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拍蒼蠅不易,打老虎更難,但破除官場的場域效應,更需要均勻持久地保持尋蠅打虎的力度,並迅速跟進文化建設,形成再立規矩的聲勢。」
據京華時報報道,安徽省高院近期對已爭議兩年之久的蕭縣原縣委書記毋保良案做出終審裁定,毋本人以受賄罪獲無期徒刑,蕭縣80多名「送禮幹部」被免職。
如果僅在私下裡議論,不做公共場合發言,大概很多旁觀者都會覺得毋保良和這80多名幹部有點「委屈」。作為受賄者,毋保良收錢有遵從當地風氣、「方便開展工作」的原因,也曾通過把賄賂變成公務開支的方式進行自我救贖;作為行賄者,這80多名幹部中小部分是在進行權錢交易,大部分還是在遵從一種「聯絡感情、處好關係」的官場習慣。前者和後者均稱送禮風讓人「無奈」、「糾結」、有壓力,卻又以自己的行為助推了這種風氣的盛行,這令人憤怒,卻也唏噓。
厭惡潛規則但又服膺潛規則,因潛規則受損但又要通過潛規則止損,這種官場生態恐怕不僅見於蕭縣一地。坦率地說,無論地域,在體制內工作的基層幹部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送禮文化的壓力。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送禮並非是要買官賣官、贖買腐敗,甚至沒有具體的目標所指,而僅僅是為了站隊、示好、表態、繳納「投名狀」,宣示服從現有規則。彷彿這樣做了,就能尋找到群體成員間那種秘而不宣的認同感;而不這樣做,就會時時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在社會學上,此類反應被稱為場域效應:每一個人的行為均被發生行為的場域所影響,也繼續塑造著這種場域文化,在交流、互動、衝突中形成了一個群體的交往規則和行為模式。怕打破潛規則,「會暗中被孤立」的受賄者毋保良,擔心「大家都送,我不送不好」的蕭縣幹部們,正展現了場域效應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及業已成熟的行為模式的強韌。
腐敗要除惡務盡,受賄者也罪有應得,同樣,行賄即使無所求也可視作一種貪腐的「長線投資」。場域效應的存在,當然不能為行賄者與受賄者辯護,但卻做出了「反腐是場持久戰」的提醒。官場上的舊觀念、舊思想,已經變成了「文化」,形成了規矩,具有巨大的抗壓和回彈能力。如果反腐沒有持續性和力度,沒有再造制度、重塑文化的能力,潛規則就會迅速自我修復,消耗反腐成果,破壞人們在反腐上建立的信心和共識。
拍蒼蠅不易,打老虎更難,但破除官場的場域效應,更需要均勻持久地保持尋蠅打虎的力度,並迅速跟進文化建設,形成再立規矩的聲勢。既然,在收禮上糾結的蕭縣前縣委書記、被送禮風「吹」落馬的80名蕭縣幹部,僅是中國基層幹部群體的一個縮影,那麼這場案子最終「法不容情」的結果,也應該為服從和助長潛規則的官員們敲一聲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