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第七屆健康中國論壇上,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忍不住吐槽,很多吐槽點讓人感到意外。
據人民網報道,本屆「健康論壇」的主題是「醫藥健康產業融合與新生」,高強理解,所謂融合與新生,就是力求將健康領域中有關的部門、行業、人群、利益、矛盾、觀點等等融合在一起,把各種不同的利益訴求融合在一起,難度確實很大。
吐槽醫療投入:國家投那麼多錢,怎麼老百姓就沒感覺
不久前媒體發表一個醫改藍皮書叫《中國醫藥體制改革報告》,它指出,2009年—2013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累計是30682億,2014年財政的預算安排的衛生支出10071億。2003年我剛到衛生部的時候,全國的財政衛生經費只有778億,11年增長到10000多億。
但是給人感覺是,政府的投入並沒有有效的減輕居民個人的負擔。政府的投入錢哪兒去的?有人說是被浪費了,流到了醫院、藥房、製藥企業和醫生的手裡,人民群眾並沒有直接的受益。
問題在於政府的投入中,很少用於改革公立醫院不合理的創收機制。近幾年雖然有的醫院改革以藥補醫的機制,醫院收入減少了,但這部分需要彌補的,政府也沒有相應的增加補助,而是通過調整醫藥服務收費標準增加收入而彌補,這種機制怎麼能夠有效的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呢?
可以想像,在公立醫院仍然實行自收自支的創收機制的情況下,如果政府撥款只用於改善醫院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購買大型設備,其結果只能是進一步增強醫院的創收能力和水平,很可能進一步加重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吐槽醫院創收:只給你買設備,不給你發工資
對於醫務人員和群眾的利益融合我們講了多少年,一直強調公立醫院要保持公益性,不要和群眾爭利,但是收效甚微,關鍵就在於我們的醫院到現在還是一種公里創收的機制。政府對醫務人員的工資基本上是一分錢沒有的,完全靠醫療服務賣藥去掙錢的方式,掙得多發的多、掙得少發的少,這種機制是鼓勵醫務人員去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導致了醫療費用負擔的加重,這種機制始終難以解決。
我們有些部門堅持的原則是辦事不養人,我可以給你錢買設備、建房子,但是我們不能保證你工資,你去服務創收發工資,這種機制是把我們的醫務人員推到了群眾利益的對立面,這是導致醫患衝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既傷害了群眾利益,也傷害了我們醫務人員尊嚴和白衣戰士的形象。
吐槽慢病防控:病人越來越多,只會等病人上門
2003年非典使我們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於是國家投入巨額的資金加強了基本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所以現在應對各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的能力明顯的增強,但我們在預防各種常見病、多發病、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能力依然相當的薄弱。
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腎病、肝病等嚴重疾病仍然在威脅著人民的健康。2006年我在衛生部有一個調查,當年全國到各類醫療機構去就診的人數是28億人次,去年超過了60億人次,這說明我們一些嚴重疾病的控制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過去叫「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說明預防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把這個正確的健康理念落實到工作中還有非常長的工作要做。
我們現在衛生控制體系預防控制和疾病治療是分離的,我們的疾病控制人員大多是應付傳染病的傳播,而對慢性病、常見病的傳播是否沒有太多有效的手段。我們的醫生大多數是坐診看病,等病人上門,很少深入到社區、家庭去調查、瞭解疾病的流行趨勢。這方面我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如何實現防治結合,不僅需要衛生系統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的學術機構、廣大媒體以及億萬民眾的積極參與,形成一種社會合力,共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吐槽醫保報銷:越是進口的療效好藥,越不報銷
我們的醫保機構對於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督非常薄弱,還對居民的健康權益卻設置了種種的限制,比方說我們都是參加醫保的,大家在看病報銷醫藥費的時候都有一個目錄,這個目錄內的是可以報銷一部分的,但是還有相當多的藥品和服務是在目錄外的,是全部不報銷的。越是貴重的藥、越是進口的藥物、越是一些療效好的藥,都不報銷。
現在問題在於,我們的醫保部門只監管報銷的費用,對群眾自費的費用沒有人管。如果我們的公立醫院為了創收,就引導老百姓多服用自費的藥品和服務,群眾的負擔怎麼會減輕呢?
我不贊成我們的費用報銷體系是採取一部分報銷、一部分不報銷的雙軌制,凡是與治病救人有關的費用和服務都應該納入到報銷的範圍。
吐槽藥物審批:幾個人關著門批藥,能不腐敗嘛!
現在的醫藥秩序非常混亂,不僅是大家都為了經濟利益,都為了利潤而爭奪市場,更嚴重的是過去幾年我們政府的部門在藥品的審批和藥價的核定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我們全國也就七八千種藥,但是批出來的藥號大概18萬、19萬差不多,一個品種的藥有幾十個號,而且批出的價格不一樣,同樣的藥品相差十幾倍,這就導致了同藥多名、同藥多價,難免不產生腐敗。
藥品是一個特殊商品,不同於其他的商品。第一、事關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命關天;第二、患者使用藥品是在醫生指導下的被動消費,難以主動選擇;第三,藥價的高低和療效並非成正比,花錢多未必療效好。和別的消費不一樣,到飯店吃飯,花一千塊肯定吃的比花一百塊的好,但是吃藥花的錢很多,但是療效不一定好。所以這種特殊性就需要我們的政府和社會對群眾的合理用藥給予高度的保護,就需要我們的政府對藥品實行特殊的政策和監管措施,而不是放任。
監管要價審批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出在審批制度本身,而是出在審批環節的不公開、不透明,只有少數人秘密審批,這不是制度問題,這是操作的問題。
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藥品基本都是政府監管,沒有放開。前幾天一個法國朋友來跟我介紹,他們法國的全部藥品都是政府監管,政府核定,但是不是一個部門,有衛生、財政部、經濟部、保障部,幾個部門聯合組織一個藥價委員會,聯合審批、定期公佈,這能出什麼腐敗問題?
吐槽健康產業:
健康產業蓋房子,不是做房地產
健康產業領域廣泛,既包括社會辦醫,也包括養生、養老、健身、文化娛樂等領域,應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的健康需求,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並逐步實施,切忌一哄而起,構成浪費。不能是社會自發的誰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應該由當地政府按照區域衛生規劃或者依據健康規劃有效的、有步驟的去實施發展問題。
現在各地發展健康產業有一個很明顯的動向,就是房地產企業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們千萬不要把我們健康的一些設施變成房地產的問題。
醫療服務的保障是質量,而質量的保證是人才。可以投資蓋很多醫院、建很多病房,問題是我們的人才從哪裡來。有人說可以從公立醫院去招聘人才,這個話不錯,問題在於,如果我們從全國的角度整體考慮,利用社會資本短期內可以蓋很多大型的醫院或者醫療城,但是培養不出相應的合格的優質的醫療人才,包括我們現在的一些公立醫院,靠貸款盲目的擴建、改建也出現了一些優質人才不足的問題,這種情況引起我們高度的警惕。
|