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習近平執政700天:12個「習式熱詞」正改變中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1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到2014年10月16日,十八大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整整履職700天。

一個人起什麼名字,往往會打上時代的烙印。

同樣,每一個時代也總會湧現出不少帶有這個時代印跡的熱詞,映照出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到2014年10月16日,十八大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整整履職700天。

在這近兩年的履職時間裡,有一些詞語由無到有,有一些詞語由冷轉熱,還有一些詞語由不常見變得常見……

這些「習式熱詞」的背後,踐行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努力、堅守與自信。

選取了其中的12個「習式熱詞」,這些熱詞正在改變中國,共同構築一個中國夢。

這12個「習式熱詞」包括:

新常態、習大大、「點穴式」外交、民主生活會、紀念日;深改小組、國安委、京津冀一體化、媒體融合;主體責任、異地交流任職、「斷崖式」降級。

熱詞1:新常態

2014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說,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這是中央領導人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週期中的中國經濟。

這種經濟上的「新常態」被專家解讀為:要在尊重規律中順勢而為,不要動輒進行過度干預。

不過,「新常態」一詞適用的不僅僅是經濟領域。

8月13日,人民日報旗下公眾號「俠客島」發文稱:一種「習近平式」的新常態已經到來。

如何理解和適應這種新常態?「俠客島」認為並不玄妙,無非八個字:「不拘常例、不違常情。」

文章指出,以前大家覺得是「常例」的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奢侈消費、公款旅遊、迎來送往等,無不戴上「緊箍咒」,一些官員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文章稱,周永康和徐才厚這種級別的大老虎被拿下之時,大家應該能品味出其中的深意——20多年來,坊間流傳的「刑不上常委」的所謂「常例」,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眼中,這不過是個偽命題。

何為常情?就是千百年來老百姓心中最樸素的常識、常情、常理。

「俠客島」認為,以這種常情的思維去理解習近平的改革、反腐、外交等領域的思路,會發現這種「新常態」並不難理解,而且會抱有一種理所應當的期待。

「新常態」一詞也快速滲入地方主官的話語體系。

山西新任省委書記王儒林就曾在履新一周內,三提「新常態」。

9月1日,他在全省領導幹部大會上講話,明確提到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清醒認識當前『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徵,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兩天後的晉商大會,王儒林再次表示,要正確地認識當前形勢,適應經濟新常態,根本問題是要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調結構、轉方式。

同日,王儒林在山西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努力適應經濟新常態,抓住能源革命對山西發展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

熱詞2:習大大

9月10日是中國第30個教師節。

9月9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一線教師。

北師大教師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鄭國民教授當時正在給來自貴州的「國培」計劃學員上課,這些學員都是來自貴州農村的一線教師。

見到習近平來到課堂,來自貴州遵義的教師劉軼很激動,問習近平:我能不能叫你一聲習大大?習近平很親切地說:yes。

9月9日12時左右,習近平一行從英東樓出來後,離開了北師大,現場有不少學生在北師大小南門附近歡送習近平。

一位參加了歡送的北師大女生回憶:「感覺習大大的手厚厚的,手內似乎有老繭。」

對習近平,民間早已親切地稱其為「習大大」。

「習大大」的稱呼如此備受歡迎,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習近平是陝西富平人,陝西很多地方尊稱自己的父親或父親的同輩(族人)男性為「大大」,這表明對習近平的敬愛;二是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傳遞出來的親民形象為民眾所認可和稱道。

2013年10月中旬,一部名為《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的動畫短片突然走紅,中國的領導人首次以卡通形象在網絡上現身。短片引發熱傳,往往紛紛轉發稱「好萌」、「好可愛的領導人」。

「很萌,很親和」這一特徵亦能從習近平此後的言行中得到映證。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來到山東省臨沭縣曹莊鎮朱村王克昌家看望,王克昌老人說:「總書記講話我天天聽。」習近平對他這樣說:「請你批評指正。」

2014年1月27日,習近平來到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牧民瑪吉格家。臨別時,他用蒙語「巴雅爾太」同大家說再見。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對介紹生活垃圾處理情況的北京市市政管委負責人發問:「地溝油哪去了?沒有去搞麻辣燙吧?」

熱詞3:「點穴式」外交

「點穴式」外交,這種外交方式的特色頗似中國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的「點穴」手法,不僅務實,時間緊湊,而且內容豐富,成果豐碩。

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2月6日至8日赴俄羅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訪問結束時,外交部長王毅介紹了有關情況。

王毅說,習近平主席抵達俄羅斯後,馬不停蹄,連續工作,在短短43個小時裡出席了12場雙、多邊活動,隨即風塵僕僕回國。這種短、平、快的「點穴式」訪問開創了我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

據《新京報》9月9日的統計,十八大以來的20個月裡,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共出訪23次,到訪全球49個國家,與100多個國家領導人會面。這樣的頻率和密度,在中國外交史上較為罕見。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在最高領導人的帶動下,正在完成新的全球佈局。

自從去年3月份就任國家主席後,習近平在18個月的時間內出訪9次,平均每兩個月一次,到訪了26個不同國家,足跡踏遍亞、非、美、歐四大洲。

2014年8月21日,習近平在烏蘭巴托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會談。境外華文媒體關注此次習近平訪蒙,盛讚中國「點穴式」外交經略周邊,更靈活務實。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2日文章引述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張九桓的話說,作為東北亞重要的戰略地區和中國的北方鄰居,蒙古國值得去「點」,這再次體現中國對周邊的重視。

熱詞4:民主生活會

今年6月1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滿一週年。這項活動是十八大後,中央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而採取的重要舉措。

一年中,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首先進行的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像以省部級領導幹部為主。

2013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參加了河北省委常委民主生活會後,中央政治局其餘常委也分別前往各自聯繫點參加民主生活會。

民主生活會主要內容之一是查「四風」,手段是批評與自我批評。

河北省委的常委們都做了自我批評,之後又都進行了相互批評。河北省長張慶偉批評省委書記周本順,「我感到本順同志對發展速度、經濟總量指標看得還是比較重,這是個講面子、愛面子問題,很容易滋長形式主義」。周本順則批評張慶偉,「聽取意見不耐心,看似性格脾氣問題,實質是一種官僚架子。」

《新京報》盤點31個省份民主生活會後,歸納出省級常委們存在「文山會海、調研走樣、官本位思想、片面追求政績觀、滿足現狀、怕得罪人」等六大問題。其中,批評官本位思想、脫離群眾的有10多個省份。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批活動於2014年1月開始進行,2014年10月已宣告基本結束,這次活動更為貼近基層。

根據中央統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分別聯繫一個縣,習近平聯繫蘭考縣。

據新華社報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民主生活會在各級黨組織開花結果,不少「辣得讓人出汗紅臉」的批評話語成為提高班子凝聚力、解決問題、洗滌領導幹部思想靈魂的金言金句。

不過,新華社直言,也有個別民主生活會淪為多次綵排後的「完美話劇」。本該打開天窗說亮話的參會者遮遮掩掩,生怕「傷人害己」。

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說:「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批評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評誰就得罪誰,出現批評的人不敢批評,被批評的人也不願被批評,有的與其說是批評與自我批評,還不如說是表揚與自我表揚。」

讓「動真碰硬」在民主生活會中成為一種「新常態」,注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宣告結束之初,中央就再三耳提面命:實踐活動雖收尾,作風建設不停歇。

熱詞5:紀念日

今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歷史和現實共同為今年確定了一個主題:紀念。

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每年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這成為今年設立的第三個涉及國防安全領域的紀念日。

今年年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曾通過決定,分別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少將羅援認為,烈士紀念日紀念的是一個國家的民族魂。

「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羅援在接受專訪時說,「烈士」應當是一個包容性更強的界定,不僅包括共產黨英烈,還包括國民黨的抗戰英烈,以及民主黨派和所有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

紀念日設立之後,當天的紀念活動又會如何舉辦呢?

9月3日到來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為我們給出了一個答案,就是高規格。

這天,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類似今年這種普通年份,紀念規格之高,往年罕見。」抗日戰爭史專家蘇智良指出。

羅援認為,日本在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給我們民族造成重大災難,只有警鐘長鳴,才能使中日兩國都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今年7月,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中日甲午海戰120週年、「一戰」爆發100週年3場戰爭的紀念接踵而來,都在訴說同一個主題:毋忘歷史。

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中國在走向復興的路上,也始終記得回望不應被忘卻的紀念。

熱詞6:深改小組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

35年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同樣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歷史使命。

在這場被認為注定將決定中國未來十年走向的標誌性會議上,執政黨數百名政治精英通過了一份公報和「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其中一個「亮點」,就是在中央層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下簡稱「中央深改小組」)。按照全會決定的表述,改革領導小組有四大職能: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就中國改革的經驗和實際情況來看,要推進一攬子的包括政治、經濟、行政、社會、文化、生態和黨建、軍隊的總體改革,需要一個具有權威性的超越具體利益的超級機構來負責設計、協調和監督。

中央深改小組無疑是中國改革的「最頂層設計機構」。

它與成立於1982年的國家體改委有區別。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國家體改委曾一直擔負「改革中樞」的重任,被視為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機構。但國家體改委還局限在政府層面,只是國務院的一個組成部門。

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任組長。

中央深改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則、方針政策、總體方案;統一部署全國性重大改革;統籌協調處理全局性、長遠性、跨地區跨部門的重大改革問題;指導、推動、督促中央有關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組織落實。

中央深改小組下設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6個專項小組。

值得注意的是,在6個改革專項小組中,「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單列為一組。

「按常規來說,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既可以放在民主法制領域改革專項小組,也可以放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裡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王懷超曾表示,「但是這次是單列一組,突出了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在現階段的重要性。」

在中央深改小組成立後,各地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深改小組和專項小組,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正邁得堅實而穩重。

熱詞7:國安委

如果說中央深改小組是中共中央祭出的一把改革利劍,那麼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安委」)則是其安全之盾。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對國安委的官方表述是「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公報將其放在「創新社會治理」的段落裡,作為「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共安全」的體系成員。

今年4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安委主席習近平召開國安委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對既有的「大安全」與「綜合安全」等的超越和發展。習近平用80字總結「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

就國內而言,社會轉型期矛盾容易誘發各類群體性事件,敵對勢力趁機滲透顛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難度倍增。極端天氣、重大天災和重大疫情頻發,生態環境與公共安全形勢嚴峻。

就國際而言,大國綜合國力競爭水漲船高,圍繞地緣、經濟、軟實力、「全球公地」(網絡、海洋、太空、極地)等的戰略博弈更趨激烈。

4月9日,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文,解讀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由來和使命。作者姜魯鳴與王文華分別是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和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副教授。

文章指出,國安委成立,使我國擁有了應對國內外綜合安全和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頂層運作機制,能夠把對外的國家安全和對內的國家安全的各種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安全與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機統一,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機統一。

這也預示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國家安全戰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學化。

熱詞8:京津冀一體化

2014年夏天,當「京津冀」三個字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85歲的北京決策咨詢中心原主任鈕德明翻出了一篇文章——《是聯合圖強還是各自為戰?京津冀地區面臨的選擇》。

這是他在12年前發出的呼籲,發表在2002年的《首都經濟》刊物。在此之前,鈕德明關注京津冀區域研究已經超過20餘年。

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全國最早的區域協作組織——華北地區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成立,有關京津冀的思考就開始啟動。

記者瞭解到,此後30年,從「首都圈」到「環渤海經濟區」,再從「京津冀都市圈」變成「首都經濟圈」,討論和研究一直在進行,卻也總是在「紙上談兵」。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糾結30年的京津冀關係終於有了實質性突破。京津冀這塊改革試驗田甫一問世,便受到高規格關注。

2月26日,習近平鄭重提出,要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6月9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恆山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編製。

7月7日,北京、張家口聯手,正式入選2022年冬季奧運會申辦候選城市。

8月8日,《人民日報》開闢「京津冀協同發展專欄」。三地的書記(市長)齊聲表態,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想。

為了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工作,國務院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領導小組以及相應的辦公室,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親任組長。

這一高規格配置也意味著,京津冀一體化已被提至國家戰略層面,將駛入快車道。

熱詞9:媒體融合

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也是「媒體融合年」。

高潮出現在今年8月18日。這天,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改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個叫《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自成立以來,已召開四次會議。今年1月舉行的首次會議著眼於佈局,從第二次會議起,則從改革的各個具體領域漸次展開。

前三次會關注的是文化、司法、社會、財稅、戶籍等幾項「關乎全局」的改革,第四次卻談媒體融合,話題會不會稍微小了點?

當然不是。習近平在浙江時,就長期在《浙江日報》專辟「之江新語」專欄著文。試問,如不是對媒體的影響力和巨大作用有著深切認知,何必親自為文?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希望宣傳工作「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媒體融合的路線圖就此展開。

2014年1月,劉雲山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提到,要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創新,不斷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與時俱進、健康發展。4月,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作了具體部署。

5月,劉奇葆聽取新華社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匯報。6月,劉雲山到人民日報調研,專程前往人民日報法人微博運營室和移動客戶端運營室,7月,中央網信辦主任魯煒現身新成立不久的澎湃新聞。

這也牽引出了3個備受關注的新媒體項目:新華社發佈、人民日報客戶端和澎湃新聞。

6月,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客戶端先後正式上線。

新華社副社長慎海雄分別在7月18日、22日和8月初三談媒體融合。慎海雄稱,新華社在強大新聞客戶端的背後,要建設更為龐大的政務新媒體服務體系,最終建成國內最大的國家級移動客戶端集群。

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則在客戶端上線時的致辭中明確表示,按照中央要求,人民日報社把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和緊迫任務,專門制定了加快推進融合發展的總體規劃。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認為,而無論是澎湃新聞,還是傳聞中的幾個大的新媒體項目,都出現於今年,絕非偶然。

熱詞10:主體責任

《法制晚報》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整理發現,今年以來,31個省份「一把手」均在公開場合就反腐進行過表態。

他們通過會議講話、接受媒體採訪、報刊撰文、在線訪談等多種方式,說出自己的反腐「心聲」。其中,有7個省份黨委書記在《求是》撰文談反腐。「落實主體責任」、「種好責任田」等語句出現頻率最高。

31個省份的黨委書記在不同的場合就反腐問題表態時,都提到了「主體責任」。其中,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說得最多,在上半年的公開表態中,「主體責任」一詞出現了至少68次。

這是「主體責任」明確10個月以來,各省份、部委「一把手」最為密集的一次表態。

「主體責任」指的是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即各級黨委(黨組)特別是主要領導必須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嚴重失職的意識,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成員根據工作分工對職責範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領導責任。

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

主體與監督兩個「責任」再次成為官員集中關注的內容。

今年9月1日,中央紀委曾在「學思踐悟」專欄中給「主體責任」下了一個形象的定義。

中央紀委說,有的黨委書記不明白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的內涵。其實就一句話,黨風廉政建設就是黨委書記的事,出了問題首先要追究你的責任。

話音剛落,今年腐敗現象頻發的山西即於當日「換帥」。

在當天下午的山西全省領導幹部大會上,罕見與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直指,山西政治生態存在不少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嚴峻。

不再擔任山西省委書記的袁純清說,「劉雲山同志在講話中對山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發生的嚴重問題,給予了嚴肅批評,作為省委書記負有領導責任。」

熱詞11:異地交流任職

中共十八大和2013年全國「兩會」後的兩輪人事調整大潮之後,中國迎來十八大後第三次高層人事調整大潮。

據記者統計,近兩個月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超一半省級黨委常委班子已進行了調整。

這輪人事調整的關鍵詞被定格為「異地交流任職」。

2014年6月至9月,中央對6個省級黨委組織部長進行了調整,均為異地交流任職。這6個省份包括:湖北、江蘇、上海、安徽、黑龍江、山西。目前只有湖北一省的組織部長尚缺,留有懸念。

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炯此前任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澤洲曾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8月末9月初,安徽、黑龍江、山西3位履新的組織部長:鄧向陽、楊汭和盛茂林,都是從副省長崗位異地交流任職。

據統計,在目前的31個省(市、自治區)組織部長中, 8個省份的組織部長來自中央「空降」,另有19個份的組織部長通過異地交流任職。

省級紀委書記的調整亦遵循著異地任職原則。

8月27日,黑龍江省委原常委、哈爾濱市委原書記林鐸調任遼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接替現年63歲的原紀委書記王俊蓮。

8月30日,《燕趙都市報》報道,遼寧省委原常委、省委秘書長陳超英任河北省常委、省紀委書記。臧勝業不再擔任河北省委常委、委員和省紀委書記職務。

據統計,目前在任的31個省份紀委書記中,有15個屬於省際交流任職,5個中央「空降」地方任職,一共20個省份,比例超過6成。

紀委是監督機制的實現機構,組織部與幹部選拔機制息息相關。監督機制和選拔機制是幹部監督管理的關鍵環節。

毫無疑問,中央健全幹部任用機制,給任人唯親、圈子政治、監管不力等問題都打上了「預防針」。

熱詞12:「斷崖式」降級

「斷崖式」降級一詞今年廣為傳播。

7月1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同一時間公佈,3名省部級幹部——青海省委原常委、西寧市委書記毛小兵,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雲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張田欣被開除黨籍。

其中趙智勇從其副省級待遇,降為科員,張田欣則從副省級待遇,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

這次趙智勇從其副省級待遇,降為科員,張田欣從副省級待遇,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可謂從山頂落到懸崖下。

此番官員被中央予以「斷崖式」降級處理,引發民眾廣泛關注。

記者注意到,之前對於領導幹部懲處中,如此幅度的降級少見報端。「斷崖式降級」一出,與「通姦」相似,會對違紀官員形成不小的心理震懾。

這是十八大以來逐漸發生的新變化。2013年12月,黑龍江副省級幹部付曉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由副省級降為正局級。

據通報,付曉光緣於因私公款消費,大量飲酒並造成陪酒人員「一死一傷」,被留黨察看一年、免去其黑龍江省政府亞布力度假區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職務,並由副省級降為正局級。

此外,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已經公佈了全國有10多起採取降級處分的違紀案件。

王岐山執掌中央紀委後,「打老虎」、「拍蒼蠅」聲勢持續,50餘位省部級以上高官被查處。

雖然每一次查處都「痛下狠手」,但每一次查處卻都嚴格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和黨內規章,「王式旋風」強烈,特色凸顯。

巡視反饋、通報「通姦」、「斷崖式」降級,這些在反腐通報中出現的新變化,與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措辭嚴厲、不留情面的個性十分一致。

      責任編輯:吳筱惟
習近平執政700天:12個「習式熱詞」正改變中國      [2014-10-17]
張德江出席紀念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30週年座談會      [2014-10-17]
回良玉回首人生:堅守底線、紅線、高壓線      [2014-10-17]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組織開展首個「扶貧日」活動      [2014-10-17]
粵茂名政協原主席被開除黨籍      [2014-10-17]
外交部:堅決反對日本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2014-10-17]
北京APEC會議保障昨啟動 京千餘民警深夜舉行反恐處突演練      [2014-10-17]
北京至莫斯科將建7千公里高鐵耗資達1.5萬億元      [2014-10-17]
粵3廳官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      [2014-10-17]
毛新宇為「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出發80週年」活動發賀信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