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聶輝華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解決國企薪酬制度問題,關鍵是要釐清國企領導人的身份問題。對不同的國企領導應分類管理,實行不同的激勵機制。
據法制晚報報道,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國企高管的薪酬制度改革即將推行。「方案」制定過程中,人社部等部委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50歲以上國企高管有九成不願放棄行政級別,變身體制外,獲取更高報酬。
聶輝華認為,這是因為國企高管從計劃經濟開始就是被當做官員來管理的。作為官員,陞遷是第一要務,大部分的國企領導都想往行政崗位上走。
現行體制下,國企領導既有較高行政級別,又拿著優厚的市場化薪酬。這種權力和金錢相結合的格局導致了國企領導人身份錯位,官員不像官員,經理人不像經理人,更易有腐敗機會,且難以對其有效監督。
為消除國企領導身份扭曲易導致的腐敗,必須對國企領導的身份進行明確定位。聶輝華說,國企控制了國民經濟命脈,目前國企負責人仍宜保留公務員身份。但是,為了切斷國企負責人的利益輸送鏈條,避免其憑借市場化報酬導致經濟犯罪,應將國企負責人的行政級別與市場化薪酬分離。
國企要面對市場,其領導人員應主要採取市場化激勵方式,這也符合「政企分開」的現代企業制度規定。在沒有行政級別的情況下,國務院國資委能更有效地監督和管理國企領導幹部的調任。
所以,國企領導中的其他一般幹部,可以全部轉為標準的職業經理人,參照市場體系進行激勵,但是不能保留行政級別,也不能再通過「調動」直接流回黨政機關的公務員序列。
少數即將退休的國企負責人:可保留其市場化薪酬,但不再保留其行政級別,也不能再通過任何渠道流回黨政機關,以避免身份錯位。
新任國企負責人:一律根據其行政級別領取公務員工資,完全當做國家公務員來管理,他們不能從企業獲取任何經濟報酬。
國企其他領導人員(如副董事長、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總經濟師和總會計師):不再保留行政級別,可以從企業獲取市場化薪酬。如少數人員仍願保留行政級別,可逐步調任到黨政機關,並逐步取消市場化待遇。
在任的國企負責人(「一把手」和「二把手」):保留其行政級別,市場化待遇每年遞減三分之一,3年後與同級別公務員相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