區;空軍各直升機部隊、高空偵察部隊、航測部隊,立刻從各自駐地緊急起飛,直奔抗震救災第一線……
據報道,當時,在空軍指揮所的中心指揮大廳裡,作戰、通信、雷達、氣象、後勤等各路人馬各司其職,緊張地開展工作,許其亮則坐在正中的指揮員位置上緊盯大屏幕,發出一道道指令。在他組織下,空軍很快制定了《抗震救災空中管制規定》,新辟並對外開放了成都地區4條航線,開放全國所有29條臨時航線,臨時對外開放西安和重慶的兩條國內航線;成都軍區停止所有軍事飛行訓練,釋放空域;對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的飛行簡化審批手續,加大空中飛行監控力度,確保飛行安全。
當時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細節:在汶川小木嶺,戰士們經過三天兩夜的連續奮戰,將被困的756名礦工成功救出。許其亮得知後,到達小木嶺營救現場,看望執行任務的官兵,嘉許他們說:「你們冒著隨時可能受傷、犧牲的危險,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把更大的威脅留給自己,前有上甘嶺戰鬥作風和黃繼光獻身精神,今有小木嶺精神。你們要繼續發揚、再接再厲!」
兩年後的青海玉樹地震中,空軍再一次啟動應急機制,贏得了與時間和死神的賽跑。
2012年,許其亮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他的工作重心從空軍建設轉移到了全局性軍事戰略上來,並對軍內反腐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今年以來,許其亮兩次公開指出,
要積極推進軍隊反腐敗體制的改革創新,並要求軍委巡視組對發現的問題盡快移交、嚴肅認真查處。他還要求盯緊幹部選拔、工程建設、物資採購等腐敗多發領域。
除許其亮外,2007年至2008年晉陞的其他3位現役上將都是「40後」,他們也都是中央軍委委員。
范長龍
1947年5月出生,遼寧丹東人,1969年入伍。1969年至2000年,歷任第16軍炮兵團戰士、指揮排長、政治處組織股幹事、連政治指導員、團長,第16集團軍參謀長、軍長等職。2000年任瀋陽軍區參謀長,2003年任總參謀長助理,2004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2008年晉陞上將軍銜。2012年起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吳勝利
1945年8月出生,河北吳橋人,1964年入伍,曾任海軍驅逐艦、護衛艦艦長等職。2006年出任海軍司令員,2007年晉陞海軍上將軍銜,現為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
常萬全
1949年1月出生,河南南陽人,1968年入伍,曾任第21集團軍61師師長、瀋陽軍區司令員等職。2007年任總裝備部部長,並於當年11月晉陞上將軍銜。2012年起任中央軍委委員,2013年兼任國防部部長。
劉源,中南海裡長大的將軍
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人生經歷可謂相當豐富:作為原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兒子,他年僅17歲就加入了上山下鄉的隊伍,37歲時,成了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此後他從政界轉入軍界,先後在武警部隊和解放軍任職。2009年7月,劉源晉陞上將軍銜。
1951年,劉源出生在北京,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中南海度過的。他從小就對軍營生活很嚮往,於是「今天一個叔叔刻把槍,明天一個叔叔做柄刀」送給他,他就整天在院子裡「衝呀殺呀」。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後的一天,有人給4歲的劉源畫了副肩章,用針別在他肩上。這正好被路過的楊尚昆看到,就拉著他的手走到了正在說話的朱德、彭德懷、陳毅三位元帥和鄧小平中間。楊尚昆說:「看看咱們未來的將軍。」劉源站在幾位久經戰火的長輩中間,得意洋洋。結果陳毅發現了肩章上的玄機:「嗯?還有字吶——『芝麻醬』!」在場的人頓時笑成一片。
13歲那年暑假,劉源終於如願以償,在中南海警衛部隊當上了一名列兵。此後連續3年的暑假,劉源都是在部隊度過的,並且取得了長足進步,晉陞為上等兵,獲得了「特等射手」「五好戰士」等稱號。1966年,他還被選進國旗護衛隊,參加國慶閱兵儀式。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劉少奇受到了錯誤批判,並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家人也受到衝擊。
1968年,毛主席發出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17歲的劉源報了名:「我當時處於一種半麻痺狀態,周圍的一切對我都無所謂,說不定偏遠的鄉村倒能讓我躲開喧囂狂暴的環境與無法忍受的壓力。」就這樣,劉源來到了山西省山陰縣的白坊村,開始了7年的農村勞作生活。
第一次到農村的劉源並不怕苦。他白天賣力幹活,晚上學習到深夜,還自學了針灸,時常給農民看病。這期間,他對父親那句「中國人民是最可愛的人民」有了切身體會。晨光熹微,他發現單薄的被子上加了老鄉的大衣;中秋月下,農民們塞給他幾個月餅和雞蛋;一位老紅軍拍著他的肩膀說:「要是你爸爸的好種,就要活下去,刀擱脖子上也別顫」……
1975年,在周恩來的過問下,劉源回到北京。「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劉源收到了北京師範學院(現北京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大學畢業後,劉源選擇再回農村。因為那段最艱難的時光裡,是樸實善良的農民幫助了他。劉源覺得自己欠農民的,回農村是他的一個願望。1982年,劉源到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公社報到。此後,劉源從公社的「第十七把手」做起,當過鄉長、副縣長、縣長,1986年當選鄭州市副市長。
由於工作突出,1988年,在河南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劉源當選河南省副省長,成了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其實候選人名單中本沒有劉源,但100多名人大代表聯合提名增補他做候選人。代表們說:「既然尊重選舉人的意志,那我們要選劉源!」劉源並不迴避自己的家庭背景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代表們之所以選我,算是把對父親的思念轉移到我身上了。」在他看來,家庭給自己帶來的挫折和機會,自己都無法選擇,只能以平常心對待挫折,以「為公」之心使用機會。
1991年,楊尚昆對劉源提到,鄧小平幾次講過地方與軍隊的幹部要相互交流。1992年,劉源就接到中央命令,從河南省副省長調任武警水電指揮部的政委,並被授予少將警銜。他孩提時代「當將軍」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8年後,劉源晉陞中將警銜。
2005年,劉源出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2010年7月,軍事科學院舉行授銜儀式,政委劉源為同樣任職於此的毛新宇頒發時任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發的少將軍銜命令狀。劉少奇的兒子為毛澤東的嫡孫主持授銜,這則新聞無疑很有「爆炸性」。劉源直言不諱地說:「毛澤東、劉少奇同為一批革命領袖、一對老戰友,一生幾十年,他們最輝煌的成功,共有相生;各自最痛心的悲劇,同在相離。我們評價古今,總需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否則只能顯出我輩的苛刻、偏執,甚至是淺薄、無知。」
2011年,劉源出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
從小深受老一輩革命家影響的劉源對軍隊的腐敗問題深惡痛絕。據報道,2012年春節前夕,劉源對600多名總後勤部高級軍官發出警告,「腐敗已經涉及到共產黨和解放軍的生死存亡,我寧死也不會放手」,「無論一個人的職位有多高,後台有多硬,我都不會善罷甘休」。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上,劉源再次表示,「我即使丟官也要與腐敗鬥爭到底」。
2009年晉陞的現役上將還有兩位「40後」,一位是來自空軍的馬曉天,一位是後來調往二炮的張海陽。
馬曉天
1949年8月出生,河南鞏義人,1965年入伍,飛行員出身。2003年任空軍副司令員,2006年任國防大學校長,2009年晉陞空軍上將軍銜。2012年起任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
張海陽
1949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1969年入伍,長期從事政治工作。2005年任成都軍區政委、黨委書記。2009年晉陞上將軍銜,並於同年出任第二炮兵部隊政委、黨委書記。
房峰輝、張陽曾是老搭檔
2013年3月,房峰輝上將(右)和張陽上將(中)在全國兩會上。
房峰輝,名副其實的「老參謀」
總參謀長房峰輝在回顧自己的軍旅往事時,曾說過一段話:「回想我當團長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我所在的部隊裝備類型比較少,技術含量比較低,部隊還沒有完全脫離騾馬化;當師長時,部隊裝備的類型比較全了,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指揮自動化手段也開始運用,部隊基本實現了摩托化;當軍長時,部隊已經有了先進的自行火炮、裝甲車輛,以及較為先進的指揮自動化系統,逐步向機械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他感慨自己「經歷了騾馬化、摩托化、半機械化到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過程」。由此可見,他是從基層一步步陞遷上來的上將。
在房峰輝的基層經歷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干參謀工作。他1951年4月出生於陝西彬縣,畢業於國防大學國防研究系戰略指揮專業。1968年入伍後,長期在新疆地區服役,先後當過作訓參謀、團參謀長、師參謀長、新疆軍區副參謀長等。
1998年,房峰輝晉陞少將軍銜,1999年成為第21集團軍軍長。這是他軍旅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此後4年多集團軍軍長職務的歷練,豐富了他從全局角度指揮帶領部隊的經驗。
2003年12月,房峰輝又邁上一個新台階,接受跨大軍區歷練,擔任廣州軍區參謀長,成為大軍區的副職將領。2005年,房峰輝晉陞中將軍銜。兩年後,年僅56歲的房峰輝升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成為當時七大軍區司令員中最年輕的一位。2009年,房峰輝成為國慶60週年閱兵的總指揮。2010年7月,房峰輝晉陞上將軍銜,2012年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長,並成為中央軍委委員。
鮮為人知的是,房峰輝還是個多才多藝的將軍,無線電和電腦軟件是他的專長。早在擔任第21集團軍軍長時,《解放軍報》就報道他是個電子發燒友,訂閱《無線電》雜誌已有20多年,後來又訂閱了《電腦世界》。據說,他最大的樂趣就是鑽進電腦房,研究開發軍事指揮的新軟件。
張陽,長期擔任政治主官
總政治部主任張陽和房峰輝曾是廣州軍區的老搭檔。房峰輝2003年至2007年擔任廣州軍區參謀長,張陽則於2004年至2007年擔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兩人在同一個班子中工作了4年。現在,他們又分別執掌總參、總政兩大部門。
張陽出生於1951年,河北武強人,1968年入伍,從此幾乎都在政工系統服役,歷任基層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炮兵一師副政委、第42集團軍師政委、集團軍政委。擔任第42集團軍政委時,張陽在改制換裝和人才培養方面傾注了很多心血。2003年4月,總參謀部發佈命令,廣州軍區某摩托化步兵師改編為機械化步兵師。這意味著,營房庫房設施要改建,訓練場地要重新規劃,還有最重要的人才培養要跟上。該師主體是傳統步兵出身,多數人對機械化裝備比較陌生,張陽和第42集團軍軍長劉粵軍到該師現場辦公,確定把人才培養作為改制換裝的首要任務來抓,叫響了「寧可讓人才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才」的口號。
2007年9月,張陽首度出任大軍區正職,擔任廣州軍區政委。2008年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席捲南方,張陽率部隊救災。當時,粵北地區災情格外嚴重,張陽和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章沁生召開會議研究支援地方抗雪救災工作的預案和方案,隨後又連續簽發兩份特急電報,命令沿線部隊立即出動,積極配合地方抗雪救災。隨著災情的不斷擴大,張陽也親赴第一線指揮,他與章沁生一起頂風冒雪,到韶關市乳源縣境內險要地段查看災情,現場指揮搶險。
從2010年開始,當年的新晉上將中「50後」不再是獨苗。這一年,除房峰輝和張陽外,還有一位「50後」和兩位「40後」現役上將。
李安東
1946年7月出生,陝西西安人,1965年參軍。2000年起,任總裝備部副部長、黨委委員,2008年起,兼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主任。2010年7月晉陞上將軍銜。
劉成軍
1950年出生,山東成武人。2003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2004年任空軍副司令員。2007年起任軍事科學院院長,2010年7月晉陞空軍上將軍銜。
趙克石
1947年11月出生,河北高陽人,1968年參軍。2004年6月任南京軍區參謀長,2007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2010年7月晉陞上將軍銜。2012年任總後勤部部長,並於同年出任中央軍委委員。
張又俠,一戰成名
2012年12月,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上將會見澳大利亞國防部長赫爾利上將。
在現役上將中,張又俠是很顯眼的一位。他出身將門,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經歷了成都、北京、瀋陽等多個軍區的歷練,參與過「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演,是一顆歷練豐富、資歷完整的將星。
張又俠的父親張宗遜是「開國上將」之一,兩代人成就了解放軍「父子上將」的佳話。
張宗遜1908年出生於陝西渭南,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秋收起義、長征、百團大戰、大生產運動中都留下了張宗遜的身影。解放戰爭時期,張宗遜曾任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協助彭德懷指揮了扶眉、蘭州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可謂戰功赫赫。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過軍委訓練總監察部副部長、總參軍校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至1978年,張宗遜曾擔任總後勤部部長。當時解放軍還沒有總裝備部的建制,軍械裝備工作主要由總後勤部承擔。因此,當2012年張又俠出任總裝備部部長後,又為解放軍增加了一段「子承父業」的記錄。
張又俠生於1950年,從小就深受部隊文化的熏陶。他18歲參軍,大多數時間在指揮和戰鬥的一線度過,從戰士、班長幹起,當過排長、連長、團長、師長、軍長,最終做到了軍區司令員、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陞遷的腳步很扎實,卻又非常有個性。當年他所在軍的首長就曾直言:「誰給他當政治搭檔,都得變成擺設。」也正是這種極為自信的性格,使得張又俠在戰場上屢建奇功。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26歲的張又俠正擔任第14軍40師118團的連長,隨部隊駐守在雲南,很快就奉命開赴前線。他膽大心細,不僅作戰積極主動,敢啃硬骨頭,而且主意也多。
在攻打一個敵人陣地時,上級下了死命令:限期拿下陣地,為後續部隊打通道路。不過,越軍的陣地在山上,而且嚴陣以待,解放軍攻了幾次都沒成功,傷亡也很大。危急關頭,張又俠建議團長繞到越軍陣地背後,發動突襲。有人提出,從地圖上看沒有路能繞到陣地背後,而且都是原始森林。張又俠則辯論道,他曾聽劉伯承跟父親說過一句「有山就有梁」。所以,他要求團長給自己一個營的兵力試試。當時形勢緊迫,上級答應了張又俠的請求,讓他帶一個營共計4個連的兵力穿越密林。最終,只有1個連成功穿越密林,在陣地背面突然發起攻擊,越軍做夢也沒想到解放軍竟然繞到了背後,一時間被打懵了。就在這時,團裡其他軍力從正面也發起了攻擊,一舉拿下了陣地。張又俠因為這次戰鬥被提升為團長。
1984年,中越邊境烽煙再起,張又俠以第14軍40師119團團長的身份又一次開赴前線,投入老山戰役,並且在攻防兩面都有出色的表現。當時,他制定了「經過炮擊後,步兵開始攻擊,40分鐘拿下主陣地」的進攻計劃。這份計劃是「文化大革命」後第一個完整的步炮協同計劃。經過激烈戰鬥,張又俠率部順利奪下陣地。越軍隨後展開反撲,張又俠率團堅守,成功擊退了越軍為期3天的反攻。越軍3天陣亡3000餘人。
張又俠此後升任40師的副師長、師長。他的膽大自信依然如故,給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寫過一份報告,闡述了建立一支藍色海豹突擊隊的想法,以便對入侵中國南海的外軍大型軍艦發動突襲,還自薦為這支突擊隊的首任軍事長官。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張又俠晉陞的速度加快:90年代中後期,升任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副軍長,並在1997年晉陞少將軍銜;2000年升任第13集團軍軍長,2005年升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7年7月晉陞為中將軍銜,兩個月後升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在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任上歷練未滿兩年,就被提升到大軍區正職的瀋陽軍區司令員,這充分顯示了中央軍委對他的肯定。
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後,張又俠在「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演中承擔了陪同指揮的任務。這種與外軍聯合軍演中的工作歷練,對高級軍官是非常寶貴的經歷。
2011年7月,張又俠晉陞上將軍銜。2012年10月,張又俠出任總裝備部部長,當年11月成為中央軍委委員。
在2011年晉陞的現役上將中,有4位「50後」以及最後一位新晉的現役「40後」上將劉曉江。
孫建國
1952年2月出生,河北吳橋人,1968年參軍。歷任海軍潛艇基地副司令員、海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總參謀部總參謀長助理等職。從2009年起,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2011年7月晉陞海軍上將軍銜。
侯樹森
1950年出生,遼寧阜蒙人,畢業於吉林大學。曾任解放軍汽車第15團團長、第23集團軍副軍長等職。2005年出任瀋陽軍區參謀長,2009年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2011年晉陞上將軍銜。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軍隊的作風問題。
賈廷安
1952年出生,河南葉縣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畢業,1972年參加工作,1982年被分配至電子工業部工作,1988年任上海市委辦公廳副主任。之後歷任中央軍委主席秘書、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等職。2005年晉陞為中將軍銜,2011年晉陞為上將軍銜。現為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
劉曉江
1949年出生,江西吉安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68年參加工作,曾在陝西省西鄉縣豐寧公社插隊。1970年入伍,歷任鐵道兵戰士、排長、海軍司令部辦公室第一秘書處副處長、海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93年晉陞少將軍銜,2002年晉陞海軍中將軍銜,2008年任海軍政委,2011年晉陞為海軍上將軍銜。
劉亞洲,「小秀才」成了「死硬派」
2014 年7 月,劉亞洲上將(左四)參加電視文獻片《甲午甲午》的首映儀式。
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或許是被人們談論最多的現役上將之一:「紅色後代」的身份,熱銷的著作,唯美的愛情,還有數次直言引起的關注。
劉亞洲的父親劉建德是1939年參加革命的老八路,曾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1952年,劉亞洲出生在浙江寧波,自小隨父母輾轉各地,深受父輩影響,注重節儉:「雖然一兩酒喝不倒紅旗,一頓飯吃不垮江山。但是浪費太嚴重的話,積少成多,就難說了。」1968年他被父親送進部隊,從最基層連隊開始了軍旅生涯。
劉亞洲從小就愛寫作,在連隊經常寫詩作文,被戰友稱為「小秀才」,還當上了團裡的報道員。入伍4年後,劉亞洲到武漢大學學習。雖然專業是英語,他依然熱衷於文學,創作出不少「手抄本」在同學中傳閱。在武漢大學,劉亞洲還遇到了後來的妻子——李先念的女兒李小林。其實,劉亞洲和李小林早就相識,兩人在大學校園裡重逢,又對文學有共同的愛好,很快擦出愛情的火花。劉亞洲回憶說:「在武漢大學遇見她時,我已明白,這樁天定的婚姻是躲不掉了。」有一次深夜,劉亞洲獨自一人在宿舍的平台上徘徊,突然感到李小林就在附近。他向著黑黝黝的樹叢走去,裡面果然有個人。他連半點猶豫都沒有就把那個人拉了過來,一看果然是李小林。1979年兩人結為夫妻,從此相濡以沫。
1975年,劉亞洲從武漢大學畢業,在民航北京管理局工作一段時間後,轉入空軍部隊,成為一位多產的部隊作家,《短劍·忠魂》《秦時月》等都是其早期的作品,1984年他還當上了中國作協的理事。後來,劉亞洲先後擔任過中央軍委辦公廳政治部幹事、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政治部副政委等職,並且一直沒有放棄寫作。
劉亞洲是作家,更是個軍人。他個性鮮明、敢說真話,發表的觀點經常會引起學術界和輿論界的爭論。1972年在武漢大學的一次政治課上,老師講:「美國是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劉亞洲穿著一身軍裝就站起來反駁:「老師,我覺得你說得不對,美國雖然不像中國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但也不是什麼夕陽,而是正午的太陽。」老師被劉亞洲氣白了臉,結結巴巴地說:「你這個同學,怎麼敢說這話!」
成為軍隊高級將領後,劉亞洲的觀點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也引來了更多的非議。有好事者整理的《劉亞洲戰略文集》雖在軍中廣為流傳,但至今沒有正式出版。
自由主義學者認為他是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左派則認為「其信念原來就是民主選舉,身為高級將領,不惜拋棄職責為人家當起了宣傳員」。他寫的《大國策》面世後,很多人批評他過度推崇美國,他被扣上「親美派」的帽子。劉亞洲卻很坦然:「我只是有點鋒芒而已,很多人把鋒芒藏起來,我不藏。說我親美的人,其實沒讀懂我,反而是美國人真正讀懂了我。美國人一直很注意我,當年對我也不錯,數次邀請我赴美訪問、學習,很下功夫。但最近他們讀了我的著作後,知道我骨子裡是個徹頭徹尾的愛國者。美國中央情報局列了我國黨政軍幹部的黑名單,名單上都是堅決反美、不可能被和平演變的『死硬』共產黨員。我的名字赫然在列。」
2009年9月,劉亞洲出任國防大學政委;2012年7月,劉亞洲晉陞空軍上將軍銜。
2012年是晉陞現役上將最多的一年,除劉亞洲外還有6位,他們都是「50後」。其中還有兩位武警上將。
杜金才
杜金才1952年出生,河北景縣人,入伍後曾長期在新疆軍區服役。2009年任總政治部副主任,2012年7月晉陞上將軍銜,同年11月起,杜金才任中紀委副書記、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委書記、總政治部黨委副書記。
王建平
在現役上將中,王建平是僅有的兩名武警上將之一。他1953年出生,河北贊皇人,1969年入伍,歷任炮兵團長、武警西藏總隊總隊長。2006年任武警參謀長,2009年任武警部隊副司令員,同年12月升任武警部隊司令員。2012年7月晉陞武警上將警銜。
杜恆巖
1951年7月出生,遼寧大連人,1969年入伍,在瀋陽軍區歷練多年,曾在珍寶島執行守備作戰任務。2010年任濟南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2012年7月晉陞上將軍銜。
田修思
1950年2月出生,河南孟州人。入伍後歷任炮兵戰士、師政委、第21集團軍政委等職。2009年任成都軍區政委、黨委書記,2012年7月晉陞空軍上將軍銜,同年10月任空軍政委。
許耀元
1952年12月出生,江蘇吳江人,1969年入伍,曾任某師政治部主任。1997年任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2007年任總政治部主任助理,2010年任武警部隊政委。2012年7月晉陞武警上將警銜。
魏鳳和
1954年2月出生,山東聊城人,1970年入伍,曾任第二炮兵部隊第54基地參謀長、第53基地司令員。2004年任第二炮兵部隊副參謀長,2006年升任參謀長。2010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2012年任第二炮兵部隊司令員,並於同年任中央軍委委員,11月晉陞上將軍銜。
劉福連,給「御林軍」當政委
2013 年7 月31 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晉陞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陞上將軍銜的同志頒發命令狀。前排為中央軍委委員,後排為2013 年晉陞的6 位上將。
北京衛戍區被外界稱為「御林軍」,其軍政主管,必然深得中央信任。如今擔任北京軍區政委的劉福連上將,曾在北京衛戍區任職多年,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
劉福連出生於1953年,安徽來安人,畢業於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1970年,17歲的劉福連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初擔任連隊文書。後來因為工作出色,被提拔為團政治處幹事,不久就成了連隊指導員。此後,劉福連歷任第2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職。
早在1988年,劉福連就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軍隊政治工作要講效益的觀點。他認為,過去由於受「要算政治賬,不要算經濟賬」「政治上的收穫是最大的收穫」等「左」的觀念影響,政治工作不注意講求效益,辦事情不計成本大小、速度快慢。這不僅造成了浪費,而且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影響政治工作的效果。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得確立政治工作的效益觀。效益越高,就越有威信,相反,效益越低,威信也越低。
2006年,劉福連被調往北京衛戍區,擔任政委。3年間,北京衛戍區經歷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黨的十七大召開、北京奧運會舉行、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國慶閱兵……在精心部署下,衛戍部隊沒有辜負中央領導的期望,確保了重要警衛目標的絕對安全。2009年,劉福連升任北京軍區政委、黨委書記。2013年7月晉陞為上將軍銜。
2013年晉陞的6位上將裡,出現了迄今為止現役上將中最年輕的一位——時年59歲的蔡英挺。
吳昌德
1952年出生,江西大餘人,曾任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深入高危的唐家山堰塞湖旁的高危鄉村,指揮救援。2011年起任總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7月晉陞為上將軍銜。
王洪堯
1951年11月出生,山東濟寧人,1969年入伍,從戰士逐漸成長為政工幹部。2003年任第54集團軍政委,2007年任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2010年任瀋陽軍區副政委,2011年起任總裝備部政委。2013年7月晉陞為上將軍銜。
孫思敬
1951年出生,山東青島人,1969年入伍,曾任總後勤部政治部辦公室秘書長。2001年晉陞為少將軍銜,2003年升任總後勤部政治部主任。2010年任軍事科學院政委,2013年7月晉陞上將軍銜。
蔡英挺
1954年4月生於福建泉州, 1970年入伍,歷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2011年,升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成為當時軍內最年輕的正大軍區將領。201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2013年7月晉陞為上將軍銜。
徐粉林
1953年7月出生,江蘇金壇人,1972年12月入伍。歷任第47集團軍參謀長、軍長,第21集團軍軍長等職,2002年晉陞少將軍銜。2007年任廣州軍區參謀長、黨委常委。2009年起任廣州軍區司令員,2013年7月晉陞為上將軍銜。
4位新上將,軍政主官各佔一半
2014 年7 月11 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晉陞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陞上將軍銜的同志頒發命令狀。前排為中央軍委委員,後排為2014 年晉陞的4 位上將。
今年晉陞的4位上將中,兩位是有豐富作戰指揮經驗的軍事主官,兩位是多年從事政治工作的政治主官。從年齡上看,4人均為「50後」,並且年齡相差僅1歲,延續了近年來軍隊高級將領年輕化的趨勢。
戚建國,為戰士的好母親含淚
現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的戚建國出生於1952年8月,山東文登人。1970年入伍後,戚建國歷任班長、排長、團作訓參謀、師作訓科參謀、營長,並參加過老山作戰,是一位參加過實戰的將軍。此後,戚建國又歷任團參謀長、師作訓科科長、某集團軍司令部作訓處處長、師長、軍長等職,並於2002年7月晉陞少將軍銜。2008年,任總參謀長助理,2010年7月晉陞中將軍銜,2012年起任副總參謀長。
戚建國為人謙和,關心戰士。1999年,「愛國擁軍好母親」嵇蓉珍來到兒子嵇琪所在部隊,守護身患重病的兒子。時任該部隊師長的戚建國到醫院探望他們母子。面對守護在兒子身邊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嵇蓉珍,戚建國問她有什麼困難和要求,嵇蓉珍說:「兒子的時光不多了,我什麼要求也沒有,只想陪伴在他身邊……」戚建國聽罷,含淚向嵇蓉珍行了一個軍禮。
王教成,堅持「訓戰一致」
現任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上將1952年生於浙江杭州。他17歲入伍,長期在南京軍區服役,經歷過野戰部隊、軍區機關等多個崗位的歷練。王教成曾歷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南京軍區三界訓練基地司令員、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等職位,2007年12月升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9年7月,王教成晉陞中將軍銜。
2012年12月,王教成跨大軍區交流來到瀋陽軍區並升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就在晉陞上將軍銜前夕,他接受採訪時說,「武欲勝其敵,必先練其兵」,我軍必須進行實戰化訓練,通俗地講就是「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其核心是堅持「訓戰一致」,把實戰要求貫穿到軍事訓練各領域、全過程。
褚益民,多次為優秀戰士撰文
現任瀋陽軍區政委褚益民1953年出生,江蘇如皋人。褚益民曾長期在蘭州軍區服役,歷任第47集團軍141師政治部主任,第47集團軍政委等職。2010年起,褚益民任瀋陽軍區政委。
作為政工幹部,褚益民曾多次為優秀戰士撰文。2009年8月,黑龍江省軍區蒙古族士官邰忠利,為救落水群眾犧牲。褚益民與張又俠為邰忠利在《求是》雜誌上撰文,讚揚他是一名優秀的少數民族戰士,表現出敢於擔當、英勇獻身的壯烈情懷。瀋陽軍區某部藏族戰士降巴克珠一家三代,先後4人參軍、7次榮立軍功。2013年,褚益民又與王教成聯合撰文,盛讚他們「精忠報國」。
魏亮,政工經驗豐富
現任廣州軍區政委魏亮1953年2月出生,江蘇高淳人。1996年至2009年,魏亮歷任第12集團軍師政治委員,第12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江西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位。2009年,魏亮調任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委員,並改授少將警銜。2010年,魏亮重回解放軍,任總政治部主任助理,並於同年晉陞為中將軍銜。2012年10月至今,擔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魏亮常年擔任政工幹部,並且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中均有從事政治工作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